題記:《離騷全圖》是200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屈原、宋玉,繪圖:蕭雲從、門應兆,校釋:王承略《離騷全圖》一書,圖文兼美,以屈原作品為主,《離騷》是首當其衝,最精彩的,氣勢磅礴,洋灑千年。既而是《九歌》《九章》《天問》和離騷一起展現偉大詩人的光輝形象與藝術才能。宋玉的《九辯》《招魂》(此篇或說出自屈原),以及難以遽定作者的《遠遊》《卜居》《漁父》《大招》四篇,也都對評價屈原、研究楚辭有特殊重要的價值,彌足珍貴。《離騷全圖》將圖文放在同一面,文字附於圖的另一側,頗合古人「左圖右書」之意,用心之至。
剛剛讀完離騷,今日且來讀一讀《九歌》之首《東皇太一》
王逸《楚辭章句》第二篇《九歌章句》的序文:「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
明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南方沅湘一帶民間風俗好祭祀鬼神,祭祀時用奏樂歌舞來娛樂鬼神。
屈原流放這一帶,模仿這些民間的祭歌形式,創作了《九歌》。
《東皇太一》是《九歌》首祀之神,為迎神曲。也就是主祭,其他都是陪祭。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ěr),璆鏘(qiú,qiāng)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zhèn ), 盍(hé)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 奠桂酒兮椒漿。揚枹 (fú) 兮拊 (fǔ) 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東皇太一,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祇。
東,為五方之首,帝王受封禪於東嶽泰山,日出東方,華耀大千。
皇,自然是最尊貴的天帝之神,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王逸如此注釋。
那麼東皇與玉帝哪個更尊貴些呢?
玉帝的玉,也是表示尊貴程度的意思。中國傳統,金者為重,大坤載物,玉者為貴,乾淨無暇。
東皇的東,在此並非指的是地域方向,也是尊貴程度。
兩個尊號都是尊貴之極的意思,區別只是一個是方向延伸為東皇,一個是物質延伸為玉帝。
如《東皇太一》所寫,敬神自然要隆重、莊嚴肅穆,必擇吉良之日「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再需要必恭必敬,「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以宴樂天神也。
必定是琳琅滿目,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而美好的事物。琳:美玉。琅:一種潔白玉石,故而琳琅泛指美玉。
神席上壓著玉瑱,滿把香草吐芬芳。「蕙餚蒸兮蘭藉, 奠桂酒兮椒漿」。以蕙蘭蒸肉以藉飯食,奠桂酒,勺椒漿。
敬神自然用最好的祭品,蕙、蘭、桂、椒,桂酒,加桂花泡製的酒。椒漿,加椒子置漿。言己供待彌敬,以蕙草蒸餚,芳蘭為籍(草墊子),進桂酒椒漿,強調椒酒作為祭品之芳潔,以表供奉者之恭敬真誠。屈原詩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潔的象徵意義
揚杖擊鼓,使曲安歌,列竽彈瑟浩倡為樂。(安歌:歌聲緩慢悠長。宇,是古簧管樂器,三十六簧。瑟,撥弦樂器,二十五弦。倡通唱)
祭神的巫女,舞姿翩躚,「芳菲菲兮滿堂。」芳菲菲香氣濃鬱。
五音(宮、商、角、徵、羽)紛兮繁會,紛繁交錯, 「君欣欣兮樂康。」眼前是天神喜樂歡欣的畫面。
相比《離騷》而言,九歌簡單多了,一看就明了。或許它只是一首歌而已,用於祭祀的歌應該會是怎樣的調子,有多少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