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看病時,醫生總會叮囑我們
要注意飲食,切記不要吃「發物」
這時,大家總是很乖地點點頭
轉身卻有些懵圈:
醫生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呢?
今天小編就來帶你了解「發物」那些事。
什麼是「發物」?
發,是發作、誘發、激發、復發之義。「發物」是飲食禁忌範疇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其致病有以下幾個特點:發熱、發瘡、發毒、動火、動風、助溼、生痰、動氣、積冷和發痼疾。食用「發物」,除了可能會致病以外,還可能會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屬於「發物」的食物一般以溫熱性居多,甘、辛味居多。一般我們所認為的豬頭肉、雞肉、羊肉、狗肉、鯉魚、香菇、竹筍等均可歸為「發物」範疇。
如何判定是否為「發物」?
要看食物的性味
看其是否容易誘發疾病或症狀。例如在夏天食用羊肉,對於多數人來說,容易引起上火,此時羊肉就是一種「發物」。
「發物」也與疾病有關
例如有些人吃蝦蟹容易引起過敏症狀,對這些人來說,蝦蟹就是「發物」。
「發物」還與個人體質有關
例如梨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滋養降火的水果,但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雪梨性味偏涼,是一種冷積「發物」。
「發物」有哪幾類?
01 發熱之物
如薤、姜、韭、花椒、羊肉、狗肉、香菇、辣椒、胡椒等。多具辛熱燥烈之性,能助熱動火、傷津耗液。凡陰虛火旺、諸熱病患者不宜食用。
02 發風之物
如蝦、蟹、香蕈、鵝、雞蛋、椿芽等。多具升發、散氣、火熱之性,多食發風疾。凡外感未清、瘡瘍痧痘、咽疼目赤者忌之。
03 發溼之物
如飴糖、大棗、糯米、米酒等。 多具有黏滯、肥甘澀膩之性, 多食助溼生痰, 能阻脾。凡溼熱病、黃疸、淋證、痢疾、帶下、瘧疾患者等忌之。
04 發冷積之物
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多具寒涼潤利之性,能傷陽生寒,影響臟腑運化。凡素體陽虛、陰寒內盛、洩瀉、冷痛、陽虛水腫者不宜食用。
05 發動血之物
如辣椒、狗肉、公雞等。 多具活血散血之性,能動血傷絡、迫血外溢。凡各種出血性疾病,如痔瘡、月經過多、吐血、尿血等病症患者忌之。
06 發滯氣之品
如芋頭、薯類等。 多具滯澀阻氣、固硬難化之性,能壅塞氣機,妨礙臟腑運化功能。凡食積、諸痛、腫瘤包塊等實證患者忌之。
「發物」的三因制宜
每個人對吃入的食物反應不相同,身體的體質也不同,故「發物」的忌口也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0
1
因人
如:糯米對於脾胃不好的人來說是溼熱「發物」,但對於中氣不足的虛弱人群,有一定的補氣作用;
羊肉對於體質屬熱者可稱為「發物」,而寒性體質者卻可食用。
0
2
因時
四季有不同的飲食原則,選食若不應時,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對體虛多寒者來說,夏季不宜食用生物「發物」,但在冬季生熱「發物」卻是溫補食物,有助陽的作用。
0
3
因地
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長期以海產品為主食,一般不會忌蝦、蟹、生魚;而生活在內陸的人,日常飲食中少有海鮮,生病期間當注意忌口。
「發物」並不是絕對不能吃,「發物」的忌口,要根據疾病及病情「辨證論忌」。在食物影響疾病的治療時要忌口;當食物對病後調整康復不利時要忌口;食物易與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時要忌口。要充分正確的認識忌口與「發物」的關係,因時、因人、因地制宜。
資料來源:健康上海12320
編輯:尉瀾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