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展示幾套玖雅設計師做的日式風格的概念方案。
case 1
設計師:甘棠 / 設計面積:54㎡ / 房屋位置:西城區右安門內甲西街2號院
case 2
設計師:甘棠 / 設計面積:75㎡ / 房屋位置:首開常青藤
case 3
設計師:甘棠 / 設計面積:92㎡ / 房屋位置:交大嘉園
case 4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71㎡ / 房屋位置:富力桃園
case 5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72㎡ / 房屋位置:海澱區西三旗
case 6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103㎡ / 房屋位置:龍躍苑
case 7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79㎡ / 房屋位置:中水電住宅小區
case 8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88㎡ / 房屋位置:上莊清澤園
case 9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72㎡ / 房屋位置:麗水嘉園
case 10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65㎡ / 房屋位置:公園悅府
case 11
設計師:梧桐 / 設計面積:76㎡ / 房屋位置:嘉銘園
case 12
設計師:心玥 / 設計面積:119㎡ / 房屋位置:壹線國際惠潤園
case 13
設計面積:60㎡ / 房屋位置:興隆家園
編輯|May
插畫|m小咪
以下是漫畫文字 可忽略
不同的家居風格都跟當時當地的環境有關,家具的樣式,裝飾材料的運用都是結合當時特定的環境才流露出來的很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如果一味的模仿,恐怕也只是皮毛,無法與自身的情感記憶形成共鳴。
但是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不如先嘗試理解日本的文化之下的審美意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日式風格。
日本自然條件惡劣、資源匱乏,人們更加敬畏自然,珍惜自然。
1、世界上六級以上的地震30%都發生在日本。
2、20%的活火山都坐落在日本。
3、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裡347.8人,中國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裡144.3人。(2018年數據)
日本人覺得人和房子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房子要融於自然,房子的作用更多是心靈居所。
西方人覺得人是優等生物,想要攻克自然,所以西方人造的房子是防禦型居所,材料堅不可摧的。
日式之美,沒有強大的侵略性,不會讓人望而生畏、感到拘束,或者產生距離感。相反,進入室內反而像是在大自然中一樣可以自由呼吸、身心放鬆。
隈研吾在《負建築》一書中提到:「混凝土、鋼材,這些材料都是人工加工完成的。在人們把它們製造出來之前,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曾存在過。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將其看成是一種孤立的存在,並自覺不自覺地將其與周圍的環境割裂開來。這種建築物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無法回歸泥土。」
房子與自然一起風化、荒蕪的過程是美麗的。
取自大自然的材質,隨著時光變遷會呈現出歲月的痕跡。
1、木材被風雨侵蝕之後能體現出斑駁的美感,
2、青色的竹子隨著歲月變遷,不斷被侵蝕,能轉化為一種寂寥的金褐色,這也是一種美。
3、你會發現,窗戶框上都是風吹雨打後的痕跡,也是一種美。
日式審美=材質之美
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簡潔,就偏離了日本審美的初衷。造型屬於人工刻意的設計,需要藏在材質的後面,不能流露出來。
留白的空間,給人無限遐想。他們不會張揚的表達自己觀點,而是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間,體現了含蓄內斂之美。早期日本的房屋有寬大的屋頂,室內的光線比較暗,半透明的隔斷就像是一面會發光的牆。在這種朦朧虛幻的光線之下,人變得朦朧曖昧,漆器等物品的反光無比的醒目,比在亮堂的白熾光下更加幽妙動人。
幽暗中的微光下,漆器的反光是無可比擬的;人在逆光中,臉周圍光暈形成的輪廓,朦朧曖昧。而一旦打開了白熾燈,一些隱秘的想像空間全無,變得俗氣沒有品味。」
總結一下,日本的審美可以總結:
回歸自然本色之美、歲月流逝後風化荒蕪美、簡潔背後的材質美、曖昧留白之含蓄美
接下來,看看如何把自己家裝扮成純正的日式風格~
曲徑通幽、半明半暗的格局
日本傳統建築房間內部沒有功能的劃分,隔斷可以隨時撤掉。只需要一些小道具,就可以在同一個房間吃飯、睡覺、娛樂。空間的「氣」是流動的,在不同房間之間流動,在室內和室外流動。
日式風格很少用實牆來區分空間,而是用似隔非隔的隔斷。
推薦幾款隔斷
立川摺疊門
我感覺這種門大部門時間應該是打開的,偶爾需要私密空間的時候可以拉上。這款門很適合日式小戶型
木格柵定製門
材料很自然——實木的框架,搭配能呼吸的樟子紙。當然最重要的是,它能看到人物的輪廓和陰影,這種含蓄之美,是其他隔斷無法替代的。
長虹玻璃隔斷
也能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意境,它的優點是非常好打理。
窗洞
日本喜歡借用室外的景致,把外景引入室內,如果沒有條件,我們可以自己造景借景。利用窗洞,實現空間的連續性。
窗簾
推薦竹簾(也可以用百葉窗)
竹簾材質自然,非常通透,它不會把室內外完全阻隔,朦朧的光透過竹簾灑進來,讓空間的「氣」在室內外流動起來。
它還能把人們的視線引入窗外,從而周圍變虛、四周後退變大,讓小戶型顯得更加通透不擁堵。
開放有序的廚房
日本多為開放式廚房。
櫥櫃的配色簡單,白色、淺木色為主,也可以用少量的黑色。
櫥櫃的樣式簡潔,廚房用品才是主角。
櫥櫃布局緊湊,體現「整理與秩序之美」。
廚房收納品牌:
天馬株式會社收納盒(TENMA )
33年前就在日本推出了這款Fits塑料收納抽屜,輕便好用省空間。
本山崎實業(Yamazaki)
產品清一色的白色的鐵藝材質,非常日式風格。據說很多中國品牌都在借鑑山崎的產品。
松下的冰箱(Panasonic)
「小身材、大容量」
同樣的容量下,松下冰箱體積最小,充分適應日本人多地少的狀態。也很適合北上廣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容積大得益於冰箱壁超級薄。
NR-EE45PXA-N為例,容量為435升,尺寸為699*600*1828,西門子 容量452升 715x752x1911
容積率基本找不到對手。同檔次的卡薩帝BCD-429WDSS,429升的有效容量,尺寸達到了676*700*1905。
美的(Midea) 電冰箱435升、BCD-435WGPZM 深*寬*高703*678*1840
回歸自然的色彩
木材的顏色、質地有很多種,而日式風格整個空間只用同一種木色。
木紋的顏色與紋理
松木顏色偏淺,質地柔軟適合兒童房。深胡桃木沉穩莊重,適合老人房。如果是年輕人,我推薦位於介於兩者之間的胡桃木色。
代表日本文化的圖案:可以選擇圖案元素可以用作桌布、門帘、裝飾畫等。
關於色彩:可以選帶花紋的藏藍色、靛藍色、豆綠色。
日式風格的配飾
材質——溫潤自然
除了原木,還有藤、棉麻、竹等這些未經加工保留自然肌理的溫潤材質。即便是用久了,有了歲月的痕跡也看起來很美。
要避開不鏽鋼、玻璃、石材等,否則會顯得冰冷沒有親和力。日本人覺得這種材料雖然看起來堅硬、不會被腐蝕,但是時間一久,會變得破舊骯髒。
家具——細節與氣質
椅子、桌子的轉角光滑圓潤、造型纖細。
再來說說家具的氣質。我想家具的氣質應該是和空間的氣質相匹配最好,日本和中國都是講究「氣」的國家,比如一把椅子最好能和整個空間融為一體,能夠產生一種氣場。我覺得這種這種氣場不可用語言描繪,更需要身心去感知吧。
燈——朦朧通透
日式燈的特點,造型簡單,燈光幽暗朦朧,千萬不要選擇光源直接暴露在外面的白熾燈,不然那種意境之美會蕩然無存。
推薦品牌
無印良品
產品的設計哲學就是,尊重自然,讓設計隱藏在材質的背後。其實無印良品的產品設計更強調產品材質的重要性,而儘量不去展現人工設計的痕跡。
梵幾
樸素、禪意、注重細節的理念和日本的審美意識是一致的。
我年輕一點的時候喜歡絢麗的現代魅力風格。而現在喜歡樸素的日式風格,日式風格的美不顯山露水,更加幽妙動人。
比起瓷磚和絲絨面料,我更喜歡軟木地板上放一把藤椅;比起大理石搭配水晶燈的華麗亮堂,我更喜歡朦朧的暖光下,擺放著陶瓷餐具和實木筷子;椅子光滑溫潤的轉角比樣式新奇的不鏽鋼擺件更打動我…...
總之,這些都和我本人的價值觀比較相似。
所謂日式風格本身在形式上沒有鮮明的界定,而是一種理念和情緒的傳達,甚至是價值觀的體現。
文章介紹完畢,感謝收看
有問題,歡迎諮詢
- End -
~版權歸作者JORYA玖雅所有
~如需轉載本文請聯繫「JORYA玖雅」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