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佛山的千尊大佛
千佛山風景優美,層巒迭嶂,蒼秀深幽,是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它古稱歷山,相傳舜虞曾躬耕於此,故有「舜耕山」之稱。 這是大一的時候聽別人說有學生證門票享受五折優惠,就心動了。拿著學生證就和我的舍友Jenny就一起踏上了徵程。
-
觀千佛山大舜文化遺蹟頌遠古帝君聖明
現在回想,自己以前對千佛山的了解真的是太浮淺了。只看到滿山遍野的花呀草呀的,卻從不了解千佛山濃厚的文化底蘊。而正因為千佛山這種孜孜不倦的宣傳,讓我對千佛山逐漸有了更深的認識。(位於千佛山最處的廟宇為舜祠)千佛山古稱歷山、舜山、舜耕山,大舜躬耕於歷山,這在史馬遷的史記中有跡可考。千佛山不只有佛,還是現實版的虞舜文化聖地。
-
暢遊濟南千佛山,國家4A級的千年古剎之地
濟南千佛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景區內興國禪寺距今1400多年,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景區簡介、遊覽線路、主要景觀、景區活動、美食住宿及交通情況等。千佛山景區簡介千佛山風景區又稱舜山、歷山等,位於山東濟南市經十一路18號,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國家AAAA級景區,是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之一
-
千佛山《舜典》石刻全文800字 師徒接力20年完成
登上千佛山,在舜祠之下,可以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石刻,石刻所書內容,正是《尚書·舜典》。《舜典》是古代經典《尚書》的一篇,是古籍中對於大舜記載最早的書。在千佛山舜祠下豎立《舜典》石刻,顯得大氣、壯觀,讓人立刻直觀感受到舜文化的厚重。這座恢宏的碑刻,具有極高的文字學價值和文化價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座碑刻凝聚了數位學者20多年的心血。
-
你對千佛山了解多少?
千佛山位於市中心以南約二點五公裡,海拔二百八十五米,東接佛慧山(又名大佛頭),西連南馬鞍山(又名會仙山)、四裡山,層巒疊翠,是濟南的天然屏障。千佛山古稱歷山、舜耕山、靡笄山等名字。相傳上古虞舜為民時,曾耕於歷山之下,因此也稱舜耕山。
-
濟南千佛山 一座風水山 一座人文山 夏登名山心曠神怡
曾祥裕率弟子山東之行,曾登千佛山,以風水視角解析其建築布局和坐度分金,為這座名山奉獻了一份珍貴的考察資料。濟南山水相依,站在大明湖可見千佛山,它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古稱歷山,因為古史稱大舜在歷山耕田的緣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天下名寺僧佔多。
-
千佛山,一座有梅的山,香氣四溢,清滿乾坤
聞得千佛山上蠟梅盛開,欣然前往,遠遠望去,但見寒山凝碧,更顯蒼翠,儘管是冬天,千佛山依然大筆如椽,揮灑翰墨,把畫意渲染得到處都是,冰冷的雲仿佛也被點燃起來,燃燒成翠色的火焰,北國的天空,更顯蒼茫。走在山間,走進蠟梅園,但見花樹娉婷,近千株蠟梅次第綻放,清香撲鼻,在巨大的翠色錦屏之下,有的怒放,有的含苞,純淨的黃色, 燦燦發亮,不知誰在拈花,誰在嫣然一笑。
-
1964年登千佛山,一件事靈驗了
(60年代的千佛山,圖:鳳凰山東)千佛山飽經數億年滄桑,是泰山的餘脈,在酈道元《水經注》中說:千佛山,古稱歷山,在堯舜禹時代已經很知名了。總之,千佛山乃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不了解一點此山的名堂,枉為濟南人也。那個年代,千佛山直至山盡處是沒有如今臺階的,而是一條又陡又長的柏油鋪成的慢坡,其歷史的原狀且不必考究了。
-
濟南的標誌千佛山,在晴朗的天氣裡閃閃發光,顯得金碧輝煌
濟南的標誌千佛山,在晴朗的天氣裡閃閃發光,顯得金碧輝煌就算你沒來過濟南,相信你也聽說過它的名號。有首專門說濟南的歌曲,頭一句就提到了千佛山,可見千佛山在濟南人心中舉足輕重,今天就來介紹下這個重要的地方。
-
燦爛秋色無處藏濟南千佛山最佳賞菊路線出爐
11月初,去千佛山賞秋正當時。這應是2018年度來千佛山賞秋的最佳時節了。起了個大早,月亮還沒來得及退隱,太陽公公還沒來得及上班,心急的我們已經驅車來到了千佛山西北門外,停好車,從西門進入千佛山景區。看看表,此刻時間6:10。
-
「千佛山」、「歷山」、「舜耕山」,這座城中山哪個名字更好?
已故濟南史研究學者徐北文先生曾經力主將千佛山恢復舜耕山的舊名,徐先生有他長遠的考慮,對宗教日益侵襲千佛山甚為憂慮。那麼問題來了,有文化的你,愛濟南的你,可不可以思考個問題:你更願意將這座城中的山叫做「歷山」、「舜耕山」還是「千佛山」?更進一步,濟南如果打造文化名片該如何取捨呢?
-
旅遊勝地——濟南千佛山景區,佛教歷史名山,虞舜文化聖地
元朝又會在這裡舉辦各種廟會,之後又進行了擴建,於是千佛山就逐漸成為了一處佛教聖地。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處旅遊景點就是位於山東濟南市的千佛山景區,這處景區與濟南市的大明湖和趵突泉,並稱為「三大風景區」。千佛山景區從上世紀開始修建成景區,之後逐漸開放。最早建成的景區有櫻花林,景區漫山遍野都是櫻花樹。在西側,還建了一座瀛芳園,這是一座半封閉式的花園。
-
濟南千佛山,有處千年摩崖造像,知道在哪裡嗎
停好車輛沒走多遠就迎面看到的一座石牌坊,牌匾上刻有「千佛山」三個金字。資料顯示,這「千佛山」三字是在1922年由興國禪寺和尚行洹書寫。牌樓為四柱三樓石結構式牌坊,高14.45米,寬15.5米。石坊次間刻荷花,明間刻西番蓮浮雕,雀替為卷草圖案。柱下石鼓挾抱,鼓下須彌座承託,鼓上蹲雄獅,坊脊簷端飾正吻。整個牌坊顯得氣勢博大,宏偉壯觀。
-
千佛山首剎——濟南興國禪寺
千佛山興國禪寺興國禪寺座落在濟南市南約2.5公裡處的千佛山上。千佛山風景優美,層巒迭嶂,蒼秀深幽,是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它古稱歷山,相傳舜虞曾躬耕於此,故有舜耕山之稱。隋唐時期,山東佛教昌盛,這裡的懸崖峭壁上雕鑿了眾多佛像,又建千佛寺,故稱名「千佛山」。興國禪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被稱為千佛山首剎。宋代時,興國禪寺又加擴建。
-
濟南「千佛山」是怎麼來的?有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
作為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千佛山以它厚重的歷史文化而聞名,加上那蒼松翠柏,峻岭小峰,更為千佛山增色不少。唐人劉禹錫曾有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千佛山更是如此,作為泰山餘脈,千佛山海拔高度僅有285米,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千佛山的無窮魅力。
-
登千佛山,覽泉城-濟南千佛山一遊
1/濟南三大名勝之千佛山 濟南三大名勝,想必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千佛山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它是泰山餘脈,山並不高,但峰巒起伏、林木茂盛。
-
重陽節 廟會 千佛山
七百年的廟會 李教授說,千佛山的開發利用在南北朝時有記載,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繁榮。隋朝時期佛教盛傳,千佛山從遊玩勝地,逐漸滲透進來一些信仰、宗教色彩的活動,更多的人借逛廟進香為由頭前來遊玩。明代濟南成為行政中心後,千佛山興盛起來。 探究千佛山廟會的起源,應該是從元代成宗年間,農曆三月三、九月九,各州縣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農。
-
張同俊|遊千佛山
近日,筆者因故小居濟南,閒暇之餘,在一位濟南通朋友的陪同下,先後遊覽了趵突泉、大明湖等濟南名勝景點,卻唯獨沒有去千佛山遊玩。那天,朋友見我急於返回菏澤,就極力給我介紹:千佛山古稱歷山,乃是泰山餘脈。相傳,南北朝時,舜帝為民的時候曾在此山下開荒種田,因此,人們又叫它舜山、舜耕山。
-
風景圖集:千佛山
千佛山坐落於濟南市區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屬泰山餘脈,雖然山並不高,但仍然峰巒起伏、林木茂盛,更因古代的眾多佛像石刻而出名。在這裡你可以進入擁有將近三萬尊佛像的萬佛洞一探佛教秘境,或是去興國禪寺進香祈福,而登上山頂可俯瞰濟南市區全景,風光無限。
-
一個很小眾不出名的景點,可他卻有很好看的雪景——綿陽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千佛鎮(原名茶坪鄉)境內,在四川綿陽安州區、北川縣和四川阿壩州茂縣三縣交界處,面積約220平方公裡,距安州城區僅50公裡,橫亙於岷山山脈南段,海拔3033米。千佛老祖廟唐代始建,「聖明顯應唐宋創修昭千古,佛國威嚴清造石室垂萬載」記錄了千佛老祖廟年代的久遠和歷史的變遷。仙女峰、馬桑樹、美女山、黑龍潭的傳說俯拾皆是,山歌、民謠口耳相傳,獨具特色的開山節等民俗活動代代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