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與人生之家庭財務正確安排

2020-12-10 鳴說金融

「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已流傳了好多年,但其實大部分人對理財只有一個模糊概念,最終造成了自己實際理財活動與最初期望相差十萬八千裡。

首先,要把理財行為內涵捋清楚:

一方面,人生涉及金錢目的的行為都是理財行為,它體現在兩個埠,基本工資、經營創業所得資金、家庭財產傳承等,這是收入端;生活消費、購房、子女教育、養老支出、傳承安排等,這是支出端,這些都是人生最根本的理財行為。

另一方面,金融理財行為,也就是人們在銀行儲蓄、買國債,炒房產、炒股票、買基金、投資黃金、租金收入,還有醫保、社保,買重疾、醫療、養老等保險,這些理財行為具有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槓桿性等特點。而上述兩個理財行為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人生的整體理財行為。

其次,要把理財目的搞清楚。從理財行為可以看出,理財的收入可分為人生最根本的掙錢行為、錢生錢的賺錢金融行為。不過賺錢不是終極目標,不然就成了守財奴了,那麼掙錢、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

主要是用來完成生活消費等人生最根本的理財目標,即滿足自己當前與未來剛性生活需求,而這一行為還需時間作為載體哦!因此,不要把錢看成根本,實現生活目標才是目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把理財看成是科學的家庭財務管理。

再次,一定要儘早做家庭財務管理。受此次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瞬間停頓,為挽救經濟,全球央行共同採取統一行動:大印鈔票。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這個時候,貞操不重要活下去才重要,不然等到消費停止、企業倒閉,多米諾骨牌倒下,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可大印鈔票會導致錢不值錢,而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貶值。那怎麼辦呢?最保值的方式就是將現金立刻花掉。

但這次疫情給大家上了一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人們會更想在解決當前生活後,留些錢為未來生活目標做好準備,而許多人會把所有準備營生資產放在無風險金融產品,殊不知這也會導致血汗錢不斷貶值,對自己造成更大傷害。因此,與其承受明顯的、可預期到的貶值風險,我們為何不用部分錢賺錢呢?雖然這一行為承受的風險不可預期,但有可能使總資產保值增值啊!總的來說,正確的家庭財務管理是實現生活目標的資產保值,在保值的基礎上爭取增值,能夠守富就足夠了。

了解了理財的內涵、理財的目的、家庭財務管理的必要性之後,如何正確做好家庭財務管理就非常重要了。

大眾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的財務有一個安排,都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生活過的自由自主自在。因此,我們要將掙錢與賺錢有機組合,以實現生活目標享受人生,而不是勒緊褲腰帶等著實現財務自由。但許多人遇到的問題是,財務決定與財富安排的錯配,因為大部分人做財富安排時,並不了解所需要的工具,最後將實現自己生活需求的夢想變成了幻想。

具體表現在(請對號入座,這個非常重要):許多人在跨入社會多年後,家庭財富的增加是掙錢而非賺錢。讀者們自己回憶一下,大家是否經常用掙錢去補貼「賺錢」的虧損,只不過掙錢的增速高於「賺錢」而已。也就說,本想用錢賺錢規避貨幣貶值壓力,但由於錯誤的財富安排,正確的財務決定最終也導致了資產貶值甚至縮水。造成的後果:一是越搞越混亂造成家庭財務困難,二是不相信所有風險性財務安排,全部龜縮在無風險財務安排,然後用掙錢去補貼資產貶值,其中一部分人掙錢增速高於貶值或許沒感覺,但大多數人是充滿憂慮的。

因此,人們就非常迫切需要進行正確家庭財務管理,下面就是大眾整理出來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人生各階段理財目標,把短期、中期、長期、彈性、剛性目標捋清楚,把現在可支配資產(減去目前的消費支出的資產)及未來可支配收入(未來預期收入減去未來生活支出的資產),根據不同理財目標,做好資產配置規劃後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專戶管理,這樣辛苦賺到的錢才不會貶值。

其次,專戶管理不同理財目標,要將可支配的家庭資產設定不同帳戶:

第一個是現金帳戶,用來保證3-6個月的應急開支及兩三年內必須實現的目標的資金、活期理財、低風險基金等。

第二個是保障帳戶,用來保障風險使臨時生活不被改變,保險就是最好的財務槓桿,也就是用少量金錢購買保險,在發生風險時,保險公司賠償解決財務困難。

第三個是理財帳戶,提前規劃保證未來所需現金流,以滿足子女教育,保證養老等未來剛性消費所需部分資產,不同目標不同理財帳戶管理。

第四個是投資帳戶,通過對各種風險資產分析,制訂合適投資規劃並執行,同樣不同目標不同帳戶管理。

現金帳戶和保障帳戶是基本安排,它解決了家庭財務當前目標,是出現風險時的解決手段,理財帳戶和投資帳戶解決未來生活目標規劃,它們是最有專業性的金融行為。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如十年以後,我需要100萬養老補充資金,那麼我現在至少要將35萬放在無風險產品(年化約3.5%)保證到時有50多萬的資產,再安排15萬投資風險資產,以偏股基金歷史投資收益率16.8%,打個7.5折左右即年化12.8%計算,到時有50萬左右。也就是,十年通過3成風險資產與7成無風險資產的理財配置方案,用50萬實現了100萬的生活目標。

如果是二十年呢?大約要用23萬(年化約4%)無風險資產及4萬(年化約13.5%)主動股票基金就能完成,二十年用27萬實現這個100萬生活目標,這就是風險資產與無風險資產的有機結合,最終抵禦了貨幣長期貶值,達到保值,記住只是保值的目標。顯然,這就是資產配置的魔力!

當然,如果全部放在風險資產不是更好嗎?由於人生充滿不確實性,長期理財目標又非常逆反人性,許多人很難堅持。如果風險過大、波動太強、收益太高,人性弱點會讓你懷疑人生,從而自動開啟防守系統。試問有誰能將2014年11月156元多的貴州茅臺持有至今呢?它可是6年翻了11倍多,而且不包括分紅。所以,長期理財不確定性下,人性弱點會不斷擴大,出現高拋低吸、追漲殺跌等行為。而剛才例子中的資產配置組合,它的年化收益只有6-7%,且波動率非常低,可以有效抵禦人性弱點,讓大家的財務安排可以堅持下去,最終實現未來生活目標。

還有,如何保證風險資產在長期實現上述可觀收益,現實來看市場是無法準確判斷的,不過記得大眾經常講,風險資產投資,低風險高收益,在所有人恐慌直至悲觀時就是低風險,這時按比例配置堅持就好;高風險高虧損,在所有人熱情高漲時就是高風險,難以判斷就不要去判斷市場,拉長時間把風險資金設好比例分批進入,然後等所有人恐慌直至悲觀時再把剩餘資產投入。

為何大眾用非常大篇幅講養老規劃,因為養老規劃是非常重要的,除非是富豪,不然長壽也是一種風險,因為長壽帶來的生活消費用什麼支撐?如何能長久的將現在生話質量延續下去?如何保證您現在是家庭經濟支柱未來還是家庭精神支柱?也就是如何保證咱們老年的時候活得有尊嚴?這就需要人們儘早做好家庭財務安排。

當然,也需要你有值得信賴的專業金融理財師,為您打造專業的金融理財規劃,打造有效的家庭財務安排,從而惠及子孫後代,而不是把家庭財務安排當成購買金融產品。

相關焦點

  • 理財必讀之財務自由筆記
    大家好,今天開始,我們一起讀一本《財務自由筆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的安德魯·哈勒姆,他以前是一名普通的教師,父親是個機修工,母親在超市做兼職,他為了大學順利畢業,全靠助學貸款,還住過地下室。如今,他已經通過理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以毫無顧慮的環遊世界。
  • 人生的理財規劃,分為這四個階段!
    羅伯特·清崎曾在書中說過「貪財乃萬惡之源,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他認為貧窮不光是沒有錢,還會因貧窮降低志氣,同時由於志氣不足,影響內心,缺乏追逐財富的行動力,也可以理解是心理上的缺失。
  • 在家庭理財中,正確管控開源節流的方法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到中產階級,手中的財富積累越來越多,那麼如何管理好賺來的這些「辛苦錢」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得好:「賺錢容易,守錢難!」這其中所提到的「守錢」其實就是管好自己手中的資金,在有效地開源節流之後,讓自己的資產蒸蒸日上。在家庭理財中,正確管控開源節流的方法有哪些?
  • 過來人告訴你:不同人生階段,應該如何理財?
    上周這時,她姐跟大家分享了不少財蜜回顧2020年自己和家庭的理財目標達成情況,回看點這裡2020,你解鎖了哪些新技能和成就?如何理財,是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由於所處的人生階段不盡相同,所採取的理財規劃策略也各有差異。
  • 家庭財務壓力 如何開源節流迎接龍寶寶
    龍寶寶扎堆而來,隨著孩子的出生,家庭的財務問題也成了龍爸、龍媽們所「頭疼」的事,到底該如何應對這類「經濟危機」呢?  家住烏市長春路付女士今年33歲,是某國企職員,工作穩定,月收入3000元左右;他的丈夫從事計算機行業,月收入5000元,夫婦倆現有存款5萬元。
  • 「書單:學習理財,必讀的5本理財書籍」別讓你的錢不值錢!
    這本書借著一隻會說話的小狗錢錢,教會你如何從小學會支配金錢,如何像富人一樣思考,正確認識和使用金錢,而不是一直活在金錢的苦惱中。同時教你如何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最終實現財務自由。這是一本兒童理財書,建議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閱讀,投資高手告訴我們,越早接觸理財意識越好,國外的很多家庭都早已在培訓自己的小孩理財意識,希望長大以後可以自己去支配金錢。2、《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名氣太大了,作者羅伯特·清崎簡直是全世界人民的理財啟蒙老師。
  • 《一學就會的10堂媽媽理財課》:媽媽善於理財,生活才更有保障!
    無論是在西方社會,還是在中國,媽媽們都在家庭消費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到寶寶的吃穿用度,一家人的日常開銷,大到要不要換房、要不要買車、保險怎麼買、父母養老怎麼安排等等,幾乎都是由媽媽們在親力親為。
  • 「森財之道」理財就是理人生《理財最重要的事》
    內容簡介《理財最重要的事》一書探索了人們應做之事和實際所做之事的差距,即「行為鴻溝」,引導讀者重新思考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問題。作者用生動的圖畫幫助犯錯誤的投資者避免理財陷阱,停止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浪費時間和金錢,讓理財變得更簡單。
  • 書單|推薦理財小白閱讀的理財書籍
    在自我成長方面,有一項重要的能力是我們一直容易忽視的,那就是理財能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告訴我們,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什麼都沒用。對於金錢,很多人受父母的影響,一向是「是錢財如糞土」,對金錢缺乏正確的認識,更別提什麼理財能力了。
  • 女人學會理財技能,開始累積財富
    個人生存需要金錢,滿足自己的欲望需要金錢,提升生活品質需要金錢,保證家庭的溫馨和諧、快樂也需要金錢,可見人生樣樣都離不開錢。女人的人生幸福,也必須建立在財務基礎之上。女人必須認識理財的重要性,樹立投資理財意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目標得以實現。理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自己的財產保值增值,或者叫個人財富最大化。
  • 錢多多:常見的家庭理財風險有哪些?
    一、投資回報不足的風險  家庭理財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就失去了家庭理財的意義。  對於那些投資收益過低、回報率明顯過低的理財產品,不宜投入過多資金。投資者應該要學會降低家庭理財回報不足的風險,因為如果投資回報不足,相當於是沒有實現對家庭閒置資金的有效利用,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投資時間,在進行家庭理財時要注意關注這種回報不足的風險。  二、資產配置不平衡性風險  家庭理財需要均衡配置資金的投向和比例,如果家庭理財渠道單一,產品選擇空間狹窄,就易產生資產配置不平衡性的風險。
  • 中海達投資:理財投資入門與技巧
    投資理財是根據需求和目的將所有財產和負債在內的所有資產和負債進行積極主動的策劃、安排、置換、重組等使其達到保值、增值的綜合的、系統的、全面的經濟活動。 如何學習投資理財,要知道理財是在保障正常生活開支的基礎上,通過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來實現的。
  • 普通人家庭理財需要掌握哪些「常識」?
    家庭理財,其實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的經濟活動。家庭理財是一門新興的實用科學,是以經濟學為指導、以會計學為基礎、以財務學為手段的邊緣科學。「砌牆先打基,吃蛋先養雞」這句古語,說的一點沒錯,同樣適用於我們當代家庭。組建家庭後,收入有所增加,當然支出也會大幅增加, 為此帳務在家庭理財中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如今的理財已經成為全民積極參與的關鍵課題,已經不是只涉及金融領域人才的專項了,如果你想跟上如今的生活物價水平,掌握一定的理財方法就有著更加關鍵的意義了。
  • 理財修仙五大階段 看看你現在離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階段tips:存錢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理財手段  每個月一拿到工資,就存起來一定比例的錢,剩下的才是支出部分。  階段tips:注意家庭中的固定資產比例  中國人特別愛買房,覺得買房子是很保險的投資方式,所以手頭一有錢,就去買房子。除去房價下跌資產縮水的風險,因為買房而背上幾十上百萬房貸,也往往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並且目前房產市場多空難判,不建議大舉投資,所以,固定資產在所有家庭資產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60%。
  • 理財規劃師|新手必讀的家庭理財知識入門篇
    家庭理財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良好的規劃可以儘量避免讓家庭陷入窘境。科學的理財,既要實現財富的升值,又要保障生活的品質。所以先把家庭理財知識學習好了, 做好家庭理財就不是什麼難題了。
  • 女性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夫妻雙方應該如何實行家庭理財?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全職主婦,夫妻雙方應該如何實行家庭理財呢?1. 女性謙虛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學習理財知識是家庭好好理財的前提。因此在進行理財之前,需要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因為理財說難不難,但是說簡單也不簡單。
  • "老夫少妻"家庭靠錢賺錢 理財組合更應定期調整
    目前家庭財務狀況    1.負債總資產比率負債/資產=20/136=14.7%目前,家庭總資產按成本計共136萬元左右,其中主要為房產,因房地產近幾年已大幅增值,資產如按市值計已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家庭總負債僅為20萬元,可以考慮繼續合理利用財務槓桿,選擇適當的金融工具,完成近期和中長期的理財目標。
  • 如何有效緩解債務壓力,家庭財務怎麼樣做才能運籌帷幄?
    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往往會有著不同的壓力,很多人從買房組建家庭開始,負債便成為了生活中形影不離的「朋友」,每個月都要去考慮債務還款的問題,既是一種生活中的動力,也是一種無形之中的壓力,如何處理好債務問題對於一個家庭至關重要。如何有效緩解債務壓力,家庭財務怎麼樣做才能運籌帷幄?
  • 面對不可預測的人生「黑天鵝」 有人寫書教你零基礎學理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何用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財務規劃」,讓自己通過辛勤工作獲得的報酬以「合理理財」的方式不斷遞增?如何讓孩子有教育資金,讓老人有養老資金,讓家庭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尤其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也改變了億萬個家庭。全球失業群體增大,降薪者眾多。面對不可預測的人生黑天鵝,「儲備財富」「理財規劃」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重要。
  • 賺得多花得多 「80後」高負債家庭如何理財
    考慮到房貸的壓力和搬入新家後增大的開支,張先生覺得壓力還是挺大的,希望得到理財專家的指點。本期我們邀請浦發銀行杭州分行私人金融顧問朱貝貝,來為這樣的家庭提供合適的理財規劃。家庭情況張先生年收入15萬元,妻子年收入6萬元。現在每月交給父母生活費800元。自己的工資3800元每月全部用光。兩個人都有基本的社保,兒子有一份人生保險,每年3000元保費,交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