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辮子」公交回歸!今日50臺雙源無軌電車亮相街頭

2021-01-10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浩

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鄭州街頭遍布的無軌電車都有深刻印象。從1979年的正式開通,到2010年的暫時闊別,無軌電車成為了不少人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2021年1月1日,闊別了11年之久的無軌電車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重回人們的視野,「雙源無軌」的新型運營模式,讓記憶中的「大辮子」在性能與舒適性上又有了質的飛躍。帶著久違的情與懷,承著無數的期與待,全新的「大辮子」向我們緩緩駛來。

新年伊始 雙源無軌電車線路正式開通試運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同時也是鄭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推動改革發展、推進高質量公交都市建設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意義非凡,充滿希望的年份中,無數人關心的「大辮子」公交也應運回歸。新年伊始,雙源無軌電車啟動儀式在農業路西三環公交場區內舉行。伴隨著激昂的《鄭州公交之歌》,鄭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偉向大家介紹了鄭州公交電車的歷史、闡述了「雙源無軌電車」開通的背景、意義。自第一條電車線路開通以來,不僅開創了公交服務新模式,更打造了首條「巾幗線路」等一系列優秀的「電車品牌」,在服務市民出行的同時與綠城市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闊別11年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交通局主要領導親自實地調研,鄭州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交集團等有關單位和部門積極努力、共同協作,為雙源無軌電車線路的開通,付出了大量心血......

1月1日上午9:20許,鄭州市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翟政在百餘名工作人員以及廣大新聞媒體的見證下正式宣布「鄭州雙源無軌電車B2區間開通試運營」。隨後,首臺雙源無軌電車懸掛喜慶的大紅色條幅,緩緩駛出農業路西三環公交場站。自此,新舊交替,情懷再續。

今夕交匯 「大辮子」電車升級歸來

1979年4月30日,鄭州市無軌電車試運通車典禮舉行,5月1日,首條無軌電車線路101路正式開通,由省人民醫院發車,經緯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銘功路、火車站、中原路、建設路至鄭棉六廠。全程12.7公裡的線路將鄭州市內最繁華的地點串成一線。此後的幾年間,又相繼開通了102路、103路、104路、105路等電車線路,線路總長接近50公裡,一度成為當時交通出行的主力軍,承載了城區客流的近半壁江山,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誌。

為配合城市的不斷升級改造,2010年1月3日,無軌電車全線停運,暫別歷史舞臺。

2021年的1月1日,歷經11年的休整準備,無軌電車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此次無軌電車採用的交通運行模式為「雙源無軌」,即:「動力電池+線網」的雙源動力系統。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利用線網供電進行行駛,在無線網路段可利用自身配備的鋰電池組進行動力供給,脫線行駛可達百餘公裡。車輛還配備有二代隔離DCDC變換器,實現線網高壓系統和整車高壓系統的物理隔離,整車安全性能顯著提高。車體全長12米,流線型的車身設計,極具動感與視覺衝擊力。

備受關注的「大辮子」也是此次升級中的最大亮點之一。車身頂部的集電桿裝置(俗稱「大辮子」)採用最前沿技術,具有一鍵自動升降功能和自動捕捉線網及脫網自動快降的功能,一鍵自動捕捉系統具有圖像識別功能,能夠在雨、雪、霧、沙等惡劣天氣及夜間依然靈敏有效。並且在駕駛室內,駕駛員可以直接從屏幕中觀察到集電桿狀態,並進行升降操作,再也不用走出駕駛室進行人工脫線復位。

除了科技化的智能升級,新型雙源無軌電車在人性化、便捷性方面也秉持了純電動公交車的優良特性。零汙染零排放,靜音平穩,車內的手機充電接口以及安全逃生窗、無障礙踏板等設備一應俱全。

新車型 老司機 操控升級真給力

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最期待的除了情懷綿長的老鄭州人,估計就是曾經駕駛過老電車的車長們了,今年45歲的萬利霞便是其中之一。曾經的萬利霞駕駛了近9年的無軌電車,一直到無軌電車暫時停運,才轉而駕駛普通公交車。此次新型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她作為首批入選的公交車長,激動之餘,也較之普通人有著更加別樣與深刻的感受。

「以前想要駕駛無軌電車,必須要先學會搭線,這也是當時技術比武中很重要的一項。」據萬利霞介紹,之前的無軌電車脫線後無法再繼續行駛,在變道、轉彎、併線、分線的時候車速或者路面情況不好時很容易掉線,必須馬上進行搭線操作。路上如果遇到障礙物也不能變道繞行,要麼等待,要麼「甩線」,這些都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現在的雙源無軌電車方便多了,一鍵搭線收線,並且可以脫線行駛,對車輛的靈活性與運營組織都有很大的便利。

另一位有著深刻感受的車長就是今年44歲的李豔秋,李豔秋在2003年進入公交行業開始就駕駛無軌電車,此次雙源無軌電車的回歸,給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輕」。操控性能輕,相較於老式電車沉重的方向盤,新式雙源無軌電車方向盤輕便許多,再也不會出現之前「如果是力氣小的女生就必須要站起來才能拉得動方向盤」的情況。其次就是工作量輕,智能化的升級操控,免去了許多的複雜的整理環節,「感覺就像駕駛私家車一樣,輕巧便利,還非常的節能環保。」李豔秋感慨道。

BRT的生力軍 國家中心城市新名片

據悉,做為快速公交系統的補充力量,此次共計50臺雙源無軌電車投入使用,線路設置從農業路西三環沿農業路行駛至農業路中州大道,沿途進入農業路快速公交站臺停靠,乘客可在站內實現同臺雙向免費換乘。全程線網設置在農業路高架橋下,不影響城市上空美觀的前提下,也進一步增強了線網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邊行邊充的能源供給方式,大大節省了公交場站建設充電樁的程序。只要運營需要,隨時都可上線行駛,極大地增強了公交線網運轉速率的靈活性。同時純電動的能源供給,真正做到了零汙染零排放,成為城市環保攻堅的又一強大助力。

隨著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步伐的不斷加快,經濟便捷、高效環保的出行方式顯得越發重要。此次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試運營,不僅為市民的出行增添有益助力,更是推進鄭州城市全局發展,精準落實國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的實踐之舉。

B2區間具體情況:

首末站:上行 西三環化工路——中州大道站

下行 中州大道站——西三環站

單程:12.5公裡 發車形式:對發

票價:1元 IC卡適用範圍:A、B、C、D

惠民措施:BRT站臺同臺雙向免費換乘

沿途站點設置:

上行:西三環化工路、西三環西流湖路、西三環站、電廠路站、冉屯東路站、嵩山北路站、天明路站、東三街站、文化路站、博物院站、花園路站、政七街站、經三路站、東明路站、中州大道站

下行:中州大道站、東明路站、經三路站、政七街站、花園路站、博物院站、文化路站、東三街站、天明路站、嵩山北路站、冉屯東路站、電廠路站、西三環站

編輯:陳浩

相關焦點

  • 鄭州「大辮子」公交回來了!50臺雙源無軌電車全新亮相街頭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寧田甜 實習生 張洪瑞 通訊員 白晶 文圖闊別十一年,今又回歸。2021年1月1日,大家惦念已久的鄭州大辮子公交真的回來了。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鄭州街頭遍布的無軌電車都有深刻印象。
  • 闊別11年後記憶中的「大辮子」回來了 鄭州50臺無軌電車重新開通試...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11年之前,鄭州無軌電車在金水路「落幕」,11年之後的今天,鄭州無軌電車又在農業路「重生」。1月1日,闊別了11年之久的無軌電車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重回人們的視野,「雙源無軌」的新型運營模式,讓記憶中的「大辮子」在性能與舒適性上又有了質的飛躍。
  • 鄭州「大辮子」電車B2區間開通試運營,運行區間為農業路
    鄭州市雙源無軌電車B2區間開通試運營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徐冉通訊員白晶文/圖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遍布鄭州的無軌電車都有著深刻印象。1979年開通,2010年告別,無軌電車成為一代鄭州人的記憶。
  • 【AI回答】「退役」十年 鄭州無軌電車為何重新「上陣」?
    正在測試階段的雙源無軌電車大河網訊 1979年,鄭州市第一班無軌電車正式開通;2010年,鄭州無軌電車全線停運。如今,「退役」十年的無軌電車再次亮相鄭州街頭,勾起了不少鄭州人的「電車情懷」。鄭州無軌電車系統鼎盛時期由5條線路組成,是鄭州城區公共運輸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鄭州引以為榮的流動窗口,成為一代鄭州人的「電車情懷」。而後,隨著城市規模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能源公交的更新換代,鄭州無軌電車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2010年1月2日,104路開出鄭州公交最後一班無軌電車,在金水路「落幕」。闊別十年,鄭州無軌電車為何又在農業路重新啟動呢?
  • 她梳著兩條「大辮子」帶著久違的情懷升級歸來
    2021年1月1日,大家惦念已久的鄭州大辮子公交真的回來了。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鄭州街頭遍布的無軌電車都有深刻印象。或是兒時上下學的必備選擇,或是年輕時奮鬥出行的首選公交,從1979年的正式開通,到2010年的暫時闊別,無軌電車成為了不少人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
  • 鄭州無軌電車又要回來了?農業路高架下已經鋪設電路線網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文 王春勝/圖闊別9年,鄭州大辮子電車有望回歸。細心的鄭州市民可能會發現,農業路高架橋下,已經鋪設了電路線網。有人好奇,大辮子電車是不是要回來了?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實地走訪。當時,鄭州市交運委和鄭州市公交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無軌電車將採用雙源無軌電車車型,在高架橋下,電車依賴辮子充電行駛,在沒有接觸網時,電車依靠電池組驅動行駛。
  • 鄭州「大辮子」帶著久違的情懷升級歸來
    老鄭州人對無軌電車一定還記憶猶新,拖著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繁華的街道,便利暢通滿足了市民出行的需求,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2010年1月3日,鄭州市為配合城市的不斷升級改造,無軌電車全線停運。暫時告別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時代的記憶。
  • 2路、5路電車今日上新!收起「大辮子」照樣還能跑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拖著兩條長長「大辮子」的無軌電車,是島城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半島全媒體記者從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北巴士公司獲悉,今日,2路、5路新更換的46部宇通牌「雙源無軌電車」,正式上線運行,全車配置主動安全系統,能在1.5米範圍內自動尋找捕捉器搭杆,讓市民的出行更加舒適便捷。5路電車整裝待發據悉,此次更換的無軌電車共計46輛,其中2路線18輛,5路線28輛。
  • 北京快速公交1號線今年「梳起大辮子」
    車廂內展示不同內容的文化傳播照片改造後更符合環保需求 車廂增加「中軸線文化」裝飾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起,中軸路主要公交線路快速公交1號線全部由用油發動的公交車變為雙源無軌電車。春節前後,快速公交1號線車廂內增加了中軸路文化、北京傳統文化等特色內容,彰顯了快速公交1號線沿線的老北京特色文化。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無軌電車線路已經達到了27條,核心區主要路段上,「大辮子」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 ...記憶成外地人「打卡」地有「辮子」的電車3路 恢復原線路運營
    得知這一喜訊,70歲市民童曼雲、50歲市民秦麗萍、47歲「電車迷」鄭亮等,專程趕到電車3路恢復原線後的終點站——礄口路中山大道公交車站打探並乘坐。數據顯示,電車3路8日的客流量,相較此前增加了約20%。開通於1961年12月28日的武漢電車3路,近58年來運營線路基本沒有太大改變,一直通行在解放大道上,承載了無數「老漢口」的出行記憶。
  • 北京快速公交3號線要換「辮子」電車
    一位公交迷拍攝的疑似快速公交無軌電車照片在網上走紅,引發市民關於快速公交要換電車的猜想。  記者探訪發現,快速公交3號線正在架設電車杆,目前已完成85%。但公交部門並未透露「油改電」何時能完成。
  • 武漢老字號7路電車「回歸」,這條線路可欣賞到最美江城人文景觀
    1958年9月20日,武漢市第一條無軌電車,也就是大家說的「辮子車」,在武勝北路正式通車並舉辦了隆重的通車儀式,3萬市民在現場觀禮,從此武漢的交通正式進入電氣化時代。如今,整整六十年過去了,我們江城的電車發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和升級。
  • 北京快速公交BRT2線年內全換零排放電車
    昨天,快速公交BRT2號線啟動「油改電」置換,5輛雙源無軌電車投入運營。預計今年年內,本市現有的4條BRT線路將基本完成「綠肺」更換,實現「零排放」。  8時許,朝陽門站,一輛BRT2線胸前掛著大紅花,緩緩駛入站臺,原本的「平頭」換成了「圓腦門」,頭上還梳起「朝天辮」。
  • 中國首條無軌電車線路在上海:14路電車微歷史
    1951年地圖:14路走向1953年50年代14路無軌電車,配車EMB603T型14路電車北端延伸至沈家灣(武進路吳淞路口以西),線長增至3.796公裡。1956年地圖:14路無軌電車環城1957年生活手冊:14路無軌電車線路信息1958年五六十年代四平路上的14路無軌電車14路電車北端延伸至全家庵路(今臨平北路),自全家庵路至老西門線長7.864公裡。
  • 小城故事(自述)Ⅳ——百年無軌電車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零下273度上海老歐布幼年時代,每次去外婆家,母親總會帶上我坐離家門口最近的21路無軌電車。從此以後,對於無軌電車的熱愛便油然而生。但直到2014年,我才真正按下快門給了我所愛的這些魔都綠色公交。寫下此文前,誠摯感謝@拍電車的老麥(資深無軌電車攝影愛好者)給予我的啟迪和支持。
  • 瞧不見高樓林立,無軌電車成追憶
    圖為成都九眼橋無軌電車站。因為Leroy W. Demery是一名是一名城市交通的研究者,所以他拍攝的城市人文照片也以公共運輸工具為線索。 「成都的無軌電車,位置是通惠門。我已經乘坐無軌電車到這個位置。無軌電車為成都製造,它看起來非常接近上海製造的無軌電車的副本。」Leroy W.
  • 1882年4月29日,德國發明家西門子成功進行無軌電車試驗
    此後俄國的聖彼得堡、加拿大的多倫多都進行過開通有軌電車的商業嘗試。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在1887年創立了首個電動電車系統,1888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也開通了有軌電車。在有軌電車的基礎上,1882年4月29日,西門子首次進行了無軌電車的試驗,這臺三馬力的電動車通過550伏直流電驅動,最大時速可達12公裡每小時。這次實驗從4月底一直持續到六月中旬。
  • 消逝的時光 布拉格公交博物館看北京老電車SKODA 8TR
    其中,捷克生產的SKODA 8TR大型無軌電車是北京市公共運輸車輛中第一次採用輪邊減速,降低了地板高度,方向機有助力,減輕司機的體力,基本達到了城市公共電汽車標準要求的車輛。對國產北京第一代無軌電車技術改造(BK540&BK560)和北京第二代無軌電車(BD562)的設計製造有重要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