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為什麼現在常有媒體報導孩子抑鬱自殺或者有孩子殺死父母的事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父母和孩子失去了敞開心扉平等交流的機會,他們有了思想壓力無法向父母傾訴,甚至因為與父母之間有難以調和的矛盾而殺死父母。
父母和子女之間暢通交流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平等,父母從小就應該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以協商和尊重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很容易犯下面三種錯誤:
一是欺騙,用謊言欺騙孩子,試圖達到讓孩子在某一方面「聽話」的結果。其實這一點很不可取,正所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父母對孩子說謊,遲早有被識破的時候,一旦識破非常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障礙。
在古代有一個著名的「曾子殺豬」的故事,講的就是不可對孩子撒謊。曾子去趕集之前,孩子也想跟著去,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孩子去,就告訴他如果聽話,曾子回來殺豬給他炒肉吃。在曾子妻子看來,這不過是為了哄孩子不跟著去的權宜之計。但是曾子從集市回家之後,真的把豬殺了。妻子很驚訝,曾子說,對孩子也要言而有信,絕對不能欺騙他。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對孩子講誠信的重要性。
家長教育孩子,第二個要避免的誤區是恐嚇。恐嚇式的教育比謊言式的教育危害更加嚴重。換句話說,恐嚇就是威脅,是一種變相的語言暴力。家長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會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長大之後,一旦自覺可以獨立了,很可能會反過來用恐嚇的方式對待父母,後果不堪設想。
家長教育孩子要避免的第三個誤區是暴力。為了讓孩子「聽話」暴力毆打孩子是比撒謊和恐嚇更嚴重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不僅容易因為家長情緒衝動造成孩子傷亡,而且一定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經常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的家長,不僅本身已經違法犯罪,而且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也是有嚴重缺陷的,根本不可能成為「有出息」的孩子。
所以,綜合來看,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以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朋友,親密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才是正確可行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