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紅樓夢,總有一個疑問:賈雨村雖生於仕宦人家。但到他時卻祖宗根基已盡,窮到賣文為生,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劍眉星眼,直鼻方腮。為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脂評他是曹操一類的亂世奸雄。而林如海探花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一個是清癯瘦弱的文人,一個是孔武有力的奸雄,出生經歷性格都大相逕庭,林如海認識賈雨村時,他就因為貪酷且又恃才侮上而被革職,為什麼林如海還會請賈雨村做黛玉的老師,之後更自掏腰包寫推薦信,讓賈政出面幫雨村復職呢?
賈雨村運氣其實一直不錯,雖然出場的時候,借居寺廟賣字為生,情形很糟,但是年輕人還沒有被生活的困難壓倒,才情傲人,志氣高昂,不但遇到甄士隱的接濟,而且遇到「僥倖」的青眼,脫運交運,中進士,一下子平步青雲。可是他的好運氣沒有延續多久,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上任不到一年被革職了,這個處分是很嚴重的,就如同今天公務員被開除,政治前途徹底毀了。書中所寫,賈雨村的倒黴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有些貪酷之弊」,一個是「恃才侮上」。
雨村是知府,俗語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只要當到這個級別的官,即便不是「貪酷」,想來也可迅速致富。儒林外史中範進只是中了舉,鄉紳大戶送田送地巴結,何況是一方大員的地方官雨村罷官之後,「交代過公事,將歷年做官積的些資本並家小人屬送至原籍,安排妥協,卻是自己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看起來很瀟灑,到處遊山玩水,事情真是這樣的嗎?
他與冷子興聊天: 去歲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府處館。也因祖母溺愛不明,每因孫辱師責子,因此我就辭了館出來。也就是說賈雨村剛從任上下來就去當教書先生了,教私塾這個事情,只算是個餬口的工作,家有三擔糧,不當孩子王,所以,差不多是秀才或者老童生的專屬,連舉人都絕不肯屈就的,賈府一品公侯府,寶玉上學也只是賈代儒一個老儒授課。果然甄家對先生並不尊重,老太太還每孫辱師,把他氣得棄了館。
賈雨村於是又開始遊力歷,到了揚州,又走不了。
雨村正值偶感風寒,病在旅店,將一月光景方漸愈。一因身體勞倦,二因盤費不繼,也正欲尋個合式之處,暫且歇下。幸有兩個舊友,亦在此境居住,因聞得鹽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託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
一場病就把盤費花光了,有朋友在,不是借錢救急,修書回家要錢,卻是出去找工作。現在又是找門路,再去當教書先生,一個堂堂進士,前任知府,卻給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當老師,說明他的生活困窘,至少沒啥大錢,說他在任上貪汙是佔不住腳的。
細看彈劾的文本: 「生情狡猾,擅纂禮儀」:「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前一句說他不合禮教,屬於扣帽子,「沽清正之名」,是說他表現得很像個清官,而且是「沽」,說他只是形象工程做的很好;「暗結虎狼之屬」,是說他自己不出面,靠下屬去做壞事,於是有了「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的結論。
從這個彈劾來看,賈雨村不僅根本沒有貪汙實據,相反他是個清官,因為是清官,他才有道德榮譽感,有工作責任感,事實上,以他的才幹,本職應該做的不錯,甚至很出色,很可能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頂撞得罪了上司,不然沒有才幹優長,恃才侮上之說,他不懂為官之道,不知道逢迎巴結,把上下人等都得罪了,所以上司找個機會把他彈劾革職了,所有的官員都暗喜。
賈雨村被革職其實很冤枉,林如海惜才,所以才會讓他給黛玉當老師,有機會就幫他復職了。
可是人是會變的,賈雨村在貧賤之時得甄士隱相助,前腳拿了錢,隔天就走,連招呼也不打,剛發達了,不是報恩,而是急於討恩人的丫鬟當妾,人品還是有問題的。革職令到時,他「心中雖十分慚恨」,但這裡的「慚」由何出?「恨」由何生?他「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時,到底想到了什麼?
人窮不可怕,他人坐在寶馬裡哭,還是坐在自行車上笑,橫豎都和自己無關,他一個窮鬼,寶馬固然沒有,自行車也是沒有的,沒啥好比的。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第二次落魄,他是生生的從坐寶馬的,掉到了騎自行車的,境況當然是比當初要好一點,但心態恐怕到是加倍低落了。賈雨村是吸取了這次深刻教訓的,他發現,草根出身的自己,所謂的理想、抱負,都是可笑的。當貪官,至少還能結交上司,交好同事,當清官,卻只能落到革職的境地。所以,他發現自己其實是沒有資格當清官的,也是不配當清官的,更何況,他也絕不會願意自己再一次去過窮苦的日子。這就是他脫胎換骨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把「護官符」看得高於一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