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淙來 文化學者
在歷代繪畫的歷史傳承中,繪畫的構圖取像,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構圖的好壞,也反映出畫家藝術修養和思想水平的高下。唐代張彥遠說:「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可見構圖取像的重要性。
構圖取像,這正如你家中的裝飾布局,首先從大體的定調設色,然後物器擺放位置,調子調配等等,然而裝飾的高低水平,取決於你的審美觀念,個人情調和藝術元素。繪畫也有同樣的道理,一張白紙,畫出能打動人內心思想情感,久有回味,爽心悅目的作品,這也靠的是畫家本身的藝術才情,文化積澱,以及對自然生活的敏銳觀察和取景構圖。
邱漢橋 山水畫 畫中遊
中國繪畫構圖也有很多的形式,如全景構圖、平遠構圖,俯視、仰視、散點等等,這些都給中國繪畫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對中國繪畫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業績與貢獻。中國繪畫在傳承與發展中,以南宋以來的截取式山水畫構圖(邊角法,截斷法)即馬一角,下半邊的特定鏡頭式的山水畫,突破了北宋時盛行的全景式構圖,即上留天,下留地,中間立意定景的構圖模式,這在山水畫的構圖上是一次性重大的創新突破。這種截取式的構圖,就像我們現在的攝像機一樣,可隨處取景,即景物可隨時地從地面,水面或山巒突然截斷,把所截最美的一截,用一定的空間表現出來,形成一種多樣性、趣味性、詩意性的畫面構圖。這種構圖方式,空間布置,使得畫面景象顯得更新奇,更無邊無際,無窮無限的深遠感覺,恰是這種感覺,在邱漢橋的繪畫作品中就表現得遊刃有餘,也許這是歷史的巧合,也許這也是傳承中的進步,漢橋的作品不單從馬一角的截取式構圖中獲得啟發,更重要的是他把現代人的審美意識放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有風格。他的作品,從整體來觀,有一種幾何圖形的內在思維,平行線和塊面的幾何圖式,給你一種衝擊和形式的質感美,從另一方面,啟發你的想像,無窮無盡,深感一種奧妙博大。在他的作品中,無論你近視還是遠觀,一種唯美總是震撼著你內心的深處,這種唯美,是象外之象,象外之景,象外之韻,這種構圖有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有種深切,深情的藝術享受。
邱漢橋 山水畫 山映斜月無接水
觀邱漢橋先生的作品,你可以發現他的作品有一種情與味,墨與勢的彰顯。方寸之內,包千仞百裡,氣旺神暢,厚積而薄發。在他的繪畫過程中,講求的是一種思想,講求的是一種宇宙萬物的靈性溝通,物我通達,「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他的許多作品無論大作小幅,總是以一種新的構圖,剪取出山水中的精華,而不是像圖經一樣羅列山水村鎮,另一方面他對作品講求的是一種神遊,心遊把造境與寫意相結合,以意構圖,表達出人內心的情感交融和心中暢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氣」。
實際上中國畫的支撐點來源於玄道中的「氣」,而「氣」是從宇宙人生、自然造化中而生,漢橋先生的畫也是從這個「氣」中而來。這幾十年來,他博覽百家經典,研究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從而也寫下了自己的著作《在傳統的文化思想中尋找大美》,深刻地講述了中國繪畫與傳統思想的哲理,道出了他對氣的理解和內涵,加深了「氣」在中國畫中的構造。實質上構圖不僅是一種質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質的內涵,可能很多的畫家乃至史前的論畫者把它看成了一個片面性的形式,把構圖孤立在一個層面上,可邱漢橋沒有,這就是他跟其他畫家的區別,所以賞他的作品更具品位性和價值性。當然欣賞他的作品,也要你的知識內涵,否則你只知道其作品一種外表美,而不知一種內涵的餘味感和精神美。
邱漢橋 山水畫 時見歸村人
邱漢橋先生的作品有時象從一種弦聲中而來,有時輕奏、有時象樂章、有時象夜的月光曲,寧靜清幽,如《金湖灣》和《水墨世界》系列,一種清幽、靈動的自然之美,使你嘆服。而他的《神山聖水》系列,又使你感到自然中的神秘,象「玄」中的道,又象一種梵音、佛音、天音的繚繞使你感受到人對大山和自然的敬仰。他的繪畫作品中對暈光的處理特別好,這種光不是日光,也不是反射光,它是作品中的「靈氣」之光,看了這種「靈氣」之光,能使你的情感油然而生,能使你的幻想更衝動富有,自然之氣、大地之氣、宇宙之氣在你的心中悠然而飄動。這就是作品的神妙之處,正是這種神妙之處,是許多畫家欲而不達的藝術高點。從而也創就了每一個時期不同的藝術大家。
一個藝術家的高度,在於他的思想,思想有多高,畫藝有多深,邱先生總以一種情感繪畫,在他的眼中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和靈氣,就是一塊堅硬的石頭、一株無言的小樹都有它的生命和靈氣,他創作的主題山水系列,經常以山石為題材,來抒發人內心的思想情懷,雄渾、博大、堅強千古流長的精神風貌。把一種內心的吶喊,用意象的一種美表現於畫上,以意構圖,集中表現在所作的畫幅中,讓賞畫者在作品中衝動,冥想,回味,無邊無限,這就是邱漢橋先生的創造,這種創造是一種圖式美和思想意識相結合的截圖開創,他表現出中國畫既傳承又現代的藝術新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