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構圖又稱作為章法,布局,現在叫做構圖,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整體效果,一般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畫面的構圖設計必須在用筆之前考慮,而作為好的繪畫作品,構圖、立意,是進入繪畫過程的第一步,所謂意在筆先,充分說明了構圖的重要性,對作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構圖,最基本的就是虛實,其他疏密、輕重、濃淡、大小、長短、橫豎,都同此理,就好像音樂的節奏一樣,要有律動的變化,為了讓造型更加的完美,畫面當實則實,當虛則虛,虛並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和目的得處理,使畫面更加有意境,就好比音樂的樂曲中會有休止符一樣,並不是真的「怠工」,它只是一支曲子的一部分而已,這就是多樣的統一,也是自然法則的矛盾的統一。虛實的不斷變化,則成為畫面的節奏一樣,虛與實是創作的形式,也是作者的情感表達
顧愷之在《畫論》中提到的「置陳布勢」,南齊謝赫在著名的《六法》中,第五法提到的「經營位置」,這些所指的正是構圖,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構圖都被認為是繪畫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那什麼是構圖呢,它指的是畫家需要在有限的畫面和空間中描繪和勾勒出所要呈現的畫面效果,利用整個空間和平面的特殊視角,來表現畫家內心的思想情懷。
山水構圖實例解析:動靜有勢
此圖為潮水畫法,必須刻畫出水流奔騰氣勢。近處畫有礁石,經潮水衝撞,浪花飛濺,顯得分外洶湧。畫波紋須近大遠小,波紋墨色不宜畫深,但淡中亦要分出深淺,以示波紋有前有後,明礁附近常畫有漩渦,以示水下有暗礁存在。畫明礁要有安如泰山之感,並有翻滾浪花,一動一靜對比,動靜有勢。
此圖為瀑布構圖,此種構圖上重下輕,上實下虛,動靜有勢,黑白調和。畫時,瀑水上口宜緊,上口緊則流勢猛。瀑布應畫出厚度,使之有立體感,有厚度,氣勢方大,否則便會顯得平薄刻板。瀑周之雲鬚虛中有實,墨色亦溼潤淺淡,形象須自然生動,不能有雕琢、刻板之狀。
此圖為靜態構圖,故筆觸鬚簡,遠山靜中略著飛鳥以破寂寥,生靜中有動之趣。畫得淡而平扁,使湖面顯得寬闊。近處峰、礁呼應。
氣勢連貫
垂巖構圖。畫面中雖無整個峰巖,但山峰上下、前後氣勢連貫,下垂之巖須分遠近。垂巖間畫有遠方的泉水加以調節。更遠處畫石灘,增加畫面深度。垂巖上面有雜樹樹枝葉和垂藤、苔點,可免巖石光滑之弊。垂巖下端切忌畫得齊平,以免與水中矗峰相區別。垂巖下增畫小船遊人,以賞奇景。
近景之樹雖畫成橫排,但由於變化其高低偃仰姿態,間以夾葉樹,並不覺板。圖中只畫一行飛雁斜行,便將遠近景聯繫起來。
雨景構圖。描寫雨景可採用米點法。畫法宜先淡後濃,著重刻畫雨中山水朦朧氣氛,故用筆要靈活,勾雲要簡練、協調,漸遠漸淡、氣勢連貫,以使山雲環繞前後山峰。山峰脈絡應蜿蜒連綿。山峰之間應多留空間,以增加雲霧瀰漫之氣氛。
長渠構圖。田間長渠貫穿於兩山之間,為避免長平板直而取斜向,同時以樹梢作為渠道直線的破筆。渠底畫有孔道,孔道左右畫有田畝,使之區別於橋。田畝埂線要淺,筆斷意連,方不顯板。遠田無埂,更顯得田野寬廣。
取捨嚴格
此種瀑布不受阻隔,飛流直下,瀑口線條宜略帶弧形,瀑水中段線條切忌刻板,應有虛實變化。瀑水下端筆墨則更應輕淡。畫大片瀑布時,其左右側可畫有小型流瀑以作陪襯、對比,使主瀑顯得更加宏偉壯觀。為突出表現瀑布,不喧賓奪主,樹木可儘量舍減。瀑水後畫有遠山,以示瀑水有源。
為雪景。畫雪景通常以淡墨渲染烘託,借紙地為雪,或採用白粉點刷之法。此圖雪景不假渲染、點刷,僅以濃淡、乾濕不同之墨線勾點而成,而卻雪意甚濃。畫時景物勾線用筆要幹淡,山上皴筆要澀,彼得和狼採簡練,取捨嚴格,山間屋頂有嫋嫋炊煙,以示寒有取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