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中必有山和水,山本靜,水則動,山為山川之本,水是山川之靈魂,泉溪瀑乃是山川之血脈,有溪流、泉瀑的山水畫得空濛靈秀之生氣,形成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之景象。
本文是焦墨大師秦國健以自身創新畫作為實例,圖文並茂,對山水畫中的溪泉瀑的形成、水口的畫法、畫泉瀑的技法、構圖與布局等方面作以介紹。
一,溪泉瀑的形成。
瀑布是大概念,包括泉、溪、澗、瀑等有落差的水流,它起源於巖石的交會處,天然降水或冰雪融化,水必然從高處沿山巖結構往低處流,由於山形和巖石變化萬千,無一雷同,於是泉溪瀑布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細的流水為泉,如《千巖萬壑分流去》
《峽谷雙泉》
《聽泉圖》
無數泉水匯合,遇到落差較大的寬闊巖層,於是大面積的水傾盆而下,形成瀑布,如《壺口瀑布》
當瀑布流到低谷平坦之處即成為溪為溪流如《春到黃果》
本圖的下半部即是溪流。
二,畫好水口。
由於,瀑布是由水位的落差形成,而巖石的結構決定瀑布的形態和流向,當瀑布下落時就形成了水口,因此畫好瀑布的水口是能否畫好瀑布的關鍵。如《懸崖飛瀑千斛珠》
畫水口先以濃墨勾勒出澗石,然後用談墨擦出水波,無論用哪種皴法,畫水的山口必須有質感,通過剛與柔、蒼與潤、虛與實、濃與淡、動與靜的對比,使山巖石與水流有所區別,還要強調形與勢的變化,澗石形狀要各異,巖澗的前後、左右、疏密都要作妥善的安排,並錯落有致,這樣塑造出來的水口,才能達到氣象萬千,驚心動魄,既有氣勢又有動感,有層次感和韻律感,才能引領觀者身臨其境,享受大自然,如《是崖飛瀑千斛珠》
又如《氣象萬千》
三,畫泉瀑與水的技法。
山水畫中畫泉水、瀑布通常用以下幾種筆法和墨法。
方法一,用顫鋒行筆。「顫「即有抖動、頓留之意,只要行筆中有抖動、停留,即可使瀑布有厚度、有層次感,出現與自然景觀的逼真的生動形象。如《九寨多泉瀑》
又如《初秋楓林豔、泉瀑溪水清》
方法二,快速行筆,形成飛白或抖珠形的水流,多用側鋒或筆肚,先用中鋒作水口造型,然後垂直向下飛擦,似有瀉落無阻之感,特別是用渴墨枯筆行筆時,自然產生絲絲點點的飛白和珠狀水流,產生筆斷意不斷、虛實相間的效果,如《峽谷有聲含晚秋》
方法三,用線條構出巖石的結構和山口及瀑布流向,此畫法宜中鋒用筆,在突出山巖結的泉瀑圖中常用,如《蜀山飛瀑》
方法四,巧妙留白。
在古代有「留白即雲、留白留水「之說,在泉瀑山水畫中拉長水流,下部留虛白,增加空靈感又拔高山體增力強山的氣勢,如《江南春早》
方法五,用線條表示江河之水。
用線條表示水,要注意彎曲自然有波浪起伏感,如《長江三峽圖》
有時用彎曲幅度較大的線條來表示大風大浪。如
方法六,完全留即為水。在表示湖泊、江河遠景之水常用此法,如《江天漁家》
又如《江灣一角》
四,泉瀑山水畫的構圖與布局。
泉瀑圖是根據,圖中所表達的自然景觀的山體結構,和畫面整體的需要而選定,一般有以下十三種情況,下面以實例展示圖片,也以此觀賞。
1,把瀑布作為畫面主體,波浪兇湧的大瀑布,如《生命之源》
《壺口瀑布》
又如《油城九龍飛瀑圖》
2,表現較細長的泉水畫面,如《崖飛瀑千斛珠》
3,縮小或偏移前面山體,以顯示後面山體的泉瀑,如《觀瀑圖》
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
4,以泉瀑為主景的豎幅圖,從上直下氣勢宏大,如《初秋楓林豔,泉瀑溪水清》
又如《觀瀑圖》
5,豎幅多層泉瀑圖。如《秋高氣爽水長流》
又如《千古風流與詩在》
6,豎幅階梯泉瀑圖,每層瀑布虛化留白。如《林下論詩圖》
又如《松下聽泉圖》
7,泉瀑作為遠景或背景,如《九寨多泉瀑》
又《依山傍水》
8,泉瀑作為前景溪流的水源,如《溪山曉韻》
又如《山村曉韻》
9,突出巖石結構表現複雜的泉水畫面,如《泉瀑峭壁溪水請》
又如《湧》
10,增加山巖石落差呈現高遠之勢。如《九寨飛瀑》
11,把泉瀑位於山體後增加氣勢和空靈感,如《赤壁舟遊圖》
12,穿巖泉瀑《溪山行旅圖》
13,溪流圖。如《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