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六 溪泉瀑的形成、布局、畫法與觀賞

2020-09-03 秦國健

山水畫中必有山和水,山本靜,水則動,山為山川之本,水是山川之靈魂,泉溪瀑乃是山川之血脈,有溪流、泉瀑的山水畫得空濛靈秀之生氣,形成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之景象。

本文是焦墨大師秦國健以自身創新畫作為實例,圖文並茂,對山水畫中的溪泉瀑的形成、水口的畫法、畫泉瀑的技法、構圖與布局等方面作以介紹。

一,溪泉瀑的形成。

瀑布是大概念,包括泉、溪、澗、瀑等有落差的水流,它起源於巖石的交會處,天然降水或冰雪融化,水必然從高處沿山巖結構往低處流,由於山形和巖石變化萬千,無一雷同,於是泉溪瀑布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細的流水為泉,如《千巖萬壑分流去》

《峽谷雙泉》

《聽泉圖》

無數泉水匯合,遇到落差較大的寬闊巖層,於是大面積的水傾盆而下,形成瀑布,如《壺口瀑布

當瀑布流到低谷平坦之處即成為溪為溪流如《春到黃果》

本圖的下半部即是溪流。

二,畫好水口。

由於,瀑布是由水位的落差形成,而巖石的結構決定瀑布的形態和流向,當瀑布下落時就形成了水口,因此畫好瀑布的水口是能否畫好瀑布的關鍵。如《懸崖飛瀑千斛珠》

畫水口先以濃墨勾勒出澗石,然後用談墨擦出水波,無論用哪種皴法,畫水的山口必須有質感,通過剛與柔、蒼與潤、虛與實、濃與淡、動與靜的對比,使山巖石與水流有所區別,還要強調形與勢的變化,澗石形狀要各異,巖澗的前後、左右、疏密都要作妥善的安排,並錯落有致,這樣塑造出來的水口,才能達到氣象萬千,驚心動魄,既有氣勢又有動感,有層次感和韻律感,才能引領觀者身臨其境,享受大自然,如《是崖飛瀑千斛珠》

又如《氣象萬千》

三,畫泉瀑與水的技法。

山水畫中畫泉水、瀑布通常用以下幾種筆法和墨法。

方法一,用顫鋒行筆。「顫「即有抖動、頓留之意,只要行筆中有抖動、停留,即可使瀑布有厚度、有層次感,出現與自然景觀的逼真的生動形象。如《九寨多泉瀑》

又如《初秋楓林豔、泉瀑溪水清》

方法二,快速行筆,形成飛白或抖珠形的水流,多用側鋒或筆肚,先用中鋒作水口造型,然後垂直向下飛擦,似有瀉落無阻之感,特別是用渴墨枯筆行筆時,自然產生絲絲點點的飛白和珠狀水流,產生筆斷意不斷、虛實相間的效果,如《峽谷有聲含晚秋》

方法三,用線條構出巖石的結構和山口及瀑布流向,此畫法宜中鋒用筆,在突出山巖結的泉瀑圖中常用,如《蜀山飛瀑》

方法四,巧妙留白。

在古代有「留白即雲、留白留水「之說,在泉瀑山水畫中拉長水流,下部留虛白,增加空靈感又拔高山體增力強山的氣勢,如《江南春早》

方法五,用線條表示江河之水。

用線條表示水,要注意彎曲自然有波浪起伏感,如《長江三峽圖》

有時用彎曲幅度較大的線條來表示大風大浪。如

方法六,完全留即為水。在表示湖泊、江河遠景之水常用此法,如《江天漁家》

又如《江灣一角》

四,泉瀑山水畫的構圖與布局。

泉瀑圖是根據,圖中所表達的自然景觀的山體結構,和畫面整體的需要而選定,一般有以下十三種情況,下面以實例展示圖片,也以此觀賞。

1,把瀑布作為畫面主體,波浪兇湧的大瀑布,如《生命之源》

《壺口瀑布》

又如《油城九龍飛瀑圖》

2,表現較細長的泉水畫面,如《崖飛瀑千斛珠》

3,縮小或偏移前面山體,以顯示後面山體的泉瀑,如《觀瀑圖》

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

4,以泉瀑為主景的豎幅圖,從上直下氣勢宏大,如《初秋楓林豔,泉瀑溪水清》

又如《觀瀑圖》

5,豎幅多層泉瀑圖。如《秋高氣爽水長流》

又如《千古風流與詩在》

6,豎幅階梯泉瀑圖,每層瀑布虛化留白。如《林下論詩圖》

又如《松下聽泉圖》

7,泉瀑作為遠景或背景,如《九寨多泉瀑》

又《依山傍水》

8,泉瀑作為前景溪流的水源,如《溪山曉韻》

又如《山村曉韻》

9,突出巖石結構表現複雜的泉水畫面,如《泉瀑峭壁溪水請》

又如《湧》

10,增加山巖石落差呈現高遠之勢。如《九寨飛瀑》

11,把泉瀑位於山體後增加氣勢和空靈感,如《赤壁舟遊圖》

12,穿巖泉瀑《溪山行旅圖》

13,溪流圖。如《山泉》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二《介紹二十種營造山水畫氣勢的技法
    觀賞山水畫,遠看其勢、近看其質、深看意境和氣韻。山水畫給人第一感觀,是此山水畫是否有氣勢,因此,如何營造山水畫的氣勢,是任何山水畫家和觀賞者首先關注的問題。 焦墨大師秦國健,總結了自身經驗,以自身創新畫作為實例,分別介紹營造山水畫氣勢的各種技法,本文共介紹二十種技法。 1,高大雄偉之勢的營造。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一一秦國健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畫中尤為突出的畫種,它不但能全面地描寫大自然的真善美,還能表現中國畫家崇高的情懷和思想境界,中國畫家幾千年來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藝術作品,並且已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山論理念,結累了豐富的技法經驗。但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藝術也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著不斷的進步、發展和創新。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八《畫松樹的技法與松村畫面觀賞》
    樹木是山水畫中精華之處、精神所在,有松樹的山水畫不但給人清新、生氣的自然感,更能呈現蒼古渾沉、濃碧雅典、浩壯合一的生動氣韻,給人一種精神和力量,使人獲得引人入勝、身臨其境之感。 本文,以焦墨大師秦國健,自身創新作品為實例,圖文並茂,講述畫松樹的技法,並結合展示畫松樹的畫面以作觀賞。 一,松樹的畫法。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論文七《論山水畫的「竟境」及營造方法》
    一、何為「意境」: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是指人的感受和作品中自然界的場景共同形成的藝術境界。 有真境與情境之分。真境是自然界的物象、場境,即自然界的具象,通過畫家的提煉,所表現出來的物象的神形,形成畫家的「畫境」;情景是畫家在創作中,運用筆墨和自己的情感認知,觸景生情而產生的藝術情感和思想境界,這種情和境的融合,就是山水畫的「意境」。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論文十二論中國創新焦墨山水畫特點與技法
    ,何為創新焦墨山水畫,及創新焦墨山水畫的特點與技法。 濃墨之傑為焦,山水畫中往往有提神、畫龍點睛的作用。 焦墨畫是用純焦墨,而不藉助於水的滲化作用,通過線條和墨色的變化而作的畫,是古代認為難度較大的作畫。比如五千年前的彩陶是用焦墨畫法,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壁畫也基本是焦墨,到了北宋雖有水墨畫的濃淡變化,也還是濃墨為主。明未清初的程遂,喜歡畫焦墨畫,多半以枯筆渴墨為主,水墨為輔,用純焦墨作畫,以當代的張仃先生之後才多了起來。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七《黃山煙雲與雲海的畫法及賞析》
    雲是山水畫中必不可少的景色,畫得好美妙絕倫。眾所周知,山水畫的雲,是靠水墨或水彩的渲染而得的。而焦墨不滲一滴水,渴墨枯筆是很難畫出溼潤秀美的雲。下面以焦墨大師秦國健創新筆法與創新畫作為實例,圖文並茂,介紹常見雲的形狀、畫法及賞析各種雲在山水畫中的美妙作用。一,創新焦墨筆法。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論文八《「變化」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靈魂》
    山水畫的創作過程,先由畫家確立主題思想,確定入畫內容,通過構思、立意、取勢、布局進行構圖,然後皴擦,最後點染來完成。下面,以焦墨大師秦國健自身創新作品為實例,圖文並茂來論證,如何通過筆法和墨法的變化,創作過程中的構圖、對比、留白、皴擦等各種變化,來營造山水畫的雄偉磅礴之勢,深邃意境和生動氣韻,使畫面獲得最優化,使畫作成為上承之作,從而,證明「變化」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靈魂。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四《創新構圖法「透視取勢法「》
    技法三中介紹了二十種傳統構圖法,本文由焦墨大師秦國健,以自身創新畫作作為實例,圖文並茂,介紹其創新的構圖法「透視取勢法「。 視點固定在低處,仰望高處,將視物聳立在畫面的主體位,形成高遠之勢。 把視點位於高處,向下同時向前廣角俯視,可展示一往平川與高山雲海的場景,如《山水畫》又如《黃山煙雲》
  • 山水畫技法——「北宗」山石的畫法
    畫好斧劈皴是掌握「北宗」山水畫技法的至關重要的環節。(2)「北宗」山水畫技法(3)二、斧劈皴及其結構特徵斧劈皴的筆觸有大有小。行筆時,筆與紙面應形成一定的角度,不可將筆毫完全橫臥在紙面上。要用筆腹拖擦,以顯露出皴筆的鋒芒感。小斧劈皴多用於表現比較堅硬、粗糙、嶙峋的山石形質。以此皴法刻畫的山石多方直,塊面切割較小,紋路略顯細碎。刻畫的輪廓應方硬遒勁、稜角分明,亦可方圓相間、剛柔相濟。小斧劈皴的畫法與大斧劈皴相似。
  • 中國畫 花鳥技法 狗的畫法
    而中國國畫又需要提煉概括,如何把夠的「藝術形象」與「真實形象」完美統一起來,才是在探索這一國畫畫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那麼,我們看看國畫狗的畫法 圖一中國國畫技法—狗的結構及體形特徵:目前,分布在全世界的狗有13個屬300多種。本文主要將兩大類狗做對比介紹。一類是短毛性工具犬,特點是毛短,腿高,腰細長,體毛特點是三角形組合。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論文四《論「對比」在山水畫中的神奇作用》
    山水畫的」對比」有很多形式,如濃談、黑白、陰陽、剛柔、粗細、虛實、疏密、聚散、賓主、遠近、大小、高矮、裡外等。 」對比」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技法和技巧,每一種」對比」都是一對矛盾,有矛盾就有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求協調、求平衡,使畫面產生節奏感、韻律感,營造畫面的深邃意境和生動氣韻,它的神奇作用,能使畫作別殊一格成為上承之作。
  • 簡介國畫山水畫技法——皴法
    國畫山水畫的發展源於晉代,東晉的顧愷之就在著作中提出關於山水畫的構圖、布局等內容。經過時代傳承,到了近代,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空前繁榮。近代國畫山水畫的發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受到西方美術思潮的影響,進一步融合創新發展,在山水畫技法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中國山水畫研修院山水畫教程:瀑布水口畫法
    中國山水畫研修院山水畫教程:瀑布水口畫法 水口就是瀑泉流入溪澗時經過關口受阻(或跌落)而形成的水流狀態。其實水口就是泉瀑的一部分。 水口畫法較多,可歸納為水口九法: 1.空白法、2.線描法,3.以空代水法.4.寫意法.5.潑墨法、6.溼畫法、7.結網法、8.寫實法,9.勾皴法。 一幅山水畫,泉瀑最關鍵的刻畫部位是水口,倘若描繪得生動精彩,必將會給這幅作品增輝添彩。
  • 水墨氤氳:淺談潑墨山水畫的表現技法
    在傳統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潑墨山水畫有著獨特的筆墨語言和表現技法。潑墨山水畫講究水墨淋漓、潑灑自如,墨色濃淡滲變,氣韻酣暢痛快。潑墨山水畫創作可以充分調動創作者的激情,表達出一種豪放恣肆的情感。創作時,畫家本著有法為據又無定法的筆墨形態,去描繪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生動氣韻和磅礴氣勢,通過特殊的技法來實現大寫意的畫面效果,以水墨氤氳的視覺體驗給觀者帶來美的享受。(李樹 臨江仙春思)李樹的潑墨山水畫創作,在其深厚筆墨功底的基礎上,落筆大膽、細心收拾、因勢利導、一氣呵成。
  • 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技法體現
    留白是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常用的技法,是中國山水畫意境營造的重要手法。留白是畫面中的空白又不是畫面中的空白,留白需要畫家獨運匠心、巧妙布置,好的留白能夠為畫作增添一份美感。中國的山水畫常常筆墨之間留有素紙,但並不是隨隨便便在畫面中空出一片素紙就叫留白,留白的技法有其巧妙性。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五「六遠法」山論理念在構圖中的應用
    「六遠」即「高遠、深遠、平遠、闊遠、迷遠、幽遠「,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山倫理念。如《春到黃果樹》 4,增加山體的階梯石面,形成多層山巖的疊加,每層山巖山體底部虛化,步步拔高山體,形成高雄之勢,如《溪山樓觀圖》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三《傳統的二十種構圖技法》
    焦墨大師秦國健,總結幾十年的給畫經驗,把構圖技法歸納為以下二十種,並以自身創新作品為實例作以解讀介紹。如少而精取勢法、居中取勢法、斜角取勢法、滿幅取勢法、折帶取勢法、均街取勢法、流密取勢法、分段取勢法、相互呼應取勢法、文字形象取勢法,在文字形象取勢法中,又可分為「之」字型、「甲」字形、「由」字形一「則」字型等十種,總共二十種取勢構圖法。下面分別介紹。 一,少而精取勢法。
  • 圖文並茂,研討瀑布的創作技法(技法交流之二)一秦國健
    山水畫中必有山和水,山本靜,水流之動,泉、溪、瀑乃山川之血脈,山水畫得溪流泉瀑便得空濛靈秀之生氣,形成氣勢磅礴、本文,以本人創作的泉瀑山水畫為例,圖文並茂研付以下幾個問題:1泉水、瀑布的形成;2畫泉水、瀑布的技法,;3泉瀑圖的構圖布局;4畫瀑布時應注意的事項。
  • 國畫技法25:山水畫中雲的畫法
    國畫創作中,雲的畫法和水的畫法差不多,也有勾、空、染之分,勾雲法主要用在白描,工筆中,而在山水畫創作中主要以空雲法和染雲法為主。
  • 於志學大師獨創冰雪山水畫技法是什麼
    於志學大師自1960年開始研究雪景畫,在技法上創造出「雪皴法、潑白法、重疊法、滴白法、排筆法、光柵法」及「畫山無石、畫林無樹、畫樹無枝」的三無畫法;在理論上提出「創建中國畫第三審美內涵——用光」、「新傳統主義」、「冷文化」和「筆墨當隨心境」等新的美學思想,創造了冰雪山水畫技法。於志學大師於志學所創冰雪山水畫技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