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技法:三遠法

2021-02-08 翼圖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薛林興新仕女畫教學》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山水畫技法之三遠法

較於西方風景畫,中國的山水畫早了一千年。七千年前,古人們在定居的農耕文明中,將認知用圖案的方式記錄下來。除了對生產器物的認知外,亦產生了形上美的認知,而中國山水畫的「三遠」技法便是古人認知覺醒的重要體現。




「三遠」法的由來

早在中國的北宋時期,繪畫理論家郭熙便率先提出了山水畫的取景構圖法則——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和平遠。郭熙在晚年創作的《窠石平遠圖》便是使用「平遠」法構圖的經典作品,描繪了北方深秋遼闊田野的清幽之境。




在《窠石平遠圖》作品中,近景為寒林窠石清晰,遠景為綿延的山巒,作品上方則空曠幽遠,展現出一派秋高氣爽之景。此圖的取景便是「平遠」之法,憑藉縱深的空間距離,來呈現遼遠開闊的畫面。從前景透過中景而望遠景,作品層次分明,畫面雖著墨不多,但境界闊大,用筆更是剛勁秀俊,畫作情景交融,墨跡出神入化,足顯作者晚年藝術造詣之爐火純青。




'「三遠」法的特點


「高遠」

古語有云:「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高遠亦可以稱為「蟲視」,即是故意將自己置身低處,看什麼都高大雄偉、氣勢磅礴,視平線往往處於畫面的下端,以此法描繪崇山峻岭最為合適了。


比如欲誇山川之高俊,可以把人物、房屋、樹木畫的很小,諸如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沈周的《廬山高圖》;亦可將高俊的山峰推出畫外或者隱入雲層,使觀者自行想像山巒的偉岸程度。




要畫高聳的形勢,則可將下部虛隱起來,如要畫山頂則可虛化山腳,正如郭熙所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反之,如欲畫較遠的平川,則可把上面虛起來,以造成平川萬裡之勢,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是運用高遠法的典型佳作。



「深遠」

古語有云:「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如同借給觀者一雙千裡眼,能看到萬水千山,丘陵溝壑亦濃縮在畫面的尺寸之間。視平線則多處於畫作的上端,類似於「鳥瞰」之感。畫面的進深很大,造成一種空間深遠的意境,《林泉高致》中郭熙如是描述道:水欲遠足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



深遠法多用來表現雲橫秦嶺、氣斷巫峽之景,對於有經驗的山水畫家來說,深遠是三遠之中最難表達的。元代畫家王蒙的《具區林屋圖》便是深遠法的經典之作,通過四面的環山,將幽深的溪谷層層透措,屋宇柿比送次,畫出了難度極大的縱深美感。




「平遠」

平遠景色則要畫出左右遼闊的空間,諸如元代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群山莽莽,溪流迴轉,這便是深遠法的經典體現。


「平遠」畫法的題材有兩類:一種是矮山以及丘陵的平遠山水,一種是僅有田園溪流的平原大地。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倪贊的《紫芝山房圖》便屬於平遠山水的類型。畫者在描繪平原景色的遼闊時,也是採用類似的手法,但應當利用景色的透視,如林帶、田埂的透視,河流的縱橫,這些都能帶來良好的平遠效果。


一馬平川的大地原是國畫中極難的畫題,有的近代畫家用稻田波影來映襯片片白帆,有的則使用樹木和房屋層層推遠。「平遠」的視平線多處於畫面耳朵中間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即:「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元代倪瓚的作品多呈現出這樣的視覺效果,如《漁莊秋霽圖》的三段式構圖充分的表現出了太湖的雲水朦朧,平遠的優勢正在於能把這種南方山水的鐘靈神秀和雅逸平和表現得淋漓盡致。


翼圖

微信公眾號:yitu6118

傳播:書畫收藏 | 文玩鑑賞 | 藝術投資 | 茶禪養生 | 美文雜談


長按二維碼關注翼圖

相關焦點

  • 一幅好的山水畫,要運用好散點透視和巧妙運用三遠法
    山水畫中關於章法要說的內容是在太多,這也需要朋友們在平時繪畫的過程中多看多學多練,才能更好的體會,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山水畫中的透視和三遠法。首先,什麼稱為透視?透視一般指在固定位置上,眼看事物近大遠小,最終消失在一點,如同我們日常拍照取景所見,這又稱為定點透視或者稱焦點透視。
  • 遊點、旋點和三遠法:淺析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和意境美(上)
    對於這個問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繪畫和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繪畫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中國的山水畫、花鳥畫是以散點透視的方法來進行構圖和創作的,但是,西方的繪畫是以焦點透視法來構圖和創作的。而中西方之所以會採用不同的構圖方法,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藝術家的審美追求,以及他們的藝術主張有著根本的不同。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從賓主的角度看,就是要突出主要內容。如,山水畫中突出的是山還是水,首先在構思中就要明確。但這樣的構圖往往缺乏巧妙性和實用性。
  • 遊點、旋點和三遠法:淺析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和意境美(下)
    宋代郭熙認為,中國的山水畫構圖應該採用三遠的方法,也就是高遠,平遠和深遠,所謂的高遠,就是從山腳往山的頂端看,所謂的深遠,就是從山的前面往山的後面去看,而所謂的平遠,就是從比較近的山峰來看比較遠的山峰。三遠法是視點在縱向移動的過程中,由於處在不同的視點高度,因此得到了不同的觀察效果。
  • 繪畫技法:中國山水畫皴法
    原標題:繪畫技法:中國山水畫皴法 範寬 谿山行旅圖 一、何謂皴法 所謂的「皴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
  • 從畫面談起,淺析西方立體主義和中國傳統山水畫,兩者有何不同
    從畫面談起,淺析西方立體主義和中國傳統山水畫,兩者有何不同文/華勇談到當今畫作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山水畫確實有著其獨特魅力,在當今畫家們的傳承和創新之下,有著十分傳統的表現形式。得益於古人對於自然的獨特觀賞角度,讓畫家在沿襲傳統中深入畫境,探討山水的樂趣,在技法的幫助下提升畫面的表現力。 而一些大家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描繪方式時,也通過對於西方畫作表現形式的吸納,總結出對提升技法有利的技法,達到中西結合的程度。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一一秦國健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畫中尤為突出的畫種,它不但能全面地描寫大自然的真善美,還能表現中國畫家崇高的情懷和思想境界,中國畫家幾千年來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藝術作品,並且已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山論理念,結累了豐富的技法經驗。但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藝術也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著不斷的進步、發展和創新。
  • 怎樣才能畫好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三遠法等方法學習
    薛亮 青山白雲圖一、概述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山水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薛亮 2007年作 夢裡江南二、構圖的基本知識1、散點透視中國山水畫多用不受空間和視線限制的「散點透視法」。「散點透視」又稱「動點透視」。
  • 中國山水畫秘訣三遠法裡面的騙局
    中國山水畫就觀察角度來說,至古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叫三遠法。這三遠法的說辭由來已久,細分一下就是高遠法,深遠法和平遠法三種。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種被沿用至今,歷經幾百年甚至更久遠吧!在中國國畫山水畫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被大家所公認,不曾有過質疑。
  • 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技法體現
    留白是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常用的技法,是中國山水畫意境營造的重要手法。留白是畫面中的空白又不是畫面中的空白,留白需要畫家獨運匠心、巧妙布置,好的留白能夠為畫作增添一份美感。中國的山水畫常常筆墨之間留有素紙,但並不是隨隨便便在畫面中空出一片素紙就叫留白,留白的技法有其巧妙性。
  • 王德祿山水畫集:山的技法
    王德祿先生山水畫集第五章:山的技法作者:王德祿繪圖:王德祿>審核:雪狼異族編輯:呂兵山水畫中以山外形分為:丘、壑、峰、巒、崗、嶺。古人為我們總結出畫山水的三遠法,即高遠,平遠,深遠。即從不同視角畫山千山萬嶺,層疊無窮,或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之隱喻。通過用筆運墨,皴,擦、點、染畫出氣象萬千的山水畫。在本章中有傳統技法作品,有傳統和部分創新相結合創作的,也有寫生整理後的寫實作品供閱者參考。
  • 王德祿山水畫集:山的技法
    王德祿先生山水畫集第五章:山的技法作者:王德祿繪圖:王德祿審核:雪狼異族編輯:呂兵 山水畫中以山外形分為古人為我們總結出畫山水的三遠法,即高遠,平遠,深遠。即從不同視角畫山千山萬嶺,層疊無窮,或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之隱喻。通過用筆運墨,皴,擦、點、染畫出氣象萬千的山水畫。在本章中有傳統技法作品,有傳統和部分創新相結合創作的,也有寫生整理後的寫實作品供閱者參考。
  • 艾國:俯遠法與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俯遠法與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文/艾國內容摘要:本文在中國山水畫整體精神框架和「三遠法」的語境下,對經營位置構圖形式從古代至現在的特徵做了一定的梳理,總結了山水畫空間視角變化的特徵,說明「俯遠法」的概念和產生的文化背景
  • 中國山水畫論理與技法,技法二《介紹二十種營造山水畫氣勢的技法
    觀賞山水畫,遠看其勢、近看其質、深看意境和氣韻。山水畫給人第一感觀,是此山水畫是否有氣勢,因此,如何營造山水畫的氣勢,是任何山水畫家和觀賞者首先關注的問題。 山水畫的氣勢,主要表現在,1,高大雄偉之勢,2,寬廣磅礴之勢,3,陡峭險峻之勢,4,龐大宏偉之勢,5,茂密縱深之勢。
  • 中國山水畫如何構圖
    一幅山水畫,如何把樹木、山石、人物、建築等各種物象合情安排在畫面中,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4月1日晚上8時,中國畫名家馬志剛在書畫介抖音平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書畫圈公益直播「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特點」。
  • 簡介國畫山水畫技法——皴法
    國畫山水畫的發展源於晉代,東晉的顧愷之就在著作中提出關於山水畫的構圖、布局等內容。經過時代傳承,到了近代,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空前繁榮。近代國畫山水畫的發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受到西方美術思潮的影響,進一步融合創新發展,在山水畫技法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三幅畫看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法
    [摘要]"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中國觀傳統山水畫家們,自然也深得其道。他們將山水畫的構圖體系,概括為 「三遠法」 ,今天我們就通過三幅畫了解一番。從左到右依次為平遠、深遠和高遠"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 中國創新山水畫刀畫——獨特的繪畫技法,竟用油畫畫傳統山水畫!
    一提到中國山水畫或油畫大家肯定不陌生,就算不是學畫畫的人也都見過不少,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新的畫種,全名為刀筆油畫,簡稱刀畫。正是這一種新型畫種,給中國山水畫帶來了創新!先來看看幾幅作品吧!這主要因為刀畫主要是畫傳統山水為主,那麼就和山水畫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繫,所以我們再來談談中國山水畫主要的特點:1. 山水畫在於寫意,為重宏觀,重於整體的把握,其餘襯託會在於意筆、不會面面俱到;其次「虛」景的處理和畫面留白也是為了表現山水的意。2. 山水畫不同於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而主要運用散點透視法。
  • 朵雲悅讀 山水畫名家技法圖庫
    《山水畫名家技法圖庫》山水畫興起於晉代,東晉的顧愷之在《雲臺山記》等著作中就已經提出了「以形定神」和關於構圖「置陳布勢」的見解,還有關於山水畫的構思、設色等內容。但在隋唐之前,它僅僅是人物畫的背景,技法也相對簡單。隨著後代文人畫的興起,山水畫逐漸成為表現文人審美的重要載體,繪畫技法也日趨成熟。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
    古代畫家通過觀察自然和山水畫創作實踐,將山水畫技法總結為:勾、皴、擦、點、染。其中,「勾」與「皴」,是古代山水畫造型實踐的重點研究內容,也是我們初學者臨摹學習的首要課題。當然此種說法並不意味著「擦」「點」「染」的造型實踐不重要,現代畫家黃賓虹就是深化「點」與「染」技法研究,形成了渾厚華滋的「積墨」山水畫。「勾」是以筆鋒中側鋒結合勾勒造型,早期山水畫「空勾無皴」,以色彩渲染;自五代,山水畫開始「勾皴」結合,「皴」是以側鋒表現山體或山石的形體、結構與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