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2020-12-03 阿克希亞帶你遊

尋找構思與構圖的邏輯關係,最為重要的是在一般性規律中找到共性問題,並沿著這條路徑進行解構和探索。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

從賓主的角度看,就是要突出主要內容。如,山水畫中突出的是山還是水,首先在構思中就要明確。但這樣的構圖往往缺乏巧妙性和實用性。因此,創作者需要從整個畫面結構當中尋求更為重要的內容,不論是主體還是客體,都需要妥善地謀劃與構建,凸顯主體時就要弱化客體,以避免喧賓奪主;在處理畫面時還要做到主次分明。如錢松喦的《紅巖》,就很好地利用了以客體突出主體的構圖模式,畫面中一座大山佔據了很大的畫面空間,但主體的房子由於較小,變得更為引人注目。

所謂呼應,就是使畫面中的各種事物相互聯繫、相互呼應,不論山還是水,寺廟還是巖石,都是一幅畫中的有機構成部分,都要做到彼此呼應。不論是對象的大小、筆墨的輕重還是黑白的對比,都要體現這種規律。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和對照性。如,陳子莊的《峨眉道上》特別注重這種呼應關係,產生了層次感豐富的構圖。不同於以往的構圖結構,中國山水畫有著特殊的構圖形式,包括遠近大小、虛實鏡像等,特別是用筆墨調整虛實之間的空間畫面,大多也展現出了遠近的景物關係。遠、中、近三個層次即是在取景中分別被表述和描繪而已,這就是我們所闡釋的遠近關係,利用遠近展現構思和構圖。

遠近構圖所表現出的一般規律已經涵蓋了虛實構圖的內容,但虛實之間往往還存在一兩個特殊的層次,即人們常說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山水畫往往用黑色表示實、用白色代表虛,把握好虛實的關係,實際上就是用好筆墨和留白,掌握對細節的處理。疏密構圖主要體現在皴法的應用上,不論是用石畫山還是以樹成山,都應涉及對疏密關係的處理,通過疏密的變化展現場景的變化。疏密有度,方能把控構圖,因此疏密構圖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山水畫中的山,以物襯山,以景輔山,這是山的特別的表達方法和手段。通過疏密展現山的特點,可以體現創作者的構思水平,讓整幅畫看起來舒服而有韻律。

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揭示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實際上就表現了一種語言的轉換和表達,即將中國山水畫的遠近、賓主、虛實轉化為現代繪畫語言,包括散點透視、三遠法等。這能夠使人們直觀地認知和理解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獨具特色的構圖方式,展現出古代畫家縝密的邏輯思維。當人們用現代繪畫語言描繪中國傳統山水畫時,才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用意。古人樸素的感知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山水畫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筆者主要列舉三種組織方式和方法,即散點透視法、三遠法和肌理製作手法。

散點透視法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畫面空間,可以讓創作者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組織和發揮,尤其在移步換景方面具有特別的作用。因此,散點透視法也被稱為移動透視法或者動點透視法。通過採取這種方法,創作者可以不用拘泥於空間方位,而是根據視角的變化進行構圖,通過多角度設計平衡上下、左右、遠近的結構關係。如,長捲軸、立軸式的山水畫大多採用了散點透視法,將各種視角有機地統一在同一幅畫中,包括仰視、俯視或者平視等,給人以遼闊、壯觀的感覺。如,趙孟的《鵲華秋色圖》就是應用此類方法的典型代表。

三遠法顧名思義就是三種視角、三個遠方,在具體的構圖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載:「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出於此處,既包括高遠的仰視視角,又包括深遠的俯視視角,還容納了平遠的平視視角。高遠的運用在於在高山的描繪上能夠看見其高,又不壓抑平野,無須仰視;深遠指在俯視之下,群山連綿不絕;平遠用以表現平原或者丘陵,平視即為平野,不用其代表高山。

因此,平遠即為山前或山後從近望遠;深遠即為山上、山下、山前、山後,這種繪畫構圖更類似於我們經常表述的「之」字形或「S」形的構圖;而高遠則是自下而上,類似於金字塔式或紀念碑式的結構。肌理製作手法主要指利用一個事物表面的紋理組織結構,或是表現一種紋理的變化。肌理製作手法是用來表達人們對事物表面紋理特徵的感受的繪畫技法。

對於繪畫而言,肌理屬於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結合的產物,可以用作創作者表達情感和個人感受的途徑,是表現創作者審美取向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將不同物質的材料、工具等搭配組合,能創造出具有特定意義的紋理變化,為觀者帶來美妙的感受。肌理製作手法擁有其他表現手法難以取代的特徵與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摘要: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國畫的一大流派,其豐富的題材內容,奧妙的構圖藝術,深受現代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奧妙萬千的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那幽邃神秘的意境、煙波浩渺的思緒盡數流露筆端,成為現代人購買、收藏、欣賞中國山水畫的主要初衷。本文就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藝術做幾點論述,希望能給廣大中國山水畫愛好者帶來一些益處。
  • 中國山水畫如何構圖
    一幅山水畫,如何把樹木、山石、人物、建築等各種物象合情安排在畫面中,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4月1日晚上8時,中國畫名家馬志剛在書畫介抖音平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書畫圈公益直播「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特點」。
  • 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及藝術特點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與攝影、攝像、素描、速寫以及平面設計中的構圖藝術有著明顯求別。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不只是對山、水、奇松怪石、亭臺樓榭、草木花藤等創作元素位置的安排,還要根據這些創作元素來營造情景,創設一種超然物外又安享其中的思想境界,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這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藝術特點。
  • 山水畫的構圖規律
    我們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畫面的整體效果,那麼想整體效果好就要先研究構圖。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繪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一幅畫的成與敗。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下面以山水畫為例簡述一下畫面的構圖規律。
  • 論中國山水畫創作構圖中的辯證法一一秦國健
    本文主要以以下幾方面內容,論辯證法與中國山水畫構圖的關係,及山水畫構圖中的辯證法。創新的「江南風光與平原風景」焦墨山水畫創始人,中國焦墨大師秦國健,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與創新畫作,以論述和論證以下有關問題。一,中國山水畫的構圖。
  • 山水畫構圖的美感規律
    南朝宋畫家宗炳開啟了中國山水畫史上以道論藝的先河,他認為「山水以形媚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都是道的顯現。畫家創作山水畫,就是要畫出山水中的道,讓觀者領會到宇宙萬物的最高規律。欣賞山水畫也要「澄懷觀道」,以澄明的心境、超越萬物的胸懷看出隱於作品中的「道」。山水畫的構圖方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媚道」。
  • 張仕森老師談中國山水畫創作造境(構圖)
    山水畫的構圖是山水畫造境的關鍵因素,也是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質量。高遠、深遠、平遠的構圖章法,可以將山水的描繪發揮到淋漓盡致。張仕森小品欣賞(50cm×50cm) 從構圖造境的角度來看,想要將山水畫描繪得更生動需要高超的技巧,作為畫家必須與古人對話,學習前賢經典之作的同時,深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胸懷和精神以及千變萬化的神奇景觀
  • 李可染:論山水畫的構圖
    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裡旅行寫生。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江山堆砌,沒有曲折、深度和層次,看來也很平常,不是好構圖。紙是平面,上下堆壘,左右分列都很容易,但表現出前後縱深,就要苦心經營。宋郭熙主張山水畫要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他強調山水畫「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正因為如此,他十分重視畫面的深度:畫遠山遠林都是很認真的,畫兩棵樹,後面又插一棵淡樹,使人從近樹透過去能見到遠樹,有縱深感、很豐富。石濤畫遠山遠樹也都有交代,能透進去。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表現形式有哪些?總結的太全面了!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構圖藝術形式。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我國的山水畫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開創了許多新的構圖藝術形式,極大豐富了我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 三幅畫看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法
    [摘要]"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中國觀傳統山水畫家們,自然也深得其道。他們將山水畫的構圖體系,概括為 「三遠法」 ,今天我們就通過三幅畫了解一番。從左到右依次為平遠、深遠和高遠"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 山水畫的好壞和什麼有關?不談筆法和意境,你真的會構圖嗎?
    山水畫的好壞和什麼有關?不談筆法和意境,你真的會構圖嗎?文/錢毛毛山水畫的構圖是影響山水畫好壞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創造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好壞。不談筆法和意境,單純從構圖入手,也是一個技術活,你真的會構圖嗎?
  • 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國畫技法之山水畫構圖技法實例解析
    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構圖又稱作為章法,布局,現在叫做構圖,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整體效果,一般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畫面的構圖設計必須在用筆之前考慮,而作為好的繪畫作品,構圖、立意,是進入繪畫過程的第一步,所謂意在筆先,充分說明了構圖的重要性,對作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山水畫不會「構圖」?關鍵是你不會「移步換景」
    關鍵詞:山水畫;構圖;經營位置;移步換景;如想了解和學習更多關於書畫的用筆要領和技巧,別忘了評論和關注!下期更精彩!所謂的「構圖」,是指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如何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恰如其分的安排山石、林木、道路、橋梁、人物點景等。古人不叫「構圖」,稱之為「經營位置」,是謝赫的「六法」之一,非常重要。大家或許都看過古代和當代的許多山水畫作品,為何古人的構圖說那麼的自然天成、意境深遠,讓人心曠神怡,非常舒服。
  •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文/文涓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尤為重要,雖然筆墨為基礎,但僅僅依靠筆墨,無法將畫面變得生動。即便是掌握了筆墨的純熟演繹,也只能夠畫出筆墨的堆疊,不能夠將其稱之為藝術作品,而構圖的定義和表現究竟如何?從構圖的特點和表現形式來看,其實構圖指的就是畫面中的章法,需要將複雜的意象從山水畫中擷取並且以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放在畫面當中。
  • 兩宋山水畫構圖方式與意境的營造
    山水畫從東晉的顧愷之、南朝宋的宗炳、王微等幾個有畫論傳世的畫家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南北朝、隋唐,事情山水畫獨立成為畫科,逐漸成為了中國畫中主流畫科,兩宋時期是山水畫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應該說也是傳統山水畫藝術的巔峰時期。
  • 名師解圖 馬夏教你山水畫構圖
    最為人稱道的山水畫「構圖大師」,必須是南宋的兩位畫院畫家:馬遠夏圭「馬一角」與「夏半邊」的威力與魅力到底何在?我挑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帶大家看看除了傳統的「三遠法」,還有哪些布局值得借鑑和啟發。這是馬遠最為經典的構圖也是教科書版「馬一角」在一向崇尚平遠構圖的山水畫中它像一道驚雷劈開了畫面觀者的視線不再保持水平取而代之的是對角線的焦點視角
  • 宋代山水畫高明在哪?構圖意境結合完美
    宋代山水畫另外一個特點,便是文人大量的參與其中,並且會把文人思想傾注到繪畫作品中,代表例子便是蘇東坡,正是因為這些文人的加入,才使得宋代山水畫出現了不同於以前的鮮明特點,呈現出了別開生面的局面。那麼宋代山水畫和原來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今天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一起來看一看。
  • 中國山水還能這樣畫!齊白石的山水畫元素極簡、構圖神仙
    現今山水畫如何改變怎樣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精神的精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嚴峻課題。研究借鑑齊老的成功經驗,對發展當代山水畫有重要意義。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齊白石的記憶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其山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 課堂 | 中國山水畫技法教學,簡單易學
    禪意與道家思想貫穿於中國山水畫的整個發展過程,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至高境界。繪畫創作是畫家性情的表露,從作品中可以透視出畫家的個性心理。畫家心緒的滲入,使畫家的一筆一畫,一山一水都是畫家的自我表現。王微在《敘畫》中談到:「本乎形者融靈而變動者,心也」本來形和神是融為一體的,它所以能生動變化,是畫家主觀感情作用於客觀山水的結果。
  • 山水畫的主要4種構圖方法,西方藝術家都效仿
    中國畫構圖特別講究形式美,雖然古代並沒有系統的形式美課程的傳授。山水畫構圖不受西方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的黑白關係及空間關係的處理都與西方藝術迥然不同,如同中醫和西醫的差異。山水畫多採用散點透視法,使構圖更加靈活自由,畫中的形象可以根據作者及畫面需要任意安排,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西方藝術家在印象派之後才逐漸認識到中國繪畫在透視和表現上的魅力並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