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2021-02-15 國畫藝術

摘要: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國畫的一大流派,其豐富的題材內容,奧妙的構圖藝術,深受現代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奧妙萬千的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那幽邃神秘的意境、煙波浩渺的思緒盡數流露筆端,成為現代人購買、收藏、欣賞中國山水畫的主要初衷。本文就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藝術做幾點論述,希望能給廣大中國山水畫愛好者帶來一些益處。

關鍵詞:山水畫構圖藝術

一、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特點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與攝影、攝像、素描、速寫以及平面設計中的構圖藝術有著明顯求別。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不只是對山、水、奇松怪石、亭臺樓榭、草木花藤等創作元素位置的安排,還要根據這些創作元素來營造情景,創設一種超然物外又安享其中的思想境界,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這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藝術特點。

(一)構圖「奇」

中國的山水畫講究畫面構圖的多樣與統一。所謂多樣就是反對的構圖的平淡無奇,抵制千篇一律,主張構圖的多樣與出奇。五代的著名畫論家李成著的《山水訣》有載:「千巖萬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層巒疊嶂易起伏崢嶸而各異」。中國山水畫通常都是採用誇張的景物對比,奇特的構圖形式展現山水地貌、亭臺樓榭。比如有名的山畫家「馬一角」善用一角半邊的奇特構圖自成一派。

趙春秋作品 泊舟依野水 梨花千樹雪

(二)構圖「遠」

中國山水畫的透視不同於其他風景畫種。水彩畫或者油畫所採用一點透視的平行透視,或兩點透視的成角透視。而山水畫多採用視點運動的散點透視,類似與攝影機的搖移運動,可以大範圍的包括所觀測的景物,整個畫面風景展現出高遠、深遠、平遠的地貌,所以山水畫的畫幅大多數是條幅立軸或橫幅橫軸,像有名的《清明上河圖》。

趙春秋作品 塞外春雪

(三)筆法、墨法自然交融

中國山水畫講究筆法、墨法的自然交融,通常以細勁的線條勾出山石、樹木骨架輪廓,再用濃度不同的水墨加以渲染,最後敷填石青、石綠等顏料著色而成的。其中基本輪廓線條講求筆法的輕重柔猛、勾轉騰挪,變化豐富,渲染著色講求用墨法的靈動飄逸、淡濃相宜。

趙春秋作品 前村訪梅圖

(四)形神統一

學山水畫的人都知道,只做到畫面的形似,就會沒有神韻;而一味的追求畫面神韻,忽視具體形象,就會造成畫作的雜亂無章。形神統一,才是山水畫的妙處。通過對景物具體形象的各種變化的觀察,融入自己的精神思想,對景物形象加以適當的改造,藉助景物形象的變化展現自己的精神思想,做到形神統一。

趙春秋作品 江南初雪

二、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構圖藝術形式。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我國的山水畫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開創了許多新的構圖藝術形式,極大豐富了我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一)S型構圖

S型構圖是指畫面各個元素的排列順序猶如字母S的構圖形式,在視覺上給觀者一種柔和迂迴、協調靈動、流暢優雅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擁有書法上的一波三折的藝術美感,不僅往來順逆,悠悠不斷,而且暗含一股綿綿的力度感和穩定感,通過起承轉合,把畫面中的各個創作元素聯繫起來,創造出山水畫的磅礴氣勢。

趙春秋作品 醉歸踏積雪 月明照寒山

(二)藏露開合構圖

藏露開合構圖是指通過對創作元素大小、遠近的透視經營,將畫面中的細節或隱藏或顯露,或遮開或閉合,使畫面景物呈現若隱若現的幽邃境象,給觀者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藏露開合構圖使得山水之間相依相襯、若即若離,在視覺上給人帶來幽深恬靜、和諧統一之美,有種淡泊名利、隱居世外寄情山水的意蘊。

趙春秋作品 寒林幽居

(三)交錯構圖

山水畫表現的空間形象各色各樣,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縱橫交錯的形式。橫表現為堅實的山石、厚重的土地,縱表現為挺拔的松杉、高聳的樓閣,縱橫合一的構圖有中節奏美、和諧美。《畫筌》中有載:「一縱一橫,會取山形樹影;有結有散,應知境闢神開。」

趙春秋作品 白雲清流圖

(四)三段平遠構圖

三段平遠構圖是指畫面構圖分成近、中、遠三個景物層次,平遠是指由近望遠由前向後的延伸效果,以表現地勢風貌。這種構圖往往帶來極大的視野,對於營造山體的威勢很有效果。有時也結合一些裝飾,比如巍山下的小船,給觀者一種輕舟萬重山的美感。

趙春秋作品 雪天歸漁圖

(五)段疊構圖

所謂段疊構圖是指通過層巒疊嶂的山峰間透視及對比關係,來表現畫面的空間感,飽滿感,與三段平遠構圖的景別劃分不同。通過段疊構圖可以凸顯畫面的壯觀氣勢,增強山水畫的奇峻之感。

趙春秋作品 白山綠水任棲居

(六)近景構圖

近景構圖是從創作元素的布局上來說的,畫面以視覺中心,遠景作為近景的陪襯,形成前實後虛的畫面效果。這種近景構圖,由於遠景的表現較為少或較為模糊,有時前景就成了畫面的中心,而遠景的山水就起了裝飾點綴作用,使得畫面構圖更加簡潔明確,然而意境卻更加悠遠。

趙春秋作品 暖冬

(七)遠景構圖

遠景構圖與近景構圖相反,是前虛後實的景物布局,通常用於表現雲霧繚繞的山峰,浩渺無際的水流。通過前景的虛化處理,利用虛實對比,疏密相間的景物位置布置,並運用大面積的留白及色調上的輕重變化,達到給觀者一種下空上滿、下輕上重之感,同時也產生一種煙波浩渺、如臨神境的飄渺感覺。

趙春秋作品 萬樹瓊花泊扁舟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若喜歡,請點個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及藝術特點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與攝影、攝像、素描、速寫以及平面設計中的構圖藝術有著明顯求別。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不只是對山、水、奇松怪石、亭臺樓榭、草木花藤等創作元素位置的安排,還要根據這些創作元素來營造情景,創設一種超然物外又安享其中的思想境界,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這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藝術特點。
  • 中國山水畫如何構圖
    一幅山水畫,如何把樹木、山石、人物、建築等各種物象合情安排在畫面中,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4月1日晚上8時,中國畫名家馬志剛在書畫介抖音平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書畫圈公益直播「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特點」。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表現形式有哪些?總結的太全面了!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構圖藝術形式。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我國的山水畫家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開創了許多新的構圖藝術形式,極大豐富了我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尋找構思與構圖的邏輯關係,最為重要的是在一般性規律中找到共性問題,並沿著這條路徑進行解構和探索。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
  • 山水畫的構圖規律
    我們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畫面的整體效果,那麼想整體效果好就要先研究構圖。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繪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一幅畫的成與敗。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下面以山水畫為例簡述一下畫面的構圖規律。
  • 張仕森老師談中國山水畫創作造境(構圖)
    山水畫的構圖是山水畫造境的關鍵因素,也是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質量。除中國山水畫的筆墨精神以外,可見造境構圖之重要。 張仕森小品欣賞(50cm×50cm) 張仕森藝術簡介 張仕森,國家一級美術師、文旅部美術書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導師,原文化部藝術人才庫專 家評委、
  • 論中國山水畫創作構圖中的辯證法一一秦國健
    本文主要以以下幾方面內容,論辯證法與中國山水畫構圖的關係,及山水畫構圖中的辯證法。創新的「江南風光與平原風景」焦墨山水畫創始人,中國焦墨大師秦國健,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與創新畫作,以論述和論證以下有關問題。一,中國山水畫的構圖。
  • 山水畫構圖的美感規律
    南朝宋畫家宗炳開啟了中國山水畫史上以道論藝的先河,他認為「山水以形媚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都是道的顯現。畫家創作山水畫,就是要畫出山水中的道,讓觀者領會到宇宙萬物的最高規律。欣賞山水畫也要「澄懷觀道」,以澄明的心境、超越萬物的胸懷看出隱於作品中的「道」。山水畫的構圖方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媚道」。
  • 李可染:論山水畫的構圖
    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裡旅行寫生。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江山堆砌,沒有曲折、深度和層次,看來也很平常,不是好構圖。紙是平面,上下堆壘,左右分列都很容易,但表現出前後縱深,就要苦心經營。宋郭熙主張山水畫要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他強調山水畫「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正因為如此,他十分重視畫面的深度:畫遠山遠林都是很認真的,畫兩棵樹,後面又插一棵淡樹,使人從近樹透過去能見到遠樹,有縱深感、很豐富。石濤畫遠山遠樹也都有交代,能透進去。
  •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文/文涓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尤為重要,雖然筆墨為基礎,但僅僅依靠筆墨,無法將畫面變得生動。即便是掌握了筆墨的純熟演繹,也只能夠畫出筆墨的堆疊,不能夠將其稱之為藝術作品,而構圖的定義和表現究竟如何?從構圖的特點和表現形式來看,其實構圖指的就是畫面中的章法,需要將複雜的意象從山水畫中擷取並且以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放在畫面當中。
  • 兩宋山水畫構圖方式與意境的營造
    山水畫從東晉的顧愷之、南朝宋的宗炳、王微等幾個有畫論傳世的畫家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南北朝、隋唐,事情山水畫獨立成為畫科,逐漸成為了中國畫中主流畫科,兩宋時期是山水畫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應該說也是傳統山水畫藝術的巔峰時期。
  • 「藝術中國 」——林廣平的山水畫藝術
    中國山水畫是自唐宋以來發展最為成熟的畫種之一,而宋代更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山水畫所承載的就是物質和精神的交融,藝術家所注重的是精神表現與精神追求的最大化,也就是精神的純粹性,如果僅僅依靠技巧而忽視思想內涵和情感的注入,其藝術價值必將大打折扣。
  • 中國陶瓷文化:淺談陶瓷山水畫與陶藝家的藝術修養
    它要求陶藝家具備充沛而高尚的情趣,慧眼獨具的審美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陶藝家才能創作出成功的藝術作品。陸遊論學詩「工夫在詩外」,其實學畫也一樣是「工夫在畫外」。而且事實上的陶瓷山水畫的「工夫」還遠遠不止於此,我國山水畫一般是集詩、書、印、畫為一體 , 是中國特有的文藝形式 , 也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重要特徵之一。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史上 , 凡有成就的大畫家都是人文修養很高的人。
  • 宋代山水畫高明在哪?構圖意境結合完美
    一、構圖構圖是繪畫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傳統繪畫中,構圖也被稱為布局,一個高深的布局就可以讓這幅繪畫技高一籌,構圖就是通過合理的運用畫面組合讓整體布局呈現出更高的美感,有時甚至能傳遞出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文人山水畫在傳遞思想這一方面尤為明顯,前代山水畫大多是對山水大自然的直觀描繪,到了宋代,這一現象有了改變。
  • 「藝術中國」——山水畫名家韓世明
    2010年《家山有約》入選山東省第十四屆新人新作展2011年《秋韻》參加清華大學&34;藝術展並被收藏2015年《聖象》入選第十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美術作品展2016年《金風吹雨》入選山東省優秀美術作品展2016年《茂嶺深處》獲「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34;全國美展2018年《絲路華章》獲「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34;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
  • 三幅畫看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法
    [摘要]"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中國觀傳統山水畫家們,自然也深得其道。他們將山水畫的構圖體系,概括為 「三遠法」 ,今天我們就通過三幅畫了解一番。從左到右依次為平遠、深遠和高遠"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用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 山水畫的主要4種構圖方法,西方藝術家都效仿
    中國畫構圖特別講究形式美,雖然古代並沒有系統的形式美課程的傳授。山水畫構圖不受西方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的黑白關係及空間關係的處理都與西方藝術迥然不同,如同中醫和西醫的差異。山水畫多採用散點透視法,使構圖更加靈活自由,畫中的形象可以根據作者及畫面需要任意安排,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西方藝術家在印象派之後才逐漸認識到中國繪畫在透視和表現上的魅力並效仿。
  • 吳湖帆山水畫,構圖和顏色運用獨特,是百年來畫壇佼佼者
    說到山水畫很多人能夠想到張大千,但是吳湖帆的山水畫不在張大千之下,徐悲鴻曾說張大千是500年才出一個的書畫家,那麼吳湖帆的山水畫是近百年的佼佼者。欣賞一幅山水畫,首先從構圖上來欣賞,因為山水畫景物繁雜,畫家在布局的時候分清主次,通過把山石、樹木、河流排列組合,既要表達出山水的自然景色,又要給人一種藝術美感,所以說精湛的構圖是山水畫的基礎。從吳湖帆山水畫構圖來看,主次分明,有沉穩之感,絲毫沒有輕浮之感。
  • 山水畫不會「構圖」?關鍵是你不會「移步換景」
    關鍵詞:山水畫;構圖;經營位置;移步換景;如想了解和學習更多關於書畫的用筆要領和技巧,別忘了評論和關注!下期更精彩!所謂的「構圖」,是指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如何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恰如其分的安排山石、林木、道路、橋梁、人物點景等。古人不叫「構圖」,稱之為「經營位置」,是謝赫的「六法」之一,非常重要。大家或許都看過古代和當代的許多山水畫作品,為何古人的構圖說那麼的自然天成、意境深遠,讓人心曠神怡,非常舒服。
  • 金淙來:談邱漢橋山水畫的構圖取像,意境無窮畫境無際
    金淙來 文化學者在歷代繪畫的歷史傳承中,繪畫的構圖取像,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構圖的好壞,也反映出畫家藝術修養和思想水平的高下。唐代張彥遠說:「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可見構圖取像的重要性。構圖取像,這正如你家中的裝飾布局,首先從大體的定調設色,然後物器擺放位置,調子調配等等,然而裝飾的高低水平,取決於你的審美觀念,個人情調和藝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