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不會「構圖」?關鍵是你不會「移步換景」

2020-10-03 山水弘毅xsy107

文|夏紹毅

【摘要】:在山水畫的學習過程中,大家估計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雖然學習了很多年,還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構圖。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又找不到根本的解決辦法,非常焦慮。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你一人遇到,而是所有學習山水畫的朋友都碰到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你不會「移步換景」。本文對此作一簡單探討,歡迎諸方家批評指正!

關鍵詞:山水畫;構圖;經營位置;移步換景;

如想了解和學習更多關於書畫的用筆要領和技巧,別忘了評論和關注!下期更精彩!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一、何為山水畫的「構圖」?

所謂的「構圖」,是指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如何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恰如其分的安排山石、林木、道路、橋梁、人物點景等。

古人不叫「構圖」,稱之為「經營位置」,是謝赫的「六法」之一,非常重要。

大家或許都看過古代和當代的許多山水畫作品,為何古人的構圖說那麼的自然天成、意境深遠,讓人心曠神怡,非常舒服。反觀當代的「展覽山水畫」竟然索然無味,看過即忘,不能反覆玩味。其原因何在?其實關鍵是,古人善於「移步換景」,用心經營,符合天道,當然經得起反覆推敲和玩味了。

元 黃公望《層巒秋靄圖》

二、什麼是「移步換景」,對山水畫構圖的影響有多大?

何為「移步換景」?古人所說的「移步換景」,最早出現在文學上,如詩歌和遊記的一種常用寫作手法。作者的觀察點說隨著遊覽地點的不斷變化而發生轉移,讀者能感悟到一幅幅多姿多彩、不斷運動著的全景畫面。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真正把「移步換景」作為繪畫理論來論述的,就是北宋的郭熙、郭思父子,他們在《林泉高致》中說道:

山近看如此,遠數裡看又如此,遠十數裡看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

這就是中國山水畫家的對物象的審美觀照,不像西方繪畫那樣採用固定的視點,而是採用「移步換景」的,不斷遊走的動態視點,也就是所謂的「散點透視」。這種構圖法則,可以非常靈活把自己的對自然山川獨特感悟形諸筆端,可以在有限的尺幅內,展現出無限的意境。這就是中國山水畫優於西方繪畫的重要特徵之一,當然還有筆墨精神更是西方繪畫所不具備的。

北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移步換景」的構圖法則,對山水畫的丘壑布置具有重大影響:

第一是超越時空的限制,真正達到與天地精神獨相往來的極高追求;

第二是引發畫家身體性的投入,讓畫面可觀可遊;

第三是可以發揮畫家的無限想像空間,以暗示或象徵性的物象來寄託作者的人生理念。

真正具有「移步換景」的山水繪畫作品,一定是超越時空的限制的,諸如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倪瓚的《容膝齋圖》等等,無一不是觀者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和啟發。作者當時的創作意圖,其雄健剛強的筆墨,躍然絹帛上,穿越上千年的時間限制來與我們交流,猶如眼前。

元 倪瓚《容膝齋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由於他們全身心的投入繪畫創作,其畫面的位置經營宛如天成,非常自然得體。觀賞這樣的畫作,人的精神境界不知不覺的得到極大的提升,內心的塵垢蕩然無存。

歷代山水大家的作品,他們的構圖都諳熟「移步換景」的構圖法則,完全符合大眾的審美觀照,讓人極為舒暢,精神煥發。在悉心品讀過程中,你就會不斷發現許多精彩物象,這些精彩之筆,恰恰就是你內心深處久違的天性,讓你久久不能平靜,回味無窮。

二、結語。

總而言之,山水畫的構圖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把古人的丘壑位置進行「搬前挪後」,就會顯得非常的不自然。其實,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對「移步換景」不了解,不明白。一旦你真正掌握了「移步換景」的構圖原則,你的山水畫境界就會提升幾個檔次,再也不怕青天對白紙的創作了。

相關焦點

  • 張仕森老師談中國山水畫創作造境(構圖)
    山水畫的構圖是山水畫造境的關鍵因素,也是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質量。可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能夠將仰視、俯視、平視,或以大觀小移步換景的體驗顯現在畫面中,這種描繪方式在靈活之外,還能凸顯中國山水的意境和審美取向。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尋找構思與構圖的邏輯關係,最為重要的是在一般性規律中找到共性問題,並沿著這條路徑進行解構和探索。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
  • 散點透視移步換景,人在畫中遊,錢選繪山水畫手卷《浮玉山居圖》
    這幅《浮玉山居圖》是錢選山水畫的代表作,畫中鈐蓋幾十枚收藏印章,足見這幅畫在歷代收藏者心中的地位。移步換景,仿佛人在畫中遊,人與作品已經融合在一起。錢選就像是造世主,他給世人創造出世外桃源。錢選 浮玉山居圖 局部錢選的這幅作品既不同於宋人院體風格,也不像其他元代畫家的三遠法構圖,《浮玉山居圖》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跡
  • 深圳半島城邦日子裡演繹「移步換景」空間美學
    在了解深圳的差異化購物中心項目時,購物中心設計公司就發現了演繹「移步換景」空間美學的深圳半島城邦日子裡,今天特為大家梳理該項目的獨特設計構思,看看其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呢?當然了,針對個性化購物中心設計、購物中心場景營造,也可以和天霸設計交流思路。
  • 長寧這家移步換景的公園,還藏著一座博物館
    長寧這家移步換景的公園,還藏著一座博物館 2020-11-30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深處隱藏著一個驚豔景點,移步換景,仿九寨溝瀑布別具一格!
    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成都低調奢華景點,隱藏在成都市內深處,美景如畫,小巧秀珍,遊客來訪,頓覺移步換景,贊其安逸閒適,仿九寨溝瀑布更是別具一格,遊人如織!
  • 學會構圖,怎麼畫都不會難看——國畫構圖技巧
    學會構圖 怎麼畫都不會難看中國畫構圖,在古代又稱為「經營位置」、「章法」、「布局」等,構圖過程又是一個繪畫的諸技法因素構成的過程,因為藝術家只能通過構圖才能把自己的創作意圖通過一定的技法展現出來,所以構圖是決定一幅畫成敗的關鍵,也是藝術作品的最後完成階段。
  • 臨水憑欄嘆粵劇 移步換景賞園林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園林式博物館,細細品味它的建築特色,您會發現,「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賞心悅目。而且,建築中處處有故事,設計和細節都跟粵劇密不可分!園林特色:「曲境就是園境,園境又同曲境」為何用園林作為粵劇博物館的展現形式?
  • 巴特羅之家:移步換景,你仿佛身臨童話之中
    你用手去感覺每個扶手,門把手,似乎都是那麼的柔和。裡面擺放的幾個高迪設計的家具也是按照不同坐姿為主人量身打造,進到這裡,被細節徵服的五體投地。愛死巴特羅的天花板了,有時感覺像是一層層的浪花向你翻卷而來,又像是冰淇淋讓你忍不住想要衝上去咬一口,天花板讓靜止的房間仿佛運動起來般,哎,說多了都是廢話,大家有機會一定去親身感受。到達應該算是客廳吧,看到像浪花一樣的的窗,和窗外的風景。
  • 畫家推薦丨李國勝的山水畫世界
    山水畫,從真正誕生之時便與中國哲學最核心的「道」精神緊密相連。李國勝的山水畫世界,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其他畫家不能比擬的。五嶽泰山 李國勝新品力作泰山日出《紫氣東來》 作品來源:易從網一張山水畫,每一個局部的放大,花一些時間,細細地看,都會令你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新世界。
  • 學了很久的山水畫,還不會「自由創作」,關鍵是不懂「筆筆相生」
    文|夏紹毅【摘要】:在山水畫的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大家或許都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臨摹和練習了很多年的山水畫,筆墨功夫也還算深厚,對著參考粉本繪畫沒有一點問題,一旦脫離參考粉本,就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筆,也就是不能隨心所欲的自由創作。其實,這個問題是所有學習山水畫的朋友都碰到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你不會「筆筆相生」。本文對此作一簡單探討,歡迎諸方家批評指正!
  • 神遊於山水林泉之間:當宋朝遇上山水畫
    北宋 郭熙 《早春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2.咫尺千裡、移步換景的空間意境中國山水畫是非常講究空間意境的,只不過與西畫不同,國畫山水特別是長卷畫,不受固定視角的限制,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散點透視」。被稱為「英國藝術教父」的大衛·霍克尼曾說:「中國風景畫的視角要大得多,你可以走進去,在其中穿行,對我來說這是更好的想法。」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藝術
    尤其是奧妙萬千的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那幽邃神秘的意境、煙波浩渺的思緒盡數流露筆端,成為現代人購買、收藏、欣賞中國山水畫的主要初衷。本文就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藝術做幾點論述,希望能給廣大中國山水畫愛好者帶來一些益處。
  • 中國山水畫如何構圖
    一幅山水畫,如何把樹木、山石、人物、建築等各種物象合情安排在畫面中,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4月1日晚上8時,中國畫名家馬志剛在書畫介抖音平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書畫圈公益直播「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特點」。
  • 山水畫的構圖規律
    我們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畫面的整體效果,那麼想整體效果好就要先研究構圖。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繪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一幅畫的成與敗。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下面以山水畫為例簡述一下畫面的構圖規律。
  • 上海城隍廟有多少美食,坐在移步換景的豫園吃最合適
    不過,我們折中了一下,選擇來到老城隍廟小吃廣場,這裡是城隍廟最大的小吃廣場,裡面有各種風味的小吃,從三黃雞到麵筋百葉湯,從豆腐花到醬汁田螺,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這裡買不到的。我們在進入豫園之前就在這裡買了一些外賣,為了方便起見,所以我們買的大多數都是小吃類的,比如灌湯包、臭豆腐、海棠糕、桂花拉糕之類的,此外還買了一些三黃雞的外賣,此時小趙正抓著一塊雞吃得香呢。
  • 都說翡翠山水牌是山水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到底有什麼寓意?
    都說翡翠山水牌是山水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到底有什麼寓意?山水之於中國 猶如血脈之於生命 中國山水畫自成一派
  • 山水畫構圖的美感規律
    南朝宋畫家宗炳開啟了中國山水畫史上以道論藝的先河,他認為「山水以形媚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都是道的顯現。畫家創作山水畫,就是要畫出山水中的道,讓觀者領會到宇宙萬物的最高規律。欣賞山水畫也要「澄懷觀道」,以澄明的心境、超越萬物的胸懷看出隱於作品中的「道」。山水畫的構圖方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媚道」。
  • 中國山水畫的「三遠」和「四可」,繪高遠之意境
    佛山電臺書畫藝術欄目——《踏歌行》 與你相遇,從此我們相約,一起徜徉於中國經典詩、書、畫藝術殿堂。 穿越時空,歌詠古風。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踏歌行》,今天我們分享中國山水畫中的經典畫論,「三遠法、四可說」。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 移步換景,人遊畫中,隱藏於拉薩達東村的千年古寺——白色寺
    移步換景,人遊畫中,達東村的時間總是過得異常緩慢。任憑陽光與微風為身體做Spa,看草甸茵茵,看溪水潺潺,看雲舒雲卷,看馬兒悠閒……西藏保護最完整的古村落 攝影:盧清國在白色寺牆外,生長著一棵古柏,它依然還生活在時光的深處,是那樣的孤獨、桀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