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點透視移步換景,人在畫中遊,錢選繪山水畫手卷《浮玉山居圖》

2020-12-09 薩培喇談藝錄

錢選是元代畫家,他和趙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居住江南太湖之濱的吳興。在吳興有八位才子,精通詩文書畫,被統稱為吳興八俊,其中以錢選、趙孟的名氣最大。能夠和當時的文人魁首趙孟相提並論,可以見錢選的才華與造詣。錢選以南宋遺民自居,終生隱居鄉野,靠詩文書畫排遣內心的憂鬱。錢選在繪畫方面成就很高,從傳世作品來看,山水、花鳥、人物三種題材都很擅長。山水方面他開創了元人的平淡意趣,為元四家的成長提供了助力;在花鳥方面他開創了折枝技法,一度成為文人花鳥畫的主流風格;在人物方面他擅於白描造型淡彩敷色,有別於職業畫家的重彩風格。這幅《浮玉山居圖》是錢選山水畫的代表作,畫中鈐蓋幾十枚收藏印章,足見這幅畫在歷代收藏者心中的地位。

錢選 浮玉山居圖

《浮玉山居圖》描繪是錢選隱居的生活狀態,畫中的浮玉山就是今天常說的天目山,在浙江、安徽兩省的交界處。錢選在浮玉山隱居是因為這裡風光優美,有兩峰並峙有溪水飛瀑有密林成蔭。元代的文人大多選擇了隱居的生活,這是在極端壓迫下的一種主動反抗。像錢選這樣的南宋遺民內心中肯定有無數的悲苦抑鬱,只不過他在作品中從來不流露這些負面情緒,始終對生活抱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浮玉山居圖》以水墨為主,稍加青綠,整幅作品看上去悠然恬淡,帶有一種從容之美。

錢選 浮玉山居圖 局部

《浮玉山居圖》為橫幅收卷,作品分為三個部分,通過散點透視徐徐展現在世人眼前。卷首開篇是平緩的丘陵,上有三五棵古樹,畫中的留白既像廣闊的水面,又像山中的浮雲,為整幅作品帶來浪漫主義的基調。隨著畫卷進一步展開,天目山的兩座主峰展現在世人眼前。移步換景,仿佛人在畫中遊,人與作品已經融合在一起。錢選就像是造世主,他給世人創造出世外桃源。

錢選 浮玉山居圖 局部

錢選的這幅作品既不同於宋人院體風格,也不像其他元代畫家的三遠法構圖,《浮玉山居圖》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跡。畫中的景色裁剪得當,疏密相宜,從簡樸淡然入手,慢慢轉化為細膩溫婉,而後再化身為古樸雄健,一幅作品有三種面貌,還能和諧共存,這樣的妙筆堪稱奪天地之造化。

錢選 浮玉山居圖 局部

《浮玉山居圖》很像一篇遊記,有敘述、有抒情、有情感的迸發還有悠長的遺韻。詩一般的景色,夢一樣的情懷,就在錢選筆下成為眼見為實的山水。就是因為有了這幅《浮玉山居圖》,奠定了錢選在元代畫壇的崇高地位。

拓展閱讀

水墨技法獨步南宋畫壇,畫中有禪意,牧溪繪《蓮燕圖》

畫品即人品,事實情況未必如此,只是世人對藝術創作心存敬畏

馬伊琍文章離婚借用唐人「放妻書」中名句,古代婚姻制度引起關注

元人冠冕趙孟為何不能入選元四家,全因董其昌作梗

相關焦點

  • 山水畫不會「構圖」?關鍵是你不會「移步換景」
    關鍵詞:山水畫;構圖;經營位置;移步換景;如想了解和學習更多關於書畫的用筆要領和技巧,別忘了評論和關注!下期更精彩!反觀當代的「展覽山水畫」竟然索然無味,看過即忘,不能反覆玩味。其原因何在?其實關鍵是,古人善於「移步換景」,用心經營,符合天道,當然經得起反覆推敲和玩味了。
  • 《浮玉山居圖》的藝術表現
    《浮玉山居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紙本設色,縱29.6釐米,橫98.7釐米構圖:《浮玉山居圖》整幅畫可分為三段。畫中水面與天空大面積留白,水面與天空沒有清晰的分界線,整個畫面這一組山石是孤立的,而且還有些漂浮感。打破傳統構圖法則的造景方式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種「新」與「異」的因素。造型:《浮玉山居圖》山的輪廓結構以高古遊絲描淡淡的勾勒而成,以溼筆淡墨的披麻皴,間或長點子、短筆觸,描繪出山體的陰陽向背。
  • 遊點、旋點和三遠法:淺析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和意境美(上)
    中國的山水畫家,在散點透視中給予了他們對於山川樹木獨特的審美理解。古代中國山水畫中的三遠法以及旋點和遊點法,在山水畫中的運用和其影響下的構圖特徵,共同展現了中國山水畫透視中的美感特質,中國即山水畫所具有的東方氣質。
  • 畫作中融入詩文韻味,散點透視畫江南水城,高岑繪《湖山風雨》
    高岑 湖山風雨 《湖山風雨》和大多數山水畫作品都不同,這幅畫帶有明顯的寫生痕跡,也帶有明顯的散點透視。畫中描繪了江南一帶的水城風光,河道兩側密布的商船與岸上的商鋪民宅一同展示出江南地區的富庶繁華。畫中沒有表現商旅行人的匆忙,也讓人感受到富足安樂,這就是悅心。明末清初之際,大量文人匯聚到江南地區,經過短暫的兵亂之後,江南一帶又煥發出活力,高岑描繪的就是重生的江南水城。帶有貼近現實的題材,很容易引發世人的共鳴,從而增加對作品的關注度。
  • 怎樣才能畫好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三遠法等方法學習
    薛亮 2007年作 夢裡江南二、構圖的基本知識1、散點透視中國山水畫多用不受空間和視線限制的「散點透視法」。「散點透視」又稱「動點透視」。採用「散點透視」時,畫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觀察景物,視點可上下、左右、遠近隨時變化,所以山水畫,特別是長卷立軸式山水畫,可把仰視、俯視、平視、遠觀、近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出「咫尺千裡」的遼闊境界。我們可以欣賞一下趙孟的《鵲華秋色圖》,此圖畫面遼闊,給人以「萬千氣象,盡現眼前」之感。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效果呢?答案當然主要是畫家採用了「散點透視」來組織畫面。
  • 西方畫家的風景畫,是焦點透視,而中國的山水畫,卻是散點透視
    ,講派別,講法古,講院體,講書法,分品,尚文,有「文人畫」之謂。曾剛山水畫作品 網絡圖片「春山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看,「如笑」、「如滴沈周 臨吳仲圭夏山欲雨圖西方畫家的風景畫,是焦點透視,是靜態的;而中國的山水畫,卻是散點透視,是動態的,讀者的眼睛就是搖動的鏡頭
  • 黃公望題《浮玉山居圖》、《芝蘭室圖》和《溪山小景》等圖
    浮玉山居圖,百度跋錢選《浮玉山居圖》霅溪翁,吳興碩學,其於經史貫穿於胸中,時人莫之知也。與善人居,如入芝蘭室,久而不聞,俱化而一。之子好友,珍閟簡書。以褫以襲,庋之室廬。有扁其顏,闢諸芬苾。玉明冰壺,知非二物。鹿鳴呦呦,停雲藹藹。匪今斯今,友道之在。右《芝蘭室銘》。淳熙戊申,餘居是山。
  • 元代繪畫中隱於繪事,終其一生的錢選
    作品創作整理不易,喜歡的關注、點讚,不斷更新中,感謝您的閱讀。錢選,字舜舉,號玉潭、清癯老人、巽峰,晚年更號溪翁,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不詳,主要活動在13世紀中後期至14世紀初。圖的右上方自題「幽居圖」三字,其中「幽」字殘缺嚴重,形近「山」字,故亦被稱作「山居圖」。本幅及前後隔水有「怡親王寶」等印共29方,尾紙上有紀儀、紀堂、高士奇、邵松年等人的題跋。錢選的山水畫以青綠設色為主,近師南宋趙伯駒,遠溯楊隋展子虔、李昭道,運筆有生拙之趣,設色明快不失豔麗,布局張弛得度,疏密有致,自成風貌。
  • 誰說山水畫不能小清新?大師錢選教你玩轉青綠山水
    錢選《浮玉山居圖》(局部),紙本設色,29.6×98.7cm,元,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作為仿古運動的推崇者,他對古意的追求不僅是為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錢選《山居圖》(局部),紙本設色,26.5×111.6cm,元,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如錢選題詩:「山居惟愛靜,白日掩柴門。」
  • 黃公望說:「詩要孤,畫要靜。」|臺北故宮博物院|浮玉山居圖|唐子西...
    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譽,博物通古,每評畫,多有識見。他在評北宋範寬的《臨流獨坐圖》時,認為此圖「真得山靜日長之意」。這個「山靜日長之意」蘊涵著中國藝術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靜」在中國畫中的地位。黃公望說:「詩要孤,畫要靜。」這裡包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
  • 介紹中國畫的四維性,談畫中表現的散點透視
    這種互補關係在中國畫中表現為散點透視。「散點透視」,是講畫面不受某一固定視點的限制而綜合眾多不同視點,把它們有機地聯繫起來,反映事物的多面性和藝術家們反覆的觀察過程。那這就是說在畫面空間中用它來反映時間的變化。比如在山水畫中山裡山外的小橋流水,山上山下的茅屋寒舍,山前山後的老翁牧童,這些須經過很多次觀察才能看到的景物,都一次性地展現在畫面中。
  • 中國山水畫的高明:脫離了凡人的視角,用超常的理念來完成
    因此,畫家是以畫中人的視角來記錄的。如果用畫外人的視角來畫,在畫內人看來就是顛倒的了。這一點也可以解釋《韓熙載夜宴圖》中,桌椅器物為什麼會是違背於透視原則,而呈現出來的遠大近小了。這樣的畫法不但不能說中國畫沒有透視,相反恰恰說明中國古人很懂得透視,並能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如果真不懂得,就不會出現遠大近小這麼規律性的技法。山水畫也是這樣,畫作者可以把自己放在山水的任何一個地方。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通過在這個地方的視角展現畫面。
  • 錢選|如此好的一幅古畫,竟然被蓋了300多方印章
    元 錢選 浮玉山居圖卷 紙本設色 29.6x98.7cm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是錢選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為山居霅川浮玉山的寫景。圖中山巒分三組,山勢峻峭。山勢迤邐,高低參差,或碎或整,從外在看,山與山之間是斷的,這在中國山水畫中是很少見的。元 錢選 浮玉山居圖局部從遠處看,在靈氣中浮沉,玲瓏剔透的山體,如玉一樣的山體,在神秘的氣中浮沉,白雲繚繞,嵐氣氤氳,峰巒徘徊,清泉環繞。這正是錢選要著力表現的「浮玉」的用意之所在。
  • 清新淡雅,吳興八俊,錢選作品欣賞
    他提倡復古,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在創作思想上主張繪畫重在體現文人的氣質,即所謂「士氣」,倡導戾家畫,就是力圖擺脫對於形似的刻意追求。其意在擺脫南宋畫院習氣,繼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這種主張在元初畫壇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響。他的山水畫,師古而不泥古,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 柳時浩 :我眼中的東方山水畫
    比如透視方法,今天韓國的山水畫就轉換成了焦點透視的實景山水。所幸,作為山水畫起源的地方中國,山水畫從古至今,通過一代一代人的傳承和學習,仍堅持著特有的散點透視方法。散點透視方法的繪畫樣式,在西方藝術史上很難找到,只有在20世紀世界大師畢卡索的畫中才看到了類似的三面透視法。
  • 郭文偉:中國畫散點透視的科學含量
    相反,這些景物若在散點透視畫面中,將是按畫家全方位觀察進行視覺糾正,並融入主觀臆造成分。其中平行直線不會成為輻射線,正方體各個相交的平面不會出現梯形。特別是中國傳統界畫更加明顯,如清代袁耀的《九成宮圖》(圖1)、《蓬萊仙境圖》和歷代中國界畫中的亭臺、樓閣等。
  • 中國畫散點透視的科學含量(上)
    、美學等人文社會科學以及中國山水畫、海洋畫平遠構圖中「視平線」的關係,解讀了中國畫散點透視的寫意過程,闡明了中國畫散點透視是目前世界上科學含量最高的繪畫透視。中國傳統界畫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加明顯。如清代袁耀的《九成宮圖》《蓬萊仙境圖》等。袁耀《九成宮圖(局部)》 其二,散點透視與地圖繪製有明顯的淵源關係。
  • 一幅好的山水畫,要運用好散點透視和巧妙運用三遠法
    山水畫中關於章法要說的內容是在太多,這也需要朋友們在平時繪畫的過程中多看多學多練,才能更好的體會,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山水畫中的透視和三遠法。首先,什麼稱為透視?透視一般指在固定位置上,眼看事物近大遠小,最終消失在一點,如同我們日常拍照取景所見,這又稱為定點透視或者稱焦點透視。
  • 錢選| 人物、山水、花鳥,樣樣獨絕
    錢選錢選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浮玉山居圖》他的《山居圖卷》青綠設色,筆勢細膩,方剛拙重,饒有北宋以前的情調。《山居圖》局部此圖金碧青綠而又不乏新意
  • 神遊於山水林泉之間:當宋朝遇上山水畫
    為了能畫出有這種效果的山水畫,郭熙要求畫者本人一定要多遊歷,四時之山皆不同,要觀察山水在四季、晝夜、晨昏、陰晴間的細微變化,畫出來的作品才能帶給觀畫的人身臨其境的感受。足不出戶便可遊歷天下,神遊於山水林泉之間,這是宋朝人想從山水畫中追求的心靈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