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全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選。其中,由番禺區推薦申報的沙湧鰲魚舞代表性傳承人幸澤良榜上有名。番禺區現有省級或以上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8名(含國家級1人)。
幸澤良,1957年生於大龍街沙湧村,他一家幾代人從事鰲魚舞藝術,現任沙湧鰲魚隊副隊長。他13歲隨兄學習鰲魚舞,20歲起參加鰲魚舞表演,至今已44年。
沙湧鰲魚舞與別的傳統舞蹈不同的是,道具是落在肩膀上的,舞動有步法、有節奏,可以根據套路情節舞動,也可以根據情節的需要舞動。幸澤良在總結前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運用武術功架舞鰲魚,同時摸索改編創作新版「獨佔鰲頭」作品。
作為主舞者,他參加市級或以上活動近30次。在「百花獎」頒獎儀式、韓國麗水世博會等大型活動中,均可看到幸澤良矯健的舞姿。據介紹,他的鰲魚舞表演作品還獲得過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豐收獎」、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暨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民間廣場歌舞)金獎、廣東省第二屆嶺南舞蹈大賽銀獎、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匯演銀獎等重要獎項。1994年,他主舞的沙湧鰲魚舞被收入《全國舞蹈集成》廣東版。
近年來,幸澤良一直致力於發掘和培養村中青壯年繼承鰲魚舞技藝,傳播鰲魚文化。2008年以來,鰲魚製作和鰲魚舞成為沙湧小學的校本特色課程,幸澤良被聘為學校鰲魚文化傳承的顧問兼教練,義務教授鰲魚舞及鰲魚道具編扎。從製作到教學,幸澤良沒有收取任何報酬,但卻樂在其中。此外,在他的指導下,沙湧小學成立了鰲魚文化社團,創編了鰲魚舞操,編寫了《舞動的鰲魚》校本課程,開展陶瓷鰲魚文創製作,使鰲魚文化成為該校的特色項目。
2014年,幸澤良開始承擔沙湧村鰲魚舞傳承和授徒傳藝的重擔。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沙湧鰲魚隊新一代傳承梯隊掌握了鰲魚舞動作的精髓,代表人物如幸楚明、江錦華、幸焯華、幸楚明、江梓樂、幸錦添、江紹成等已成為鰲魚舞表演的主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許林海、番禺區文化館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肖桂來 通訊員 許林海、番禺區文化館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