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九校聯盟,也許會有人沒聽過,但提起這九所高校的名字,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九校聯盟是指首批入選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九所高校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也是老百姓眼中最好的幾所大學。
我們知道,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關,所以我國的沿海城市以及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集中了我國大部分的一流大學。比如能夠代表我國競爭世界一流高校的39所985工程大學,有13所位於北上廣一線城市,有32所位於經濟較發達的副省級城市(含直轄市),這一數量佔到了985工程高校總數的82%。而39所985工程高校中第一梯隊,也就是九校聯盟,更是有8所位於副省級城市,唯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非副省級城市的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依託中國科學院的強大科研力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水平在我國高校中可謂是首屈一指,被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為我國排名第三的高校,僅次於清華、北大。有人可能要問了,實力如此強的一所高校,為什麼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合肥哪?
其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於北京,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北京十三所高校奉命下遷,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遷的選址有三個,分別是河南、江西、安徽,並把首選地定在了河南南陽。但因「河南建校困難太大,且省裡也不歡迎」,而且江西也明確表示不能接收科大,所以最後選擇了安徽。安徽省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建設,也給與了大力支持,當時安徽的領導人曾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就這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從北京搬到了當前的合肥。
安徽省給予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力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給予了合肥豐厚的回報。正是因為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力量,合肥成為了我國四大科技城之一,擁有的國家實驗室數量僅次於北京,並且成為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在合肥誕生的眾多科研成果,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雖然沒有佔據優越的地理位置,但其依然能夠躋身九校聯盟,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計劃,這足以看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力。假如當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沒有從北京搬到合肥,其在中國高校中的地位又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如今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中國高校中的一股清流,雖未佔據天時與地利之機,且多年從未擴招,卻能達到「千人一院士」的比例,堪稱是中國的麻省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