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校的第一陣營中,當屬於39所985高校,中堅九校主要是錄取分僅次於華東五校的九所大學,北郵前幾年錄取分幾乎與華東五校持平,作為唯一不是985的大學進中堅九校。隨著時間的推移,北郵的錄取分逐年下降,現己遠低於西部錄取分第一的西安交大,所以被西交大替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而吉大、山大、川大到目前的錄取分還低於已被移除的中堅九校的北郵,怎麼能進中堅九校呢?
很多網友說的另一個理由也很充分,就是在39所高校中,只有20所高校具有學位授譽自主審核權,這二十所大學才是中國最頂尖最權威的大學,因為它們都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譽的,有學位授譽自主審核權的大學。川山吉三所高校還沒有進入該檔次。
其實中堅九校是民間大家根據學校歷年的錄取分數比較靠近的9所學校放到一起的叫法,所以這個稱呼並不是官方的。並不具備什麼實際意義,而當時的川大、山大、吉大剛好錄取分不在相應的範圍,所以就不在這個範圍了。其實這只是一個稱呼,沒什麼可在意的。
要說我國高校的層次大家都還是比較清楚的,第一梯隊屬於「清北華五人」8所大學,是我國高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一個層次。第二層次屬於「航開濟」三所學校+「兩財一貿」三所學校,不過南開掉隊較為明顯。
第三層次就是大家常說的「中堅九校」了,因為每年高校的錄分變化較大,各種中9版本層出不窮,但大家總體認可這11所當中的9所,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每個參與的網友都會自己的喜歡學校,也會推薦自己喜歡學校進入「中堅九校」。能夠入選的學校,也會隨著高考錄取分數的變化,產生新的版本。比如,電子科技大學這兩年錄取的分數不斷上漲,已經不低於「中堅九校」了,在以後的網絡江湖中,或許也會加入「中堅九校」的隊伍。
最後一個層次就是普通985高校和部分強勢的211工程大學,包括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和兩外一法(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這個梯隊的高校比較多,有也人把這個批次的高校繼續細分批次。
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都是多校合併的巨無霸型大學,雖然學校的專業水平也很高,但是因為招生專業多招生數量大,部分專業還不受考生追捧,所以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並不是很高,這樣的學校,進不了以分數論的「中堅九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大家 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