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1月5日電(記者 林波)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以及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穿越數百年時光,天一閣活力今何在?
「以天一閣為範式的藏書樓構建出了一種海量藏書建築的新類型,對它們開展深入研究必定可以促進傳統建築的價值傳承與科學保護。」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表示,天一閣獨特而鮮明的建制特徵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讓其穿越歷史的塵埃,至今保持著活力。
11月5日,「北鬥錯落長庚明——四庫七閣與天一閣藏書樓研討會」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舉行,專家學者圍繞各大藏書樓的功能價值研究、建築復原保護等話題進行交流,進一步提煉出「天一閣範式」的概念,共同探討其內涵與影響。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天一閣藏書樓以獨特的建築樣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亭閣池臺結合的園林環境等範式特徵而聞名天下,在形制與規範上影響了明清以來大量的藏書樓。
據悉,清乾隆時期,天一閣為《四庫全書》的編成作出了卓著的貢獻,並成為四庫七閣皇家藏書樓的建築模板。
此後,天一閣與錯落南北的七座皇家藏書樓交相輝映,最終營造出「北鬥錯落長庚明」的文化奇觀,深刻影響了中國數百年來藏書文化的發展。
「我們相聚於此,再續前緣,共同來探討四庫七閣與天一閣的前世今生,共同來解讀中國最傑出藏書樓的奧秘,共同來研究書樓建築的獨特魅力,共同來推動中華書樓的保護傳承。」莊立臻如是說。
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春彥看來,中國傳統藏書樓建築能激發人類文化共識和綿延文化傳承,「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推動各方持續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學術研究,促進傳統藏書樓建築的價值傳承與科學保護,為國家文化復興探源助力。」
在本次論壇上,「天一閣範式」藏書樓共識發布,建議以「天一閣範式」為紐帶,加強天一閣與四庫七閣以及各地現存藏書樓管理機構的聯繫,建立以定期交流、共同研究、協力保護、廣泛弘揚為宗旨的「天一閣範式」藏書樓保護與傳承的合作機制。(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