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洲最古老圖書館為藍本《藏書之家》登國院

2020-12-11 搜狐網

  8月20日、21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第四次登陸國家大劇院,上演越劇《藏書之家》。據悉,該劇以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寧波天一閣為藍本創作,由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領銜主演。

  越劇《藏書之家》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特邀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女士擔任編劇,中國知名戲劇導演郭小男執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茅威濤、陳輝玲、董柯娣、洪瑛等聯袂主演,展示了寧波天一閣人寂寞堅守、存續文脈的曠世情懷。

(責任編輯:崔延)

相關焦點

  • 寧波有個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亞洲現存最古老圖書館
    元朝,明州港改名慶元港,仍為日本、朝鮮及東南亞、西亞諸國貿易重要口岸。直到今天,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仍佔據中國港口榜首。不過說到寧波不得不逛的一個景點,那就非天一閣莫屬了,這裡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走進大門,小小的院落裡也是別有洞天,許多的展廳都陳列著範家走遍五湖四海收集的書籍。最值得一提的是院子正中的戲臺,裡面是雞籠頂,全部都是鎏金的,極有氣派。
  • 亞洲最古老的藏書樓裡,為什麼會有座麻將陳列館?
    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閣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天一閣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圖書館,那你又錯了,天一閣是一座精美的江南園林;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園林,那你還是錯了,天一閣和月湖風景區是5A級景區,是寧波市的標誌。
  • 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旁,怎麼有座麻將陳列館?
    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閣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天一閣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圖書館,那你又錯了,天一閣是一座精美的江南園林;如果你以為天一閣只是一座園林,那你還是錯了,天一閣和月湖風景區是5A級景區,是寧波市的標誌。來到天一閣,不僅能夠了解到古老的藏書文化,欣賞江南園林美景,還可以參觀精美的浙東祠堂,甚至還有一座麻將陳列館,麻將和藏書有關係嗎?
  • 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不在北京,而在寧波!
    雖然門面不大,但卻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會奇怪了,這樣的圖書館不應該存在於中國的權力中心——北京嗎?天一閣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為兵部右侍郎範欽的私家藏書樓。在範氏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天一閣逐漸擴大,並在範欽曾孫時期達到高峰,藏書五千餘部,七萬多卷。我來的時候,人不多。
  • 寧波這座古建築,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書香之國,在中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對書籍這種東西有著獨特的執念,更有甚者十分喜歡收藏書籍,而圖書館就和古代的藏書樓一樣,為的就是能夠將天下書籍收集起來,讓喜歡的人讓愛書的人去看,去學習,筆者下面就來跟大家講述一個浙江省最低調的景區,這裡擁有亞洲最古老的藏書樓,還有30多萬卷古籍藏於其中。
  • 亞洲最古老圖書館 風光堪比江南園林 藏多件「國寶」入選5A級景區
    來到寧波,最值得一看的景點,是坐落在海曙區天一街5號的天一閣,寧波城市標語裡的「書藏古今」說的就是這裡,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天一閣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佔地2.6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 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建於明朝,就在中國這個地方!
    書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的確,它可以傳承知識,但是有更多的人則是對圖書館要求非常的高,從古之今也是建立了非常多有名的圖書館。但是經歷過歷史的各種變遷之後,保存下來的就非常的少,而最有名的則是我們中國的圖書館,它就是天一閣,在以前來說它是一個藏著非常多珍貴書的地方。
  • 寧波天一閣,亞洲最古老的私家圖書館,網友稱為:淨化心靈的聖地
    談及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不禁想起了國內最好吃的湯圓,還屬寧波湯圓。寧波不僅有美味的湯圓,更是一座靈動的文化名城。「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生水,海定波寧」是對它最完美的詮釋。溯古追今,鍾靈毓秀的寧波大地,孕育了數以百計的文學藝術 、科學思想的領袖學家,故得名「東亞文化之都」。
  • 寧波天一閣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
    一、浙江的"浙江"其實就是廣義的錢塘江,浙江通"折江"又叫之江;是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三江總稱。好多浙江邊長大的人都不知道。二、浙江的舟山漁場是中國最大的漁場,以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四大家魚為主要漁產。
  • 世界上最古老的家族圖書館排前三,亞洲第一,說的就是寧波天一閣
    現存歷史最久的私人藏書樓;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與義大利的馬拉特斯塔圖書館、美第奇·洛倫佐圖書館並稱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藏書最多時達7萬多卷,不乏許多珍藏善本。範欽退官回鄉後,買地建閣,青磚黛瓦馬頭牆,用以藏書。而名字取義《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寓以水克火,門前修「天一池」,以便引水防火。
  • 浙江新晉5A景區: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名稱格局竟是如此來歷
    天一閣是咱們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個私家藏書樓。同時它也是亞洲現在還保存著的最古老的一個圖書館,是世界上最早的3個家族圖書館中的1個。既然天一閣是藏書文化的代表作,那麼天一閣中最值得一觀的自然也是藏書樓了。天一閣藏書樓中擺放著海量的古代典籍,以及各種墨寶書紙,處處都瀰漫著傳統的文化氣息和濃重的書香墨彩。
  • 亞洲最古老圖書館活力今何在?獨特範式訴說歷史記憶
    中新網寧波11月5日電(記者 林波)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以及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穿越數百年時光,天一閣活力今何在?「以天一閣為範式的藏書樓構建出了一種海量藏書建築的新類型,對它們開展深入研究必定可以促進傳統建築的價值傳承與科學保護。」
  • 鄭薇薇講述:亞洲第一藏書樓不為人知的故事(圖)
    【點睛】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對藏書的執著與堅持,對書籍的保護和傳承,都對寧波文化起到了引領作用,也是後來的藏書家和藏書樓所學習的典範。
  • 禁止婦女登樓的中國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為何能屹立400多年不倒
    中國藏書文化追本溯源,已有逾千年的歷史,最早的藏書家應該是孔夫子。他為教育學生,準備教材,搜集文獻,「刪詩書、定禮樂」,逐漸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書。到了秦漢,私家藏書與官藏並駕齊驅,成為中華文化保存和傳播的兩大重要渠道,特別是從唐代出現雕版印以後,書籍開始普及,私家藏書有了重要物質和技術的支撐,宋元以來漸成風氣,明清則達鼎盛時期。
  • 韋胤宗丨圖書館、藏書家與批校本——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圖書館、藏書家與批校本——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所藏中文古籍批校本為中心韋胤宗韋胤宗,陝西臨潼人,亞洲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書籍史、明清思想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 浙江「最有文化」的城市,有「最古老的圖書館」,麻將也出自這裡
    其中最有名的是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的天一閣, 天一閣建於明朝中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早的藏書樓,也是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內的藏書非常豐富,而且天一閣也很少能把藏書保存得這麼完全, 天一閣收藏了約30萬卷古籍,有各種各樣的書,其中最多的是地方志等記載史料的書籍,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很多資料, 除了書
  • 亞洲最古老圖書館屹立400年不倒 藏國寶「中華第一書」成5A景區!
    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5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素有「南國書城」之稱。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的天一閣,原為明代兵部右侍郎範欽的私人藏書樓。跨進大門,映入眼帘的就是天一閣主人——範欽的銅像。
  • 古代藏書機構漫談:老子當過「圖書館館長」?
    寧波天一閣藏書樓 黃永順攝據文獻記載,周代的藏書機構叫「藏室」,而據《史記》記載,古代思想家老子就擔任過周代的「守藏室之史」,相當於現在的圖書館館長。春秋時代,諸子百家著書甚多,就更需要藏書之處。當時,各諸侯國把藏書之處稱為「府」或「藏」。西漢初年,隨著官家藏書逐漸增多,高祖劉邦令蕭何收集秦朝官方所藏圖書,建立了第一所「國家圖書館」——石渠閣。後來,又建立了天祿閣,收藏各地文獻圖書。武帝時,宮廷內外,都設有藏書處所。學者劉向奉皇帝之命對天祿閣的藏書進行校正整理,並寫內容提要。
  • 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牛津大學圖書館的特色
    圖書館是學習生活中重要之地,因此很多同學對於牛津大學圖書館都比較好奇。下面為同學們詳細介紹牛津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總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為英國三大版權圖書館之一,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於1602年正式建立於倫敦西北的牛津大學,其館藏數量僅次於大英圖書館,藏書約650萬冊,其中包含現代人文、期刊、自然科學、稀有書籍等,包含東、西方手抄本16萬冊,搖籃本約6,500冊,數量龐大,是世界上收藏書籍和手稿最多的圖書館之一。牛津大學擁有豐富多樣化的圖書館服務,圖書館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研究型圖書館和單獨圖書館。
  • 龔家藏書 為廈門留存多部珍貴古籍
    市圖珍貴古籍館藏龔家藏書佔相當分量2007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推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在全國展開古籍普查,申報評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廈門市圖書館11部善本入選,其中有6部是龔家藏書。而在普查中,迄今發現有13部71冊善本是龔家藏書,在廈門市圖書館珍貴古籍中佔有相當分量,是重要館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