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婦女登樓的中國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為何能屹立400多年不倒

2020-08-28 風行映像

中國藏書文化追本溯源,已有逾千年的歷史,最早的藏書家應該是孔夫子。他為教育學生,準備教材,搜集文獻,「刪詩書、定禮樂」,逐漸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書。

到了秦漢,私家藏書與官藏並駕齊驅,成為中華文化保存和傳播的兩大重要渠道,特別是從唐代出現雕版印以後,書籍開始普及,私家藏書有了重要物質和技術的支撐,宋元以來漸成風氣,明清則達鼎盛時期。


據文獻中記載,中國最早私人藏書樓始於北魏,在此後的一千五百多年中,相繼出現過幾千座藏書樓,其中有一定影響的達1000多座。

既然有那麼多座藏書樓,為何現存的古代藏書樓數量之少?

倒閉的原因可能很多,

但是能保留下來的原因卻只有一個:藏書樓有著更為嚴格的,甚至不近人情的規定!


一、仕途坎坷的範欽建造了中國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


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是位於浙江寧波的天一閣。

天一閣一座兩層藏書樓在此歷經了四百多年(建於1561年—1566年)的風雨。它與義大利馬拉特斯塔圖書館美弟奇·洛倫佐圖書館並稱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圖書館,同時它也是亞洲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

範欽的仕途由於奸臣的作弄和其他原因,一直在頻繁而遠距離的滑動,做官的地方在大半個中國都留下了痕跡,據史料至少有在湖北、江西、廣西、福建、雲南、陝西等地任過職,當然也到過北京任職,最後在寧波養老。

正是在這種風塵僕僕的奔波中,他搜集了各種 書籍,尤其是以地方志、政書、實錄、歷科試士錄為主。在這種到處做官的經歷中一邊審問大案和理清財務、衙堂威儀和朝野禮數的同時,感興趣的卻是差異悄悄遞上的那個藍布包袱,是袖中輕輕惦著的那份待購書目。

我們站在幾百後的遠遠看去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但對範欽來說,藏書是他的生平主業,做官則是業務的。

依靠這樣的日積月累,最終收集到了很多珍貴的史料,最終建造了中國最古老的藏書樓。


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

範欽給了我們一種啟發:一生都在忙碌的所謂公務和事業,很可能不是你對這個世界最主要的貢獻;請密切留意你自己也覺得是不務正業卻又很感興趣的那些小事


二、不近人情的規定 :禁止婦女登樓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那個我每次想起都感到難過的故事了。據謝堃《春草堂集》記載,

範欽去世後的兩百多年,寧波知府丘鐵卿有個內侄女,她是一個酷愛詩書的女子,聽說天一閣藏書宏富,裡面書籍之所以能保存兩百餘年不蛀,全是靠夾書頁裡的芸草。對於酷愛詩書的她,因為天一閣的嚴格的規定:外人不能登閣,更不可能看到天一閣的藏書。看不到天一閣的藏書她,只想做一枚芸草,夾在書本之間。於是,她天天用絲線繡刺芸草,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繡芸」。

父母看她如此著迷,便想到請知府做媒,把她嫁給範家後人。她原想做了範家的媳婦這樣總可以登上天一閣了,不讓看書也要看看芸草。但她哪裡想到,範家還有規:嚴格禁止婦女登樓

由此,她悲怨成疾,抑鬱而終。臨死前,她連一個「書」字也不敢提,只對丈夫說:「連一枚芸草也見不著,活著做甚?你如果心疼我,就把我葬在天一閣附近,我也可瞑目了!」

更讓繡芸想不到的是一百多年後,

天一閣的藏書居然被一個小偷奇蹟般地潛入書樓,白天無聲無息,晚上動手偷書,每天只靠棗子充飢,幾個時日就把書樓的一架架書櫥搬空,珍貴的藏書竟然流落街頭。

錢繡芸小姐哀怨地仰望終身而未能上的樓板,現在只留下偷兒吐出的一大堆棗核在上面。


天一閣藏書樓

三、為何能屹立400多年不倒


四百年對於中華五千年的民族來說,尚是不可輕視的時間,甚至存在的時間可與某些朝代的存亡時間相比,但是對一個私家藏書樓來說,如何能做到存世400多年,建造者範欽心裡也沒個準確的答案!

那為何天一閣能屹立400多年而不倒呢?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 所以取名「天一閣」。

難道是名字寓意取的好?可以克水!

答案顯然不是!

中國的著名七大藏書閣是官藏,分「北四閣」和「南三閣」,其中「北四閣」中文淵閣較為熟知。

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著名的文淵閣大學士正是源於此名!


北京文淵閣-閣制仿字天一閣

但正宗的文淵閣,在正統十四年(1449),南京明故宮發生火災,文淵閣及其所餘書籍皆付之一炬。北京皇宮的文淵閣也隨著明王朝的滅亡,在明末戰火中被毀

實際上在清朝時期(1773年前),文淵閣卻始終有其名而無其實,即清廷雖設有文淵閣大學士之名,卻並無文淵閣之實,所謂「本朝定製,以文淵閣為大學士兼銜,第仍其名而未議建設之地」。直到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建成。

仿製於天一閣的文淵閣也存續至今!或許真的是因為名字取的好?仿製的至今也244年了。


天一閣建造者-範欽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世代的家規

範欽和他的繼承者們早就預料到家族傳代可能導致分裂和異化,而且預料藏書樓就會因為這種點滴可能而崩塌,因而已經預防在先。

他們給家族制定了一個嚴格的處罰規則,處罰內容是當時視為最大屈辱的不許參加祭祖大典。因為這種處罰意味著在家族血統關係上亮出了「黃牌」,比杖責鞭笞之類還要嚴重。

範欽還活著的時候就定下規矩:天一閣只準許範家的子孫進入,外人無論如何也不行

處罰規則標明:

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

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一年;

擅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擯逐,不得與祭

也正是因為如此嚴格的規定,天一閣的藏書才得以保存到今日

在近代也經歷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以及民國動亂,在範氏家族和一大批仁人志士想盡辦法來保護著它,古老的藏書樓也不斷地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歷險。為中華民族保留住了民族的瑰寶。

如今,天一閣已經成為了以藏書文化為特色的專題性公共博物館,從一座私家藏書樓變為「南國書城」。


終!

相關焦點

  • 一座私人藏書樓:黃宗羲第一個登樓,因餘秋雨的文章被世人所熟知
    去寧波旅遊前問過很多朋友,也在網上查過許多的攻略,無一例外的是,每個人都推薦我去寧波的這座叫天一閣的藏書樓。或許因為我喜歡看書,還是因為這座天一閣實在是有名呢?當然是它太有名了,有名到眾多大文豪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黃宗羲作為外人第一個登樓,餘秋雨的一篇《風雨天一閣》讓它被世人所熟知!
  • 世界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在浙江,一個屹立430年不倒的文化地標
    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的天一街,這不是寺廟,也不是什麼出名的樓臺亭閣,它只是一個藏書樓,一個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禁止私人藏書,經歷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後來的漢代開始允許私人藏書,歷朝歷代都是以公藏為主體,書的保存以官方為正統,民間也藏書,但限於財力,也都僅僅限於小規模的家庭私藏,而且極易流散。
  • 旅遊: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古籍浩瀚,歷史悠久!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許多的展廳都陳列著範家走遍五湖四海收集的書籍,非常值得一看。鬧市喧囂深巷裡。紅塵那畔,坐落著幽隱而悸動的風雨天一閣,走到天一閣,尋一個角落那一本經典細細品讀。
  • 世界三大私人藏書樓有一座在寧波,400年藏書30萬卷,門票只要30
    中國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國家,從古至今留下來的藏書成千上萬,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都有著歷史悠久的藏書閣,在這其中,不僅誕生了中國四大藏書閣,還有一座藏書閣成為世界三大著名私人藏書館,這座能與世界圖書館相併列的藏書閣就是寧波的天一閣。天一閣在寧波海曙區,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
  • 寧波這座古建築,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書香之國,在中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對書籍這種東西有著獨特的執念,更有甚者十分喜歡收藏書籍,而圖書館就和古代的藏書樓一樣,為的就是能夠將天下書籍收集起來,讓喜歡的人讓愛書的人去看,去學習,筆者下面就來跟大家講述一個浙江省最低調的景區,這裡擁有亞洲最古老的藏書樓,還有30多萬卷古籍藏於其中。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因餘秋雨文章更使它名震一時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匾額南國書城四個大字,是我國著名的寧波寧海籍國畫大師潘天壽於1962年所寫。許多人會疑問,為什麼天一閣這個匾額沒有落款。
  • 中國現存最早私家藏書樓「書不出閣」,解放前夕周總理指示保護
    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閣,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
  • 鄭薇薇講述:亞洲第一藏書樓不為人知的故事(圖)
    【點睛】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對藏書的執著與堅持,對書籍的保護和傳承,都對寧波文化起到了引領作用,也是後來的藏書家和藏書樓所學習的典範。
  • 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皇家書閣仿照它而建,一個家族守候四百多年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僅此三項嘉冠就足以使人仰慕不已。天一閣,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400多年不開放,如今成5A景區
    儘管習慣了舞刀弄劍,可範欽還是更喜歡收集藏書,每到一地便廣收地方史志,退休之後建藏書樓存放,起名為天一閣。為何叫「天一」呢?因為古時房屋多為木質結構,火災危害最大,範欽受《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啟發,起名天一閣,期望能「以水攻火」,讓書籍免受火災。
  • 亞洲最古老圖書館屹立400年不倒 藏國寶「中華第一書」成5A景區!
    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5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素有「南國書城」之稱。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的天一閣,原為明代兵部右侍郎範欽的私人藏書樓。跨進大門,映入眼帘的就是天一閣主人——範欽的銅像。
  • 我國「最早」的藏書樓在寧波,歷經400多年,成5A景點
    浙江省寧波市的中心部有一個很大的古代建築群,好像江南庭園,這裡是寧波最有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位於天一閣,天一閣是藏書館,建於明晨,從現在開始已經過了400多年了。天一閣建於公元1561年至1566年,是當時由兵部右侍郎範欽建造的私人藏書樓,是我們國家最古老的圖書館,範欽喜歡讀書,又在朝廷作為官吏,收藏了大量藏書,一共7萬多卷。
  • 寧波有個私家藏書樓天一閣:亞洲現存最古老圖書館
    直到今天,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仍佔據中國港口榜首。不過說到寧波不得不逛的一個景點,那就非天一閣莫屬了,這裡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走進大門,小小的院落裡也是別有洞天,許多的展廳都陳列著範家走遍五湖四海收集的書籍。最值得一提的是院子正中的戲臺,裡面是雞籠頂,全部都是鎏金的,極有氣派。
  • 溫州瑞安有一座私家藏書樓,是浙江四大藏書樓之一,免費開放
    玉海樓可以算是瑞安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是東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浙江溫州,瑞安,玉海樓。玉海樓可以算是瑞安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是東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浙江溫州,瑞安,玉海樓。玉海樓可以算是瑞安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是東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浙江溫州,瑞安,玉海樓。玉海樓可以算是瑞安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是東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浙江溫州,瑞安,玉海樓。
  • 一琴一劍,一座藏書樓,怎一個奇字了得!
    要說常熟最大的「書店」,自然就是這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首的鐵琴銅劍樓,它是海內外聞名遐邇的藏書樓,有著兩百多年的歷史,凡是研究中國藏書史者,必會講到此樓,相關的研究著作也不少。   TIPS: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山東聊城楊以增「海源閣」、浙江歸安陸心源「皕宋樓」、浙江錢塘丁申、丁丙「八千卷樓」。
  • 寧波天一閣,亞洲最古老的私家圖書館,網友稱為:淨化心靈的聖地
    談及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不禁想起了國內最好吃的湯圓,還屬寧波湯圓。寧波不僅有美味的湯圓,更是一座靈動的文化名城。「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天一生水,海定波寧」是對它最完美的詮釋。溯古追今,鍾靈毓秀的寧波大地,孕育了數以百計的文學藝術 、科學思想的領袖學家,故得名「東亞文化之都」。
  • 我國最古老私人藏書樓,藏書達30多萬冊,人稱「寧波的書房」
    天一閣坐落在寧波市內的月湖西岸,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卸任官員範欽所建的藏書處,樓閣中處處瀰漫著厚重的書香氣息,如今已作為一個以藏書文化核心,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
  • 中國第一木塔:強震、炮打、雷擊,歷經近千年依然屹立不倒,為何
    中國第一木塔:強震、炮打、雷擊,歷經近千年依然屹立不倒,為何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有很多著名的塔,比如大理千尋塔、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等,這次心心要說的塔號稱「中國第一木塔」,歷經千百年,即便是經歷了40多次地震、200多發炮彈、幾次雷電擊閃,依舊屹立不倒,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女子為一睹天一閣藏書嫁入範家,卻終生未能登樓,令餘秋雨嘆惋
    有一個讀了叫人傷感又莫名感動的故事:明朝有一位酷愛詩書的女子,聽說一座藏書樓藏書宏富,於是她一心想著能去一觀。她的姑夫時任寧波知府,就保媒把她嫁入了藏書樓主人範家,結果範家卻有規矩「如女子不得上樓」。於是,這位愛書成痴的女子終生未見著一本書,「悲怨成疾,抑鬱而終」。
  • 以亞洲最古老圖書館為藍本《藏書之家》登國院
    8月20日、21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第四次登陸國家大劇院,上演越劇《藏書之家》。據悉,該劇以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寧波天一閣為藍本創作,由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