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
春天有雨才會如水墨畫。細雨如絲讓春天有了朦朧美。秋天有雨反而不美了,那色彩只有陽光晴天才能顯現出來。所以我稱江南春天為水墨,北方秋天為工筆。
雨水過後是驚蟄,春雷動;春分來,清明時節雨紛紛。 我們跨多個節氣欣賞春雨詩。篇幅很長很長超過4000字,幸好有我精心配得圖,你不會感覺到無聊的。
我們分成春雨詩的大長卷、小寫意、田園風三種繪畫風格來欣賞:
01春雨詩繪出的大寫意,長畫卷:
01、先上場的就是人人皆知的韓愈寫的春雨之作,這把雨寫得讓人都醉了,都酥了。
不虧是唐宋八大家扛把子啊。當然這是北方有雨的春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
早春的草實際是極難描摹的色彩,畫家也要發愁的,這是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是很難刻畫出來的。
小雨就盡情讓它散落到身上。早起的小草出來了,若隱若現的一點點綠。
比韓愈更早出道的孟郊的《春雨後》這樣寫春雨後的草:「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反正不知道是誰抄誰的,意境差不多。後面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怎麼兩個對比也挺熟悉的。
反正,我是感覺他們詩人們嘛經常借鑑人家的手法,換個詞又成經典。
02、杜甫則是這樣寫成都之春雨。
以成都為中心的巴蜀之地都是喜歡晚上下雨,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冬天都這樣下。
所以在巴蜀之地你會發現春天來的時候真的就是這樣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雨就是催化劑,那樹啊花啊草啊不來場春雨是不會動的,就等那春雨來怒放青春了。客觀講怒放的青春實際就是來源於春天花開怒放的。青草+春天所以稱為青春,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綠,故稱之。
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巴山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很明顯啊,他知道第二天肯定是要花重(讀zhong)錦官城。一個重證明這花得太奔放了,把樹枝壓彎了,整個成都城都是滿城花兒開。
03、杜牧寫得江南春是經典之作,傳誦至今。
這杜牧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可見其文壇地位還是很強的,這《江南春》兒童都會誦讀。
這寫詩手法也是大家手法的。不過當杜牧所處時代也有「帝道烙印」壓制的。比如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這些人。
江南春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一幅很美的江南水墨畫。
江南:鶯歌燕舞,相互映襯的綠樹紅花,臨水的村莊,有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江南春煙雨濛濛的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生花妙筆的點染繪畫式的描寫手法,有植物、動物、有聲、有色、有遠有近,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04、白居易傷春、惜春之作,體弱多病的自哀自戀了
南湖早春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用亂,平兩個字烘託出那春天的動與靜的和諧之美的畫面。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豔,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春天常態之景。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毫無秩序可言,顯示出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之態,故用「亂」字點出;而湖面之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地鋪在水面上的綠色草坪,故說「平鋪」。「
白樂天雖自嘆「年年衰病減心情」,可隨著春光轉濃加深,心情也會被春天感染的日益開朗起來的。
04、誰說只有江南春天好?北方春天也是靜好的!看宋詞奠基人唐代詩人溫庭筠的。
這詩:明快、跳蕩,意象綿渺,別具特色。
鹹陽值雨
鹹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嶽陽天。
鹹陽橋,又名便橋,在長安北門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來,有多少悲歡離合、興廢存亡的歷史在這裡幕啟幕落。
詩人路過鹹陽橋,遇上了那隨風飄搖不定的牛毛細雨,宛如懸在空中的水晶帷簾;那泊著的釣魚船被這連綿的水晶帷簾阻隔,如煙如畫。眼前這煙水空濛的景色多麼像初春時節洞庭湖上那煙波浩渺的景致。
意度閒適,並無愁眉鎖眼之態,筆墨染出,是一派清曠迷離的山水圖景。
02春雨詩之小景、小畫幅、局部繪畫。
01、北宋的劉攽【bān】可能不太出名。寫得《雨後池上》頗妙!
但是如果提到《資治通鑑》,那他的地位就可以拔高了,他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北宋著名史學家、詩人和文章大家。歐陽修稱其「辭學優贍」、「記問該博」。他的詩歌風格較為生動,與歐陽修的風格有相似之處。歐陽修、曾鞏、蘇軾都是稱讚有加的。也許治史的人都比較低調吧?
看他寫得這春雨後的小景:
雨後池上
宋代: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春天的雨後,水不會同夏天一樣變混的,而是會清澈如鏡,倒映著水邊的建築,更添靜美。偶爾吹來的春風,讓下垂的柳條嫋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灑向池中的荷葉,發出一片清脆悅耳的聲音(這個聲音實際上是不認真是聽不到的,噪雜的環境更不可能聽到,這就是襯託安靜)。
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清美、靜謐的環境,讓人讀來不禁也能感悟到那種安靜,不願意打破,甚至要屏住呼吸來靜靜欣賞。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
詩詞動、靜手法最為常用,以靜來顯動,或者以動來襯靜。
02、蘇軾的徒弟黃庭堅寫的詩一般傷感的挺多,這首稍微不那麼傷感。
雨、塵、花飛、溼、遠、近、地、天、閒就這麼幾個關鍵字,就串起來了。
雨過至城西蘇家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淨無車馬塵。
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溼,柳拂鞍韉綠色勻。
管領風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閒人。
這是寫得雨后街道小景,估計看到這小景他也有點」恨「自己挺閒吧?有點負春光吧?
遠看:那籠罩著都城的紫煙漸漸散去,再抬頭看天:晴朗的天空更加美麗。
近看:那在春天飛舞的花兒帶著水珠,居然把我衣袖打溼了,嗯,聞著挺香,紅中帶香。路邊綠柳輕拂馬鞍,綠色勻稱。
為了」不負春光「要好好賞這春景,自然要痛飲一番,但是但是我感覺有點閒啊,好」羞恥「啊!
你倒是終於」皮「了一次。
03、真是巧了 ,這徐俯是黃庭堅的外甥,是黃庭堅詩派的重要繼承人之一!《春遊湖》是其晚期詩歌風格轉換的代表作。
早期詩風受黃庭堅影響,崇尚疲硬,強調活法,要求「字字有來處」,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詩歌創作中力求創新,詩風趨向平實自然,清新淡雅,別具一格。
春遊湖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倒是有點繼承黃庭堅偶爾的」皮「之風格。
比如他這麼大歲數的人居然童心未泯,比如他居然問:雙飛的燕子啊,你們是幾時回來的?驚訝和喜悅心情自然沒得說了,當然那燕子肯定沒辦法回答他。
他又看到:岸邊桃樹枝條很漂亮,都彎下來到水面,那桃花是不是太像蘸水開放了?但是桃花不是那個柳樹可以」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那是因為春雨讓湖水上漲了,離桃花近了。於是倒映在水中,遠看融為一體。夾岸的桃花用「蘸」字非常妙。
「春雨斷橋人不渡」又呼應了」夾岸桃花蘸水開「,春水上漲把橋給淹了。
遊人正在彷徨怎麼過去時,突然一隻小船從綠蔭深處緩緩駛出。動中有靜,用小舟破靜。
「燕子雙飛」和」斷橋人不渡「,一天一地,天上的的燕子,地上的人,天成之作。
一是寫景在秀麗之外須有幽淡之致。桃花開、燕雙飛,固然明媚,但無斷橋,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實寫虛,虛實相生。小舟撐出柳陰,滿湖春色已全然託出。
04、除了上面那些出去看到春天來了,也有呆在家中看到春天的。
比如唐代的王駕。其妻陳玉蘭也有才氣,在王駕戍邊時,她製衣,並詩寄之云:「夫在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寄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全唐詩》錄存其詩六首,詩不多,但頗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兩首流傳很廣。
前者寫農村的春社勝景:稻粱肥熟,桑柘影斜,此時「家家扶得醉人歸」,真是一醉方休,痛快人心的春景圖。
後者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雨晴》,寫春雨後,從前明明看見過的葉裡花蕊現在卻沒了蹤影,此刻忽然注意到蛺蝶紛紛飛過牆去,於是詩人不禁懷疑「春色在鄰家」,寫得十分幽默生動,妙趣橫生。
雨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詩中」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有點像那個韓愈寫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風格,都是盼望著春天來,但是突然發現剛看到的春天之症狀居然不見了,這著急啊,然後就寫道」卻疑春色在鄰家「,風趣幽默。
05、宋代有名的詩僧志南寫得帶有禪之神韻的小景詩: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無史可考,他在當時文壇也不出名,但就憑藉這短短的一首《絕句》詩,以及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
清涼幽靜的美感:斑駁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輕巧的篷船、虯曲的杖藜、古樸的小橋和無事的老僧,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遊春圖。
禪就在古木中、溪水裡、篷船上、杖藜頭,在小橋東邊,在老僧心頭,在杏花雨中,在楊柳風裡,在那沾而欲溼的涼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裡,禪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絕句,就是詩!
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
03田園詩派中的春雨詩自然跟春耕、農家生活相關了。更接地氣。
01、楊萬裡寫田園詩用字樸實無華,但是詩境卻是深遠接地氣。誠齋體名不虛傳。
雨後田間雜紀
稻田滴水價千金,溪澗求分不肯分。
一雨萬畦都水足,卻將傾瀉作溪渾。
著重寫了一場雨後,稻田都滿了,溪澗都混到一起了。即使那田中水將清溪都弄渾濁了,那也是非常喜人的。豐收是田園人家永遠的期盼啊。自然這雨也許已經是晚春暮春之雨了。
02、宋代另一出名田園詩人,範成大同楊萬裡齊名的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 一。其語言也同樣樸實無華,但是寫景卻是手到拈來,頗有情趣。
春日田園雜興
宋代:範成大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這首跟楊萬裡的《初夏午睡起》異曲同工。頭兩句來點兒懶洋洋的環境描寫,後兩句都是睡一覺起來又滿足又無聊,對邊看著點東西,發呆。雖然季節不同,這種無情思的心緒一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土膏,指泥土滋潤狀,多場春雨過後,土地潤澤鬆動,萬草千花一下子草也綠了花也開了。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冬去春來,那些生命一直在蠢蠢欲動,在春雨的頻催之下,一晌間爆發,萬草千花燦爛。
03、周邦彥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
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春雨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山林中農夫扶著犁低聲說著話,花叢外面不時落下一隻白鷗。
想要檢驗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
塘中漲滿的春水,可以自由迴轉一隻小船。
全詩借春雨之事,寫耕人,寫沙鷗,寫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村人野老,農耕桑麻不必說,沙鷗自飄然有逸氣,野塘回舟亦安然獨立於塵世之外。故此詩於清新中隱隱透出一股逸氣。
周邦彥詞在藝術技巧上確實高出一籌。過去、現在、未來的景象相交錯,技法多變卻又前後照應,結構嚴密而又委婉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