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的妻兒

2021-01-14 宋韻京劇
點擊上面「宋韻京劇」   免費關注

  2、京劇視頻伴奏《四郎探母》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

  3、100個民間偏方,今後你會用得著

  4、張火丁演唱的《鎖麟囊》選段:春秋亭外風雨暴

  5、京劇視頻伴奏《楊門女將》選段:聽說是楊元帥為國喪命

  6、李世濟視頻伴奏《三娘教子》選段: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嘆

  7、【粉絲點播】薛亞萍演唱的《劉蘭芝》片段

  8、一組荀派演員演唱的京劇名段

  9、康萬生蘭文雲演唱的《遇皇后》《打龍袍》

  10、【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11、張火丁、遲小秋舞臺水袖身段展播

  12、蔣經國無法釋懷的女人——京劇名伶 顧正秋

  13、含苞待放-拍攝於60年前的戲曲紀錄片

  14、盧文勤-如何糾正演唱的發聲方法

  15、著名鼓師馮洪起老師教京劇司鼓 、 鑼鼓經。

   16、遲小秋演唱的《紅雲崗》選段:點著了爐中火

   17、遲小秋視頻伴奏《紅雲崗》點著了爐中火


荀慧生簡介

荀慧生簡介一般和他的戲曲人生分不開。

荀慧生生於1900年1月5日,字慧聲,而他的號是留香,在行業內使用的藝名是白牡丹。荀慧生祖籍是河北省的東光,開始的時候叫過秉超、秉彝的名字,最後才改名為荀慧生。荀慧生的演唱功力非常的深厚,而且他的戲路明顯要比其他人更加寬廣,在他的唱腔中,融入了青衣、花旦等多種形式為一體,同時還包含了小生和武生的技能,在當時發展成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也被稱為「荀派」的創始人。

荀慧生從小就被賣給了戲班子,從戲班子到河北梆子,再到最後以白牡丹為名到各處演出,荀慧生經歷了許多同齡人沒有經歷過的事兒,後來好不容易可以學到新的文明戲,也拜了王瑤卿為師傅開始學習青衣,可是卻被原來的河北梆子師傅找到合同上的漏洞,生生的再拖了兩年。直到後來和楊小樓等人一起演出,擔任刀馬旦,這才開始引起大家的注意。

荀慧生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的,就如他小時候艱苦的命運一般。在他大紅大紫之後,擔任了許多的文化職位,但是在文革期間,卻遭受了嚴厲的批鬥和打擊,不僅掛上了牛鬼蛇神的牌子,還被送到農場改造,改造時候的生活非常的艱苦,後來因為心臟病加上急性肺炎還是早早的去世了。

荀慧生的一生所演出的劇目不下三百多場,代表作包括《元宵迷》、《玉堂春》等劇目,同時也曾經兩次入選四大名旦,其餘在「三小一白」中的白指的就是白牡丹荀慧生。

下面這張就是荀慧生圖片,這個時期的荀慧生正值人生的頂峰,雖然說荀慧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可是他卻一如既往的堅持著對美好藝術的追求,並且根據自己的唱腔特點,演繹出了獨具特色的「荀派」,首先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就值得我們稱頌。

從這張荀慧生圖片中,我們也能看的出,其實荀慧生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他在戲曲方面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待弟子們,也都是非常嚴格的,力求能夠做到真正的完美。對於唱和念的要求可以說已經到了極致。他主要主張唱念兩者相結合,互相協調,就如荀慧生圖片中的本人一樣,儘量的做到表裡如一。

從荀慧生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身上那種獨立於世、卻又偏偏不肯向世俗低頭的高貴精神,在抗戰時期,荀慧生幾次和日本特務周旋,不管是拒絕給日本人演出,還是那種濃濃的愛國精神,就算是在文革時期,荀慧生也不曾向誰低過頭。他是倔強的,卻也是執著的。

別看荀慧生在圖片中是個英俊的小青年,若是裝扮起來,荀慧生的扮相還是相當有特點的。再加上對藝術的領悟和創新,既美又媚的人物形象就出現了。他總是希望每個角色都可以給人以美的感覺,這些我們也都能在圖片中看出來。他挺直的脊背,有神的眼睛,似乎都在傳達著自己靈魂的味道。在他的塑造下,尤其是將廣大婦女們的氣質和風格演繹的淋漓盡致。

荀慧生的妻子

偉大的戲曲藝術家荀慧生,演出了幾百場的戲,其中許多經典的劇目至今還讓人們印象深刻,荀慧生的一生都是跌宕起伏的,而他的婚姻其實和他的人生也是不謀而合的。其實荀慧生的婚姻也有些不幸的地方,不過還在最後的結局還是美好的。那麼荀慧生的妻子是誰呢?

荀慧生全家福

荀慧生的妻子說起來一共有三位。第一位荀慧生的結髮妻子就是吳春生,她是著名戲曲演員吳彩霞的第六個妹妹。說起荀慧生的這個妻子來,中間還發生過一些挫折。當時其實楊小樓等人想要撮合的是荀慧生和吳小霞,於是便找了個機會向吳小霞提親,可是她的父親吳彩霞卻覺得荀慧生的名氣不夠大,不捨得將女兒嫁出去。於是想了個辦法,將自己的六妹吳春生嫁了出去。後來經過時間的磨合,荀慧生和妻子吳春生的感情也算不錯,至少是相敬如賓。可是1945年的時候,吳春生生了兩個兒子後生病去世。

到了荀慧生的第二個妻子是一位叫蘇昭信的女人,本來蘇昭信是一個女大學生,出生也是富貴家庭,因為是荀慧生的戲迷,所以對荀慧生非常的敬仰,兩個人自由戀愛後結婚。但是四年之後,因為性格不是很合得來,便離婚了。

而荀慧生的第三個妻子,就是張偉君了。她一直非常的崇拜愛慕荀慧生,知道他有了家庭後也結了婚,可是卻一直關注著荀慧生的消息。後來兩個人因為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並且一直恩愛到白頭偕老。

荀慧生子女

荀慧生是我國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他一生創作並演出了不下三百場戲,又創造了風格新穎內容獨特的「荀派」唱腔。荀慧生的戲曲功夫底子非常紮實深厚,是史上難得的戲曲人才。後來又有後代將其精髓發揚光大。那麼荀慧生子女中是否有人繼承了荀慧生的藝術風格呢?荀慧生子女又都有怎樣的建樹?

荀令香圖片

在荀慧生子女中,荀令香是他的長子,開始的時候曾經跟隨過程硯秋學戲「程派」唱腔,但是雖然學了一些程派的戲,可是後來還是一直跟隨著父親荀慧生到各地演出。後來曾經在戲曲許願擔任過職位。並且編寫過書籍《荀慧生唱腔選集》和《我的父親和荀派藝術》等書。

荀慧生的第二個兒子荀令文,曾經學習過戲曲中的老生,但是後來卻沒有從事演藝事業,而是做著和演藝事業相關的行政工作,雖然並沒有繼承荀慧生的演藝事業,可是也算是和戲曲藝術相關的人員。

荀慧生子女中的唯一一個女兒,說起來並不是荀慧生的親生女兒,原來叫做張麗麗的她,是荀慧生的繼女,跟隨母親改嫁到荀家之後,將名字改為荀令萊。荀令萊雖然和荀慧生不是親骨肉,可是卻頗得荀慧生真傳,曾經出演過《香羅帶》等著名曲目的她,現在是國家一級演員。但是不幸的是在1990年,荀令萊因故在家裡被害身亡,實在是可惜可嘆啊!

另外在荀慧生第二段婚姻當中,又有兩子兩女。

網購免翻京劇曲譜請加微信:510161560,請註明:曲譜

相關焦點

  • 荀慧生的為人為藝
    有些藝人懼於權勢被迫前往,但荀慧生堅決不去,知道硬抗不行,便悄悄躲到天津一位友人徐先生家中,以養病為名,息影舞臺達一年半。他常言:「絕不與漢奸為伍」!這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荀慧生一向刻苦努力,對藝術精益求精。
  • 資料:荀慧生
    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罵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後被賣給花旦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淪為家奴,吃盡苦頭,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功練出了硬本領,唱、念、做、打無一不精。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藝名隨師常在冀中、冀東一帶農村市鎮唱廟會和野臺子戲。
  • 《荀慧生》劇情故事梗概
    荀慧生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電視劇《荀慧生》講述了這位京劇大師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生。  1906年六歲的荀慧生和父母逃荒來到天津。被生活所迫,父母把他和哥哥賣給了梆子藝人小豔紅學藝。一年之後荀慧生以「白牡丹」為藝名登臺演戲。荀慧生在天津,河北唱紅了。
  • 荀慧生的罕見劇照
    荀慧生《家庭革命》劇照      有人叫它《家庭革命》,也有人叫他《革命家庭》,劇中女主人公叫何名字不得而知。此為荀慧生唯一一張文明戲劇照。《丹青引》荀慧生飾楊雲有       《丹青引》首演於1927年,劇中荀慧生有邊唱邊畫的表演,在演唱八句西皮慢板的過程中,畫就一幅山水畫。
  • 倖存的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故居現狀。在菜市口東北角的山西街,還有這樣一處已修復好的故居,它就是舊時「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幼時家貧,七歲時隨父母流落天津,被賣給戲班學戲,其中飽受折磨。後來,荀慧生成名後,與梅蘭芳、尚小雲和程硯秋並列「四大名旦」,並形成了自己的獨有風格,被稱作「荀派」。
  • 荀慧生個人簡介
    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餘叔巖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    藝術經歷 :   1900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東光縣。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 8歲在天津首次登臺表演《雙官誥》。後隨侯俊山(十三旦)學梆子花旦。
  • 《荀慧生》分集劇情介紹(13--16集)
    荀慧生激動不已,他拿起蕭衝出房,飛奔而去……  荀慧生跑到吳彩霞家,他用力敲門。門開了,看門人告訴荀慧生吳彩霞已經帶著小霞走了。  荀慧生一臉茫然……  上海天蟾大舞臺許經理來京請京劇宗師楊小樓率永勝社赴滬演出。楊小樓應允,談到主力陣容時,楊小樓決定老生請譚小培,青衣請尚小雲,花旦請白牡丹。許經理連連搖頭。「既然楊老闆力薦,我看看戲吧!」
  • 月移花影留香何處——名伶荀慧生的故事
    在寒冬的日子裡去探訪像春天一樣的荀慧生,該是怎樣的感覺? 我們就在這個冬日踏上了尋荀之路。一路輾轉,從荀慧生嫡孫荀皓家,到國家京劇院四團唐禾香的排練室,迎著凜凜的風,感受荀派那妖嬈又明媚的風姿與風情。 其實,荀慧生是和冬有緣的。他在冬天出生,又在冬天離世。7歲,該是怎樣無憂無慮的年齡?
  • 肖復興:荀慧生和蕭長華的棗樹
    又去西草廠和山西街,是想看看蕭長華和荀慧生的故居。上一次來這裡,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想穿過教佳胡同,就可以先到西草廠。忽然看到西側一片高樓聳立,看院門上有「四合上院」的字樣,心想原來高樓也可以叫四合院,倫常都亂了套,名不副實就更可以習以為常。
  • 荀慧生故居四合院7500萬叫賣
    折合19.4萬元/平方米,而同類地區四合院價格約為10萬元/平方米羊城晚報訊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因沒錢維護,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故居本月15日在北交所掛牌出售,掛牌價格為7500萬元。根據項目介紹信息,荀慧生故居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山西街甲13號,已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86.4平方米,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出讓價約7500萬元。按建築面積算,折合每平方米19.4萬元。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該故居為典型的平房四合院布局。即進大門是三間南客廳,用以接待賓客或傳授技藝。
  • 京劇「名旦」荀慧生故居7500萬叫賣
    因沒錢維護,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故居15日在北交所掛牌出售,掛牌價格為7500萬元。   根據項目介紹信息,荀慧生故居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山西街甲13號,已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86.4平方米,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出讓價約7500萬元。
  • 戲說荀事:聽荀浩講祖父荀慧生的故事
    荀慧生不識數  荀慧生先生去世的時候只有68歲,他從7歲多開始唱戲
  • 弟子追憶荀慧生:循循善誘的嚴師 60歲仍練功
    荀慧生(左)與張正芳合影。張正芳《楊排風》劇照。「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荀慧生先生的戲,1961年正式拜師。」在她眼中,荀慧生先生一位循循善誘的嚴師,同時對自身的要求也很嚴格。荀慧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亦是荀派藝術創始人,「四大名旦」之一。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後人、學生、徒弟有吳素秋、趙燕俠、張正芳、劉長瑜、孫毓敏等多人。1968年,荀慧生辭世,距今已有50年時間。荀慧生曾演出大量劇目,唱腔委婉動聽,感人至深。
  •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薇華去世 為荀慧生徒弟(圖)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薇華去世 為荀慧生徒弟(圖) 2014-09-10 10:39:02李薇華是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徒弟,被荀先生稱為「學自己沒走樣的」。2000年曾為荀慧生的《釵頭鳳》《得意緣》等劇目音配像,使得這些久不上演的程派劇目得以在螢屏上與觀眾見面。  昨天,李薇華的女兒吳女士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說:「母親去年患了腸癌,經過治療後這一年情況良好,但前段時間身體又不舒服,住了三個多月的院沒能治好。」
  • 荀慧生大師的「三化三感」
    荀慧生老師常常提到一句名言:「永像第一次,保持三分生。」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說,不管你這齣戲演了幾百幾千場,永遠要像第一次演出一樣小心謹慎,充滿了新鮮感、創作感和試驗性。「三分生」是指在舞臺上切忌油滑和過份熟練,要把早已爛熟於心的臺詞及唱腔,以突發事件、毫無準備的方式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把觀眾感染到忘記了自己是在劇場看戲,而真正達到身臨其境。
  • 因沒錢維護 京劇「名旦」荀慧生故居7500萬叫賣
    因沒錢維護 京劇「名旦」荀慧生故居7500萬叫賣 地產中國網
  • 《文化》京城文化系列報導之117——倖存的荀慧生故居
    在菜市口東北角的山西街,還有這樣一處已修復好的故居,它就是舊時「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故居。荀慧生幼時家貧,七歲時隨父母流落天津,被賣給戲班學戲,其中飽受折磨。後來,荀慧生成名後,與梅蘭芳、尚小雲和程硯秋並列「四大名旦」,並形成了自己的獨有風格,被稱作「荀派」。
  • 民國時期著名戲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創造的舞臺角色為何能深入人心
    1、荀慧生的生平經歷中國京劇旦角行當中荀派藝術流派的創始人荀慧生,原是唱河北梆子出身的,後來改唱皮黃(京劇),在這點上,沒成名之前頗受人詬病。荀慧生幼年出身農民家庭,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將他與兄長荀慧榮賣到了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沒想到這小桃紅性格古怪,癖好不雅,慧榮不堪受辱,被欺負後第二天就逃走了,慧生獨自逃回了家。之後,荀慧生又被賣給了十三旦傳人龐啟發為徒,在龐家學徒期間,受盡了苦頭,和家奴並無二致,遭受打罵更是家常便飯。
  • 四大名旦荀慧生愛吃當地特色!天津麻花、北京炸醬麵、江南醉蝦!
    而在民國時期所有的角色裡面,最著名也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和荀慧生。而荀慧生便是荀派的創始人。荀慧生幼時因為家貧,父親為了生計,只好將他和哥哥賣進了戲班子。他從小學戲,冬練嚴寒,夏練酷暑,稍有不從便會招來班主的打罵責罰,後來他的哥哥因為忍受不了這些,設法逃走了。可小小的荀慧生沒有那麼幸運,只能留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學成了真本事,成了真正的臺柱子。
  • ...河北東光是我家」|戲曲|大運河|張景明|木板大鼓|荀慧生|京劇
    滄州歷來戲風頗盛,京劇、評劇、梆子等各劇種都很流行,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就是滄州東光縣人,他到天津學戲,走的就是大運河。如今東光縣建有荀慧生紀念館,滄州市區建有荀慧生大劇院。滄州還有一種民間藝術叫木板大鼓,唱詞簡練,鏗鏘有力,曲調蒼涼激越,又沉鬱渾厚,有專家說它是「京韻大鼓的母根」。全媒策劃《行走大運河》我們今天就到滄州聽一聽運河沿岸的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