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最美的古詩詞,人們往往想到李商隱、李清照、蘇東坡、晏殊,還有這幾年風頭正勁的納蘭性德。的確,他們是美,在某一方面寫出了美的極致,但要評最美,卻很難說誰能說服誰。
有一首例外,這就是《詩經》的第一首:《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她有「四美」。
美在經典。
中國的傳統經典有很多,但經典中的經典是「四書五經」,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而《詩經》排在五經的第一位,《關雎》排在第一位的第一首。自古以來,沒有讀書不讀「四書五經」的,沒有談詩不談《詩經》的。自然,《關雎》是繞不開去的。
美在自然。
人之初,性本善,最美的心是人剛出世時的赤子之心,因為她天然去雕飾。《關雎》誕生於文藝創作的自發時代,人類的孩童時代,沒有那麼多理論支持和思想束縛,甚至作者是誰都不知道,就這樣口口相傳,自然而然地流淌下來。是山澗的水美?還是大江的水清?一目了然。
姜夔對此的評論很到位:「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詩有四種妙處:「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三百篇美刺箴怨皆無跡,當以心會心。」《詩經》的抒寫自然無痕,屬於最高等級的妙處。這也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不信,去看看天下最好的書法《蘭亭集序》和《祭侄文稿》,一氣呵成、自然天成才是真情所系。
美在共鳴。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的詩思想純正,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跟人說的,人人可誦,人人可思。朱熹認為:「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歸於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從中獲取屬於自己並且屬於人類的共同價值。
「窈窕淑女」,可以是美女,可以是財富,可以是權位,也可以是清靜無為。她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在追求的道路上,有心靈的折磨,有刻骨銘心的痛,一樣的心路歷程,卻有千百樣的現實表現形式。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有人說這是追求的過程,也有人說這是追求到手的快樂。其實,她是一面鏡子,成功的人看到了快樂,失意的人看到了奮鬥的艱辛,但都屬於孔子說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總之,每個人都可以從中觸摸到內心的最深處:「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美在音律。
內在的節奏和韻律靠心靈去傾聽:發現美——欣賞美——想念美——追求美——享受美,自然萬物、四時節候是這樣節節生長和落幕,人的一生何嘗不是這樣?
外在的音律靠嘴巴誦讀去感受:「雎鳩、之洲、參差、輾轉」,是雙聲;「窈窕、左右」,是疊韻;「關關、悠哉悠哉」,是疊詞;「流之、求之、採之、友之、芼之、樂之」,是循環往復,一詠六嘆。
這樣的節拍和情韻,只要用心誦讀,定然能有真切的感受。不信,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