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壇小學實驗學校有60多個興趣班可供學生選擇。
在惠城區各中小學校,美術、音樂等「小三門」變得越來越重要,逐步跟「主科」持平了。近年來,惠城區教育局實施「藝體2+2」戰略,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成效顯著,各學校不斷完善美育課程體系,開設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課程,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
日前,記者走訪了中建麥紹棠學校、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第二十九小學、南壇小學實驗學校這4所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見微知著,一睹惠城區開展藝術教育的風採。
中建麥紹棠學校:
模塊化教學,推出14個藝術課堂
每周一上午,是中建麥紹棠學校的美術模塊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上中國書畫、創意黏土,還是剪紙、水彩畫等;每周三上午的音樂模塊課同樣如此,有小提琴、葫蘆絲,還有拉丁舞、尤克裡裡等課程供學生選擇。
走進該校的美術和音樂模塊功能室,濃厚的學科氛圍,標準的寫生桌椅、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無不體現了學校對藝術類課程的重視。作為惠城區首批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之一,該校創新教學課堂模式,「模塊化序列教學」課程改革應勢而生,經過4年多探索和發展,逐漸成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項目。
該校「模塊化序列教學」打破傳統授課模式,遵循「教師能教,學生想學」原則,增建中國書畫、色彩油畫棒、剪紙、摺紙、卡通漫畫、創意黏土和水彩畫等7個美術模塊功能室,及小提琴、葫蘆絲、古箏、中國舞、拉丁舞、尤克裡裡和合唱等7個音樂模塊功能室。為適應「模塊化教學」需要,學校還添置了藝術教育專用設備,為藝術教育的實施提供物質保證。
為不斷提升藝術教學課堂質量,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多次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定期組織經驗交流等。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不斷提升課堂質量,藝術教師每學年每人要上一節匯報課進行交流,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定期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家長開放課等。「學校已開發了一系列模塊教學校本教材,有拉丁舞模塊教學、尤克裡裡模塊教學、剪紙模塊教學等。」
該校還將社團活動正式列入課表,作為「模塊化教學」擴展,豐滿藝術教育靈性。在每學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上,包括舞蹈、合唱、葫蘆絲、鋼琴、小提琴、舞臺劇、書法、漫畫、油畫棒等,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
每位學生都有相應藝術拓展課
走在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一樓和二樓走廊上的「東江娃」少兒民間藝術作品展,展覽著學生課堂製作的美術作品,校園裡洋溢著濃鬱的藝術氛圍。該校在構築「課程育人蘊『三生』,立德樹人育文明」課程改革中,加強各類藝術、美育等拓展類課程的開發,全校每位學生都有相應藝術拓展課,並通過學分考核、各種藝術類活動及比賽納入學生綜合評價。
如何讓全校每一位學生都有相應的藝術拓展課?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是通過豐富課程和學科整合,引領學生走進藝術殿堂,提升美育教化功能。學校注重藝術基礎課程開設,藝術課程覆蓋面達100%,並在逐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大藝術」教學理念,通過學科間相互滲透,多角度、多方位傳遞美育教育理念,逐漸營造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例如,開設《晨誦》《午書》《暮樂》等「三生」教育校本課程:早上校園裡響起琅琅書聲;午間在教室裡練習書法;傍晚時分演繹著各種樂器。其次是依託「藝術節」,創設藝術實踐環境。「金榜山」杯校園達人秀科技節和「六一」民族文化節,是學校品牌項目,也是學生每年最期待的校園活動之一。
學校還藉助社團豐富藝術實踐活動。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發出招募令,鼓勵學生參加社團,並組建《金榜鳳鳴民樂團》《合唱團》《書法社團》《國畫社團》《編繩社團》等特色社團。每周至少4個課時的固定教學時間保證了社團和興趣小組如火如荼地開展。值得一提的是,社團都有外聘老師前來給學生上課,學校建立了一支卓有生機的藝術專家指導團,成員有惠州學院的藝術專業教師,有專業藝術輔導機構的專業教師以及藝術領域的專家,還有民間技藝傳承技師等。
第二十九小學:
把書法教育全方位融入育人全過程
走進第二十九小學,在學校走廊上、教室牆壁上,隨處可見學生書法作品,校園裡處處瀰漫墨香。學校還設有書法專用課室和書法社團兼書法活動室,學生們每天在這裡端坐執筆。
該校自2016年9月開辦以來,提出「和美」氣質教育,歷經4年探索實踐,把書法教育全方位融入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各環節,努力打造書法教育的區域品牌。
從書法特色項目到書法特色學校,書法文化得以傳承發揚。該校2018年榮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成果」二等獎,是2019年全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成果交流活動發言單位之一;先後承辦惠城區書法骨幹教師培訓活動及惠州市書法骨幹教師培訓。
如今,該校已建立獨具特色的書法校本課程體系。全校一至六年級每周一節書法課,作為校本課程編入課程表;每天開展10分鐘午間練字,進行午練鞏固;組建書法興趣社團,每周開設一節毛筆書法課,安排專職教師或有書法特長的教師上課等;同時,注重修煉內功,打造書法教學優秀隊伍。
葫蘆絲是該校另一大藝術特色項目。從2017年起,該校就在中高年級逐步開展「葫蘆絲進課堂」,從三年級開始,每周設置一節葫蘆絲課。學校還建立多元的葫蘆絲教學溝通平臺,如利用家校通布置作業、建立微信群分享交流、小程序打卡等,加強學習交流及家校溝通。學校還通過每學期末組織班級葫蘆絲比賽、定期舉辦「小葫蘆大舞臺」等活動,為學生創設展示平臺,一批批多才多藝的葫蘆絲「小達人」脫穎而出。
南壇小學實驗學校:
藝術氣息溢滿校園,學生特長得以施展
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壇小學實驗學校在「讓每一個孩子在校園裡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指引下,不斷彰顯藝術教育辦學特色,不僅有快樂靈動的音樂課堂,也有豐富多彩的「南實八節」,還有彰顯個性的興趣班,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特長得以施展,藝術氣息溢滿校園。
音樂課堂是藝術教育主陣地,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該校從創新藝術課堂實踐著手,把藝術教育的主根扎在課堂教學之中。2013年合唱教學進課堂,如今班班有合唱隊,年年有合唱節;2015年豎笛教學進課堂,逐步形成豎笛教學特色,每學期末都會開展精彩紛呈的豎笛展示活動;2016年奧爾夫音樂教學進課堂,包含了語言、體態、律動、歌唱、樂器演奏等綜合藝術形式,深受學生喜愛;2019年尤克裡裡進課堂……這些特色課程進入課堂,讓音樂課教學充滿活力。
說起該校「南實八節」,學生們總會興奮地跟你聊起很多。三月遊戲節、四月誦讀節、五月音樂節、六月嬉水節……這些節日,讓校園生活多姿多彩。
每周二、三、四最後一節課,是該校的興趣活動課,全校學生根據興趣特長選班上課,有中國舞、中國畫、合唱等60多個興趣班可供學生選擇。長時間專業訓練,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惠州市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中,該校連續獲得四屆一等獎;在廣東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該校的舞蹈節目《麒麟戲鼓》《我要飛》《苔》分別榮獲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一等獎;在廣東省中小學生行進打擊樂比賽中,該校行進打擊樂隊蟬聯三屆一等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塗堅 通訊員謝嘉欣 何健雄 李永飛 陳映 肖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