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湖南美術館美育課堂第十四講《走進王憨山的藝術人生》在該館一樓展廳舉行。
相關連結:推介湖湘藝術名家名作 王憨山藝術展亮相湖南美術館
紅網時刻10月14日訊(記者 袁思蕾)今天,湖南美術館美育課堂第十四講《走進王憨山的藝術人生》在該館一樓展廳舉行。
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龔旭東,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湖南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蒲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湖南省工筆畫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王志堅應邀出席,暢談自己眼中的王憨山及其作品,解讀王憨山作品的美學價值。活動由湖南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魏懷亮主持。
「王憨山是給中國畫現代化轉型帶來啟示的人。」龔旭東對王憨山的價值和地位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看王憨山的畫,絕對不能忽視那些題畫的詩文,不能忽視那些充沛的、飽滿的、富有人性的情感。龔旭東認為,王憨山的畫保持了文人本色,從他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磊落不平之氣、孤獨孤憤之心,苦難對於王憨山來說,是一種進行藝術超越升華的燃料,他對藝術堅守、追求、探索、創新的精神,是可貴的,也是觸動人心的。同時,在王憨山的畫作中,存在著一股雄強之氣,這股氣通過文人傳統結合中國民間藝術傳統的方式表達出來。在王憨山獨特的藝術處理下,他的畫作呈現出「重,拙、大、厚」的特點,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達到了「得其意,忘其形」的藝術境界。
嘉賓現場暢談自己眼中的王憨山及其作品,解讀王憨山作品的美學價值。
活動現場。
「王憨山在湖南走出了與眾不同的藝術發展道路。」李蒲星認為,王憨山屬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一位藝術家,當其他藝術家在追求榮譽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走市場化道路。在王憨山的作品中,筆墨語言、生活氣息、人生情趣皆有,可以說,王憨山把中國繪畫藝術所追求的內在品味發揮得淋漓盡致。王憨山在繼承文人畫傳統的同時,將筆墨趣味轉化為筆墨的視覺張力,凸顯了作品的視覺張力,推動了中國文化審美,探索了中國美學的現代化道路,對中國美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退休之後,他真正進入了自由創作狀態。」王志堅回憶起自己所認識的王憨山,並認為王憨山是一位有血有肉、情感豐沛、有文人氣概的藝術家,他的一言一行都詮釋著自己對於繪畫、對於創作、對於美的專注和追求。「二分寫字,二分畫畫、六分讀書,畫家要做到功夫在畫外」,王憨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人生態度、學養積累、藝術追求等各個方面,對當下新一代藝術家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走進王憨山的藝術世界,可以將這次展覽作為一場入場券。」魏懷亮總結表示,這次展覽不光展出了王憨山的部分寫意花鳥畫代表作,也展出了他少為人知的山水畫稿、書法作品、人物速寫稿、創作草圖與文獻資料等,目的就是想以多方面的視角展示先生崇高的思想、豐厚的學養、嚴謹的治學態度與辛勤求索的藝術歷程,讓人們真正走進王憨山的藝術世界和他的藝術人生。
「湖南著名美術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藝術展」於9月27日在湖南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分為「不辭日暮重抖擻」「田園宰相」「困而知之」「魚為奔波始化龍」4個部分,展出的230餘件精品力作和藝術文獻以多視角展示王憨山的藝術人生與藝術歷程。今天舉辦的美育課堂是與此次展覽配套的公教活動,目的是充分利用美術館的館藏和展品資源,圍繞原作開展美育課堂,與更多觀眾共享課堂資源,並通過活動讓藝術大家進入公眾視野,促進公共文化教育工作的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