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紅色印記的梁弄大糕
橫坎頭村成為「重溫紅色經典」的熱門景點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
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航拍圖
浙江在線7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偉芬/文 姚群 石怡鋒/攝)盛夏時節的餘姚市梁弄鎮,在雷雨之後的雲蒸霧繞中,群山若隱若現,四明湖倒映著千山綠意。
這個革命老區有眾多紅色革命遺蹟,記錄著烽火硝煙年代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四明山下的橫坎頭村,位於餘姚梁弄鎮核心區,素有「浙東紅村」之稱。
2003年初,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橫坎頭村慰問「三老」人員,鼓勵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負習近平的諄諄囑託和殷切期望,十多年來,橫坎頭村走出了一條紅色旅遊帶動綠色發展的致富新路。
2018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了一封信,勉勵他們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幹實幹,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一年多過去,山鄉再一次迎來巨變——在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門口,一輛輛大巴首尾相連,一波波遊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
不一樣的梁弄大糕
跟著紅色旅遊團走出餘姚
馬先生家就在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斜對面,中間僅僅隔著一條馬路。
他不曾想到,那些聽老一輩講了無數次的戰爭故事,有一天會和自己相關。
他曾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在餘姚的城和鄉之間穿行,一點點看著家鄉道路拓寬,城市高樓起,鄉村換新顏。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回信,橫坎頭村成為「重溫紅色經典」的熱門景點,「每天有兩三千人到村裡來遊覽,都是開著大巴車來,以前省內居多,現在外地的多起來了。」
看著這些變化,馬先生動起心思,自家房子就在景點門口,何不嘗試賣梁弄大糕?於是,他辭去了公交司機的工作。
在家門口賣了一年多大糕的他笑眯眯地說,生意還不錯,收入比之前高了不少。
梁弄鎮自古以來是甬紹平原進出四明山腹地的交通要道,由於街弄多故而得名諧音「梁弄」。大糕這種充滿煙火氣的弄堂美食如今發展壯大,當地形成了特色大糕一條街。一盒盒帶有紅色印記的梁弄大糕,隨著重溫經典的紅色旅遊團走了出去,成為了頗受歡迎的伴手禮。
篩粉、上模、加餡料、印字、開蒸這套動作,個子小小的黃薇做一次,不過三分鐘而已。十六塊豆沙餡的梁弄大糕再上鍋蒸幾分鐘,就能出爐。
黃薇老公家祖祖輩輩做大糕,當年一直在弄堂小打小鬧。
坐擁家門口紅色景區資源,是不是能結合本地特色農產品做些什麼?黃薇說自己一家三位黨員,媽媽更是一名有著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前幾年梁弄的紅色旅遊發展起來,直覺告訴她,黨建結合本地特色,應該會有市場。
今年34歲的她在2015年底,辭去稅務局的工作,開始跟著公公學做梁弄大糕。
黃薇想了很多創新的法子。老底子的梁弄大糕墊的是粽葉,只能保存兩個小時。隨著紅色旅遊越來越火,外地的遊客想帶回家贈送親朋好友。於是,黃薇家把粽葉換成了食品保鮮紙。這一開始被質疑的創新,現在被很多大糕店效仿。
看到黨員活動很多,黃薇和老公構思把「紅色文化、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封回信」等印在大糕上,結果很受歡迎。黃薇還在口味上創新,豆沙餡、糖桂花、榴槤等,「有裡有面」的特色大糕賣出了好價錢,「前幾年一盒賣25元,現在賣40元。雖然我們家稍微要貴一些,買的人還是挺多的,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三百多盒。」
她還在樓上開了一個能容納100人左右的DIY工作室,遊客可以體驗做一盒梁弄大糕,吸引了很多人。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特色富民」是如今梁弄鎮的真實寫照。2018年梁弄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60.4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了三萬元。今年上半年,已經有超過77萬人次的遊客來到紅色梁弄打卡。革命老區裡眾多平凡人家的日子像梁弄大糕一樣,蒸蒸日上。
革命老區公路拓寬
民宿經濟成致富亮點
從梁弄鎮出發沿著滸溪線前往大嵐鎮,一路都是蜿蜒的盤山公路。「山在霧之上,霧在山中間」,公路盡頭的柿林村依山而建,房子外牆大多用紅紫色的石頭砌成,村前屋後栽種著柿子樹。
這個時節的柿子掩藏在茂盛的葉子之間,還是青翠的綠,等下一個季節變得紅火。
不遠處是丹山赤水景區,村子裡黑瓦木屋間的一個四合院裡,是中共餘姚四明山第一黨支部紀念室,裡面陳列的蓑衣草鞋青瓷碗,記錄著革命火種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生根發芽。
擺在角落裡的童車,以及院子上晾曬著的衣物,又讓曾經的四明山第一黨支部,充滿著生活的氣息。
景在村裡,村落亦是景。沿途各具風情的民宿、茶園,吸引著八方來客。
沈亞紅是一名茶二代,家裡有幾百畝茶園。20年前她接過父親手中的茶廠時,因為交通不方便,要把茶葉賣出去,很難。沈亞紅除了找人帶貨,還專門僱一輛車,送茶葉給餘姚、寧波、杭州、上海的客戶。
「現在不僅我,店裡的小姑娘都有車,茶葉一做好就能送下山,畢竟茶葉一天一個價。」沈亞紅說。
沈亞紅已經把茶廠的產值從一年30萬元做到了四五百萬元。
大嵐鎮的2萬餘畝茶園,光是今年上半年的春茶產量就有449.45噸,產值近2700萬元。大嵐鎮還先後引進黃觀音、白茶、黃金芽、「中茶108」、「龍井43」等優良品種450畝。
除了茶廠,沈亞紅還經營一家以茶為特色的民宿——老沈家茶宿。試營業一個月,茶宿吸引了很多新顧客。
最初只想打造一個以茶會友的據點,因為交通便利,卻有了意外的收穫。道路修好後,這裡和城市不過一小時車程而已。
自從崎嶇的山路澆築上柏油,地處四明山腹地素有「高山臺地之最,諸水之源」之稱的大嵐鎮,用旖旎的風景吸引了一波波慕名而來的遊客。
城裡人喜歡這裡:春日裡櫻花爛漫,夏季是避暑勝地,秋天滿樹紅柿可釀酒,冬天萬畝茶園白雪皚皚。
縱觀整個大嵐鎮,一大批融合著大嵐地域元素的特色民宿正在湧現,如以藝術寫生為特色的四明山書畫院、以茶文化養生為主題的錦谷園;以農耕體驗為主的不二谷生態農莊等。整個鎮共擁有民宿、酒店、農家旅館共計32家。
大嵐鎮如今道路通達,景美民富,生態旅遊業正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