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新會故事,來聽新會人說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在記憶的長河裡的吉光片雨,新會的城市化行進軌跡始終堅穩而富有詩意。

2020年,11月16日,珠西樞紐江門站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從千年古郡到灣區樞紐,江門站的開通在新會發展歷史篇章裡,註定能抹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在新會普通老百姓的視角下,樞紐,究竟意味著什麼?她為新會人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今天,鳳凰君有幸與幾位新會發展的同行者對話,讓他們來與大家分享,新會的一些事一些情。

聽新會故事 醇美溫厚的人文文化

新會,古稱岡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扼粵西南之咽喉、據珠三角之要衝、瀕臨南海,毗鄰港澳。

所謂「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新會,把許多民情風物印記在這座城市中。

新會老照片

熟悉的新會話、獨特的風俗、古老的建築,像梁啓超、陳白沙、陳垣等諸多名人,再到小鳥天堂、圭峰山、學宮、崖門古炮臺等名勝之地,見證一代代新會人成長。

作為城市心臟的所在,會城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在舊市府(現星匯廣場)一帶,是老一輩新會人心中最繁華的「省城」。

新會華僑大廈

在北園新村住了30多年的「老新會」黃伯,以前總帶著孫女到盆趣園餵金魚;每逢春節,還會到人民會堂旁買鯉魚燈,成群穿街過巷「遊燈」的畫面記憶猶新。

新會魚燈

如今,改造後的新會中心園林區除了是是黃伯這些「80後」的休閒活動區域,還是一個有歷史印跡的「打卡地」。龍眼樹下老年「私夥」band隊、大媽廣場舞等一派熱鬧景象,更是承載著一代代新會人的集體回憶。

不知道當年餵金魚的你,還記不記得坐過人民會堂門前的石獅子?

產業發展聚集 「新動能」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關鍵。一直以來,古典家具、新會陳皮、小岡香、五金不鏽鋼四大傳統特色產業是新會區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會區也因此獲得「中國陳皮之鄉」、「中國古典家具之都」、「中國香業產業基地」、「中國不鏽鋼製品生產基地」等國字號榮譽。

新會古典家具城

近年來,新會區傳統產業更交出一幅幅豐收的圖景。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四大傳統特色產業經營戶超6000家,實現年產值超200億元,相關從業人員超20萬人。

2019年,新會區生產總值806.22億元,以7.1%增長率排名全市第一。同年,新會區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9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86位,經濟實力十分強勁。

除了做強做優傳統特色產業,新會區全力發展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逐步明顯。

新會港碼頭

狠抓工業立區,在全市重點打造五大萬畝園區,其中有3個位於新會——深江產業園、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隨著一個個工業園區在葵鄉大地拔地而起,新會在產業體系、產業新平臺和科技創新上同步發力。

放眼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新會可以說是集聚了嶺南文化的獨特樣本。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新會以旅遊業為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口,加大文旅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加快打造「+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新興產業。

圭峰山風景區

如目前樞紐新城引入的都市文旅中心項目,將區域打造成新會的一個新中心地標,助力區域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

交通配套全面升級 區域發展一步騰飛

新會臨江濱海,腹地縱深廣闊。隨著城市的發展,新會交通建設,更可謂「飛」一般速度。

1982年10月,睦洲三牙大橋竣工通車,橋長151米,是當時新會最長的公路橋梁。

1985年,全縣公路達95條,總長600多公裡,解決了10鎮以橋代渡問題。

1995年2月,會城河綜合治理工程打下了第一條樁,拉開了會城河的覆蓋工程。

昔日的會城河 圖源網絡

1996年開始,新會掀起了以「四路三橋一港口」為重點工程的交通建設新高潮,共興建8項工程,初步建成以高等級公路為主的,公路水路相互銜接的立體交通網。

新會大道(南環公路)通車 圖源新會僑報

1999年,歷時五年改造覆蓋的會城河,終變成了如今這一條連接南北兩區雙向六車道的岡州大道。

岡州大道 圖源見水印

近9公裡的岡州大道下面,被埋藏的會城河就像一個被封印的傳說,屬於它的故事真系「三日三夜都講唔曬」。

曾家住「河南」的鐘仔,對會城河的記憶又愛又恨,「我都算見證住會城河消失,但有時行系岡州大道我都會諗,如果會城河還在,那現在這裡都有一河兩岸的即時感,只可惜當年真系臭不堪聞啊。」

由舊時的簡陋泥沙公路,到現在的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鐵、快速幹線、萬噸級航道於一身的多維度「大交通」建設格局,必將助力新會區的快速發展。

江門大道-東甲立交

在2019年公布的江門市東部城市帶發展規劃布局中,新會最受矚目的標籤就是「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作為珠西樞紐新城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江門站於昨日正式開通運營並投入使用。

江門站(江門日報記者周華東 攝)

作為廣東省第4大軌道交通樞紐,江門站將匯集深茂鐵路、廣佛江珠城際、廣珠鐵路、廣珠城際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等多條軌道交通,建成8站臺20條線的規模。

未來,途經江門站的多項重點軌道工程,不但把新會與陽江、茂名、湛江緊密聯繫在一起,還能讓新會直接對接北上廣深。

近年來,新會打造「三縱」(銀洲湖、江珠、新臺)「四橫」(沿海、中開、中江、鬥恩)高速公路網,不斷縮短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距離。

搭上鐵路時代發展快車的新會,依託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與粵港澳周邊地區將實現更廣泛的商務交流和發展。

躍升「城市中心」 樞紐新城來日方長

依託珠西樞紐江門站,被賦予「珠西中央活動區城市客廳」、 「江門南部公共中心」定位的珠西樞紐新城是江門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門戶擔當」。

珠西樞紐新城位於新會區主城區南側,北至新會大道,南至銀鷺大道,西至民和路,東至江門水道,區域總佔地面積19.6平方公裡。

其中,樞紐新城核心區範圍約2.7平方公裡,以江門站為中心,東至軌道交通產業園,南至厚德路,西至啟超大道,北至南湖路,區域規劃總人口規模約17萬人。

珠西樞紐新城規劃圖 圖源見水印

很多人會問:樞紐新城到底有沒有發展潛力?配套方面有哪些王牌設施?

樞紐新城發展實力首張王牌,必定是江門站的落成。這也是樞紐新城建立起來的根本原因。

江門站的建成開通,將與全國鐵路網形成互聯互通,並配套有長、短客運,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並溝通樞紐新城與銀湖灣濱海新城等地。路通了,自然會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暢通。

近年來,碧桂園、博富、富力、美的、駿景灣、保利等高端房地產項目相繼在樞紐新城落地建設,用優質配套的「小齒輪」帶動區域發展的「大齒輪」。此外,片區還加快樞紐新城公共配套,提前布局一批教育、醫療、休閒等設施。

教育方面,有尚雅學校、梅江小學,文華小學、廣雅學校、實驗幼兒園(在建),片區規劃中也預留了多處包括小學、初中、高中等教育用地;

醫療方面,新會區中醫院(新院)選址三和大道西側,新會體育中心對面,佔地面積約150畝。中科健康創新生物產業園建設得如火如荼;

商業方面,已建成有新會萬達廣場、美吉特廣場,大潤發等大型商業服務配套,而備受關注的文化商業廣場、悅泰珠西金融中心、江門農商銀行總部大樓等,均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文化方面,規劃有樞紐新城體育公園、柑葵溼地等重點公共配套設施,而片區周邊有梁啓超故居、小鳥天堂,茶坑塔等豐富的自然文化歷史底蘊景點。目前,樞紐新城發展框架基本成形,隨著各項服務配套設施的逐步推進和建設落成,相信新城的建設將注入更多的活力與魅力。

城市更新

開啟城市發展新裡程

城市品質的提升,當然離不開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作為一個城市有機發展的手段,並不是短時間內的大規模更新。

2018年,新會區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八大行動工程,累計投入75.4億元,推進城市品質提升、提檔、提質、提效,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如打造新會中心園林區、建設口袋公園、路面「白改黑」工程、市場改造、增設停車場、中心城區打造交通循環等顯而易見的提質成效,真正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

新會中心園林區

改造後的社區容貌 圖源新會微區長

隨著城市更新步伐逐步加快,新會城區一大批村落迎來改造。包括舊城區永安村、普華坊、城東村、泗丫村,圭峰片區奇榜村、沙崗村、都會村、大滘村等。

部分舊改區位圖

一門三窗,紅磚青瓦,隨著佳兆業、融創、泉林等房企介入這些舊村改造,村民住上新房子指日可待,與此同時,徵地補償分紅也讓他們對「一夜暴富」刷新認知。此外,天馬村、天祿村將打造成為自然與文化相融合、具有新會特色的城市近郊休閒旅遊區;潭衝村打造成為城市近郊休閒旅遊精品線路;群勝村打造成為葵林生態綠島;

以上種種,僅是新會區城市提質工程和成效中一小部分,但可預見新會區的未來發展充滿逸趣和美感。

鳳凰君有話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不僅要重視速度,更要考慮群眾感受。

在城市發展力求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讓居民提升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更是關鍵。

同熱愛這片土地的小編,也是土生土長的新會人,跟這座城市都算是「睇住佢大」。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趟理想快車,一定通往充滿新生活曙光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新會人離不開新會陳皮
    當你開啟一箱或一袋久放的新會陳皮時,一陣濃香芬芳撲面而來,讓人舒適不已。新會陳皮有較高入膳、入方的價值,食用新會陳皮已變成一種獨具一格特色文化的風俗,有深厚的鄉土氣息,釋放著陳韻的鄉土文化,生活一一離不開新會陳皮。
  • 新會陳皮「道地」特性:離開了「新會」,就不是「新會陳皮」?
    入秋以後,廣東新會地區又迎來了每年新會柑的採摘季節。雖然今年新會地區的柑橘減產嚴重,但絲毫不影響消費者的熱情,各種大車小車魚貫而入,新會的各個柑場依舊熱鬧不減。本期文章就不寫新會柑的盛況,而是針對近日老李文章中提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例如新會陳皮的「道地特性」問題。
  • 新會陳皮鑑別方法:怎樣辨別新會陳皮真假?
    十添一老樹陳皮本期將從陳皮產地、工藝年份、價格三方面來給大家講解如何辨別新會陳皮真假。歷史記載,廣東人柑取皮由來已久,早在近1000年之前的宋代,新會陳皮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至明清兩代,更行銷全國,乃至南洋和美洲等地區。
  • 新會各鎮名來源,作為新會人你都知道嗎?
    幾年前在新會網際網路上有一段流傳甚廣的話:「新會有個洲,叫睦洲…新會有道門,叫崖門…新會有條江,叫三江…新會有隻馬,叫天馬…新會有攤水,叫雙水…新會有堆沙,叫沙堆…新會有個坑,叫茶坑…新會有個堡,叫七堡…新會有口井,叫古井…新會有座山,叫圭峰山…新會有座城,叫會城...」 ‍
  • 原來新會人是這樣過年的
    說到新會 很多朋友都說「新會人太懶了」 去那裡你會被傳染到不思進取的 山清水秀 美食珍饌 地傑人靈 新年即將到來,那麼新會人又有哪些習俗呢?
  • 自駕江門新會,玩轉小鳥天堂和陳皮村!
    有些人說,這麼小的小朋友,看完也不會記得的,帶出去就是折騰。(在她眼裡,禽類都是鴨子) 這些小小的細節,就是這一次旅程裡的收穫!
  • 新會陳皮產區排名詳解,新會陳皮哪個產區最好?
    有些人有收藏陳皮的習慣,陳皮,自然要數新會的質優,功效大。那麼,新會陳皮哪個產區最好?今天就告訴大家新會陳皮產區排名究竟如何。新會陳皮產區排名詳解新會陳皮自然用的是新會柑,新會柑又稱新會廣陳柑或陳皮柑、新會大紅柑(學名茶枝柑),系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著名土特產
  • 新會陳皮逆境復甦
    保花期 臨時工補位搶農時  「柑樹開花了,肥料也準備好了,工人卻回不來。」春節期間,梅江莊園1100多畝柑樹陸續開花,潔白的柑花壓滿枝頭,散發出幽香。面對這暖春的美景,柑園負責人陳柏新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柑園50位固定工人全部來自雲南。通過老鄉帶老鄉的方式,他們在這幾年裡陸陸續續離開家鄉,來到新會。
  • 【灣區樞紐 新會啟航】建設改革開放的「新會窗口」...
    廣東中車依託「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 這一年來,新會區圍繞「興業惠民、治吏簡政」的要求,以「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為依託,全面開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新徵程,傾力建設展示江門改革開放成就的「新會窗口」,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正在葵鄉生動地實踐: 3個萬畝園區納入全市重點打造的5大平臺,經濟開發區、軌道交通產業園
  • 正宗新會陳皮產地哪裡最好?教你挑選正宗新會陳皮
    新會柑正宗新會陳皮產地在哪裡新會種柑早已有七百年了,憑著其與眾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歷年來被列入貢品。略微有一點兒新會文化知識的人能夠講出,因此能見到熊子塔的農田,培育出的新會大紅柑,分外芬芳怡人,製成的陳皮系正宗陳皮。熊子塔就系梁啓超故鄉的那座。附近也有巴金誇讚的鳥的天堂旅遊景點。最正宗新會茶枝柑則為以茶坑(梁啓超故鄉)熊(ní)子塔為地標,潭江與西江幹支流交匯處地區生產的茶枝柑。
  • 新會小青柑之新會柑到底有何特殊?
    新會柑和新會陳皮都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新會柑又稱新會廣陳柑或陳皮柑、新會大紅柑,學名茶枝柑,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著名土特產。新會柑在明清就風行各地,並被列為「貢品」。  新會柑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通過嫁接得到的,叫做駁枝柑,沒有經過嫁接的最原始最純正的新會柑,叫做圈枝柑,從品質上來說,圈枝柑更勝一籌。
  • 新會陳皮,陳皮裡的佼佼者
    其中,新會陳皮,公認為是廣陳皮中上佳品。   作為傳統的滋補佳品,新會產的廣陳皮常被當做贈送親朋好友的禮品,頗受人們喜愛,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新會陳皮的前世今生。
  • 陳皮故事:新會風土,陳皮隨手拈來,實為良藥
    江門市地方文史研究專家林福傑先生對新會陳皮文化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他曾寫下從小到大自己對新會陳皮的記憶。從學生時期的給藥廠「搣柑仔」賺錢,到初為人父自製「陳皮油」給孩子止咳,到成為祖輩教後輩巧用新會陳皮,新會的特色風土人情便在這一代一代的傳承中不斷流傳下來,接下來我們一同看看他的陳皮故事。
  • 新會陳皮鑑別經驗:如何從新會陳皮「內囊」,發現真假皮的秘密?
    看到這裡,咱們再來看看下面幾個例子。下圖的這個是新會陳皮嗎?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個確實是大紅柑皮,但新會柑是茶枝柑,其大紅皮比其他果皮會更加厚實,而這個圖中的柑皮的皮身顯得非常薄,內囊纖維也不明顯。一般來說,如此薄身的柑皮,加上油胞油室分布密度較低,可以判斷為「四川柑皮」,也就是行業內說的「川陳皮」。最後再看一張圖片,是新會老陳皮嗎?
  • 新會陳皮:在舊時「100斤」新會柑皮,可換「2000斤」米?
    有一方水土,叫「新會」。如果不是陳皮,可能很多人不認識「新會」的名字;也許會認識新會,但並不知道它在何方。同時,新會陳皮澱積了新會自然和人文的核心價值和品牌文化, 市場都已認定「新會陳皮」 或「新會特產」 的包裝, 而且認知度極高, 許多人以它為寶, 生活中不離不棄, 形成一方獨特的市場。
  • 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
    鼓勵新會陳皮行業組織、農業合作社積極推行新會柑種植和新會陳皮生產工藝標準化,對其成員統一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保障新會陳皮質量安全。第十三條 鼓勵、支持企業和個人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聯合研究新技術、新工藝,以新會柑、新會陳皮為原料開發生產藥品、食品、茶製品等衍生品,延長新會陳皮產業鏈,增加新會陳皮行業附加值;以科教雙創促進新價值和新業態的形成,拓展產業鏈。
  • 新會陳皮到底有什麼「磁力」吸引著這群人
    用禾草纏上新會產區獨有的土壤,讓它長根出芽長出果苗後再再次移殖農田裡,而這類方式培育出的,就稱為圈枝柑,都是大家常說的最純正的新會柑。圈枝柑塊頭小,柑皮薄,表皮油包不明顯,內囊油包小,但柑香氣很濃厚,圈枝柑皮做成的陳皮品質最好,價錢是較貴的。
  • 新會有哪些手信特產
    「五邑八寶」約198元/盒,新會廣盛堂陳皮有限公司柑普茶 固然相對單件的土特產來說價錢較貴,但由於其品種齊全,僑鄉特色顯著,在市場上深受泛博市民和外埠客人的歡迎。「五邑八寶」受歡迎,新會廣盛堂陳皮有限公司柑普茶春節鄰近,良多回家過年的外埠人都想帶點僑鄉土特產回去,外埠人來江門,也但願品嘗一下僑鄉的土特產。
  • 新會考察散記
    他在新會附近做過田野調查,因此很希望與他一同下鄉考察,尋訪沙田、水上人的足跡。我們選擇了銀洲湖兩岸的新會區瀧水鄉富美村、古井鎮玉洲村、天馬鄉作為此次新會調查的主要地點。希望通過考察這些地方在珠江三角洲歷史變遷中的狀況,瞥見沙田形成與聚落髮展的一面。  新會,古稱岡州,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潭江下遊,瀕臨南海;現為江門市新會區。
  • 新會首批有機陳皮上市!
    陳皮之鄉新會,每年逢十月初到冬至前後,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買柑果、曬柑皮、貯柑皮。「家家開柑皮,果皮掛灶眉」,在陳皮飄香之際,一則新會首批有機陳皮上市消息衝上了葵鄉大地的「熱搜榜」。近日,以「中國品質,新會品牌」為主題的溫和堂2020年有機陳皮發布會在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新會陳皮首次貼上了「有機食品」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