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史上乞丐第一人,沿街乞討38年,最後做一事情轟動全國

2020-10-03 閒憶史

"我乞討,我積錢,修個義學為貧寒"——武訓

學習代表著什麼?如今社會,學習代表著更好的未來。在大街上,過往行人面對學習這個問題,無不說多讀點書好。古來就有"萬般皆下賤,惟有讀書高。"正是處於美好世界,我們才有機會人人讀書。這若是放在古代,讀書就是件奢侈事。

正是因為讀書難,鬧出不少"文盲"笑話。有的人選擇忍氣吞聲,而有的人選擇絕地反擊。今日我們要說的這位,雖是文盲,卻胸有大志、懷有濟世之心。雖以乞討為生,但卻致力於義學之事。38載有餘,建三所義學。他就是有"千古乞丐"之稱的武訓,也稱武七。

武訓,生於1838年。家中貧寒,父親早亡,也就沒有讀過書,是典型的文盲。從14歲開始,他就外出當傭工。本想著靠力氣幹活,但商家欺負他不識字,常常用假帳來欺騙他。原本就賺的辛苦錢,還要被騙,這讓武訓滿心悲憤。據理以爭的他,被店家毒打,驅逐出店。這讓大字不識一個的他,萌生了興辦義學的想法。

此時正值道光年間,若說百姓幸福安康,那都是哄騙世人。此時貪官汙吏盛行,百姓活都活不下去,還有幾個人能上私塾、考科舉?所以此時文盲佔大部分。有心改變這種情況的武訓,從21歲開始,沿路乞討,為實行這個"偉大的計劃"努力著。

但他的乞討,並非吆喝兩聲、叫聲慘。而是依靠真本事,賣藝乞討。剛開始他靠著自己編的小曲,四處乞討。旁人看乞丐還能哼曲,多覺有趣,當"看猴"一般,待到小曲哼完,看客往往會施捨一二。這幾年下來,武訓走遍了山東、河北等地。

這一路乞討,也有所得。有富貴人家施捨的錦衣綢緞、不用物件、銅板一二等,每每乞討到這些東西,他都會選擇賣了換錢。平常乞丐討要到這些東西,無不用於自身,而他就選擇粗茶淡飯,甚至為省錢,往往飢腸轆轆時,才會吃上一點東西。

但這種乞討方式也不是長久之計,那個年代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除了極少數有善心的人,會施捨一二,真正的經濟來源還是在那些地主身上。可要想讓他們掏錢,那沒點真本事,還真做不到。所以他後面和走街串巷的江湖雜耍藝人一般——錐刺身、刀破頭、頂大鼎等。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譁眾取寵,博君一笑"。地主一笑,出手自然闊綽。

為達到吸引人的目的,他還特地剪掉辮子,在額角留一小辮,和戲文中的小丑相差無幾。這樣看客漸多,他乞討來的錢財也就多了些。走南闖北間,武訓並非一直乞討。若是農忙,他會幫地主家做工;若是有緣,他會幫人做媒;若是有人傳信,他會做次信使。但凡能掙到錢的生計,他統統都沒放過。

積少成多,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財積攢下來。可他常年乞討在外,居無定所,這筆巨款放在身上並不安全,所以他打算找一個信得過的人,暫時存放錢財。最終找到舉人楊樹坊,在跪了兩天之後,楊樹坊答應了武訓的請求,並表示會幫他開辦義學。

有錢、有人,武訓開始籌備辦學之事。若說武訓和一般乞丐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武訓的確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手。當積累了原始資金,他開始放貸,收三分息;收購田地,留作後用。這般錢生錢,武訓在49歲時,已經積攢下良田230畝銅錢3800餘吊

這般資產,若是撒手不幹,武訓後半生無憂。但他依舊過著乞討的生活,並真正開辦義學。此前答應幫助他的楊舉人勸說他應該娶妻生子,但他卻說:"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正是這份誠信,打動了楊樹坊。1888年,兩人合力下,第一所義學成功開辦。

整整三十年,就為完成一個夢想,武訓用自己的三十年年華來換取窮人家的孩子有學上。他傻嗎?看起來挺傻的。值得嗎?似乎是值得的。正是義學的開辦,讓不少孩子有學上。在武訓的誠心打動下,老師不懈怠、學子誠心向學,其中學有所成者佔多數。

第一所義學興辦不久,他就與寺廟合作,興辦了第二所義學。僅僅六年後,乞討歸來的武訓,依靠鄉紳資助,興辦了第三所義學。為辦義學,武訓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但凡親朋好友上門求助,他也一律不見,只求一心辦義學。這番義舉,歷朝歷代少有之。

在08年汶川大地震時,一名乞丐捐出素日所得,讓世人感動。武訓之舉,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如此,當時山東巡撫張曜特地召見武訓,並下令免除徭役,並捐錢200兩。隨之張曜將此事上稟朝廷,武訓因此得到黃馬褂一件,併名震朝野。

但武訓並沒有接受這件黃馬褂,依舊平淡樸素。在其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三所義學興辦,學田三百餘畝。這番功績,卻是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乞丐所為,這無不讓人動容。武訓五十九歲時,靜坐學堂外,聆聽朗朗讀書聲,緩緩閉上眼,自此溘然長辭。

武訓死後,義學師生皆為之落淚。市民聞之悲傷不已,送殯者達上萬人。而武訓之功績,也被記錄在冊。國史館立傳,為他修建了專門的陵墓、祠廟、碑文,以供後世人贍養。

結語

讀書,究竟意味著什麼?對於武訓來說,讀書意味著生活。若是當初能夠識字,也不會被店鋪老闆欺詐。所以他深知知識能改變未來,這才有興辦義學之壯舉。而他憑藉乞丐身份,興辦三所義學,錢財達萬貫,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因為值得後世人銘記、緬懷。

參考資料

《義學乞丐——武訓》

相關焦點

  • 四大門乞丐,各有各的規矩,這一門只能沿街乞討,不能上門乞討
    過去,江湖上的乞丐可分為四大門,七支八姓等門派。其中四大門的乞丐各有各的特點。範家門乞丐,經常身上披著三尺六寸的布褡子,只要看到誰家門上貼對聯,就會上門乞討。因為,這一門乞丐的老祖範丹曾經借過口糧給周遊列國的孔子與弟子們。
  • 假乞丐偽裝殘疾人沿街乞討 一天收入上千元
    昨日,記者從蘭考縣警方獲悉,一幫假乞丐已被繩之以法。 鄭州晚報記者 石闖 通訊員 黃勝亮 文/圖  「殘疾男子」露馬腳  「過了年又沒工作忙,三月我倆等在大街上,和別的人一起等希望……」一名年輕男子趴在一輛自製的殘疾車上,頭髮亂成一團,臉髒兮兮的,衣服破爛不堪,光著腳丫子,前面放了一個盆。
  • 有人對銀行門口乞討的乞丐說,到裡面去裡面是銀行(詩歌)
    10年前曾經見到過,有人對銀行門口乞討的乞丐說:到裡面去,裡面是銀行。一直以為乞丐是臉皮最厚的人,沒想到他竟然臉紅了,不好意思的走開,而且還是一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回家之後我寫下了這一首詩歌——《乞丐啊!乞丐!》
  • 他做乞丐38年積財辦學,在學生讀書聲中含笑病逝,一生沒娶妻
    他是中國近代群眾辦學的先驅者,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38年,建起三處義學,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他姓武,在家排行第七,人們就叫他武七,武七,1838年12月5日生於山東堂邑縣(今屬冠縣)柳林鎮武家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
  • 史上最著名的六大乞丐,圖二在後宮設乞丐村圖五即是星爺扮演的
    而現在的乞丐也不那麼單純了,有的是靠團隊操作,有的是利用人的同情心,很多新聞都曝光,乞丐有的有房有車,數千萬的資產,月入過萬是最低的門檻,現在的乞丐又發生了變化,在線下的街上隨處可見,也有線上的,網絡上要別人打賞為生的。好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史上著名的六大乞丐。
  • 安徽乞丐把乞討當事業,80年代已是萬元戶,現在子女雙全千萬身家
    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是很高,所以,在中國境內也有很多窮人的存在。從古至今,中國就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乞丐,他們往往因為生活的貧窮而走投無路,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就會選擇沿街乞討,以他人的同情來換取生活的資本。雖然說在大部分人看來,乞丐都是十分卑微的存在,但是,我國卻曾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乞丐。
  • 一位「職業乞丐」,曾將乞討當成工作!如今有車有房還坐擁千萬身家!
    走在大街之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衣衫襤褸的或者殘疾的行動不便的人,在大街上沿街乞討這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了工作能力,只能沿街乞討,靠著人們的施捨而艱難度日。在我國的發展中,乞丐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一直都存在的職業。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乞丐更是組成了一個幫派叫做乞丐,在國家危難之際,這些乞丐也曾奮力殺敵。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如今有車有房攢下千萬財富
    隱藏於民間的高手,有著深藏不露的蓋世技藝,石以砥焉,化鈍為利,看過溫文爾雅的文人,雷厲風行的商人,技術精湛的藝人,能人異士中,你見過沿街乞討的「職業乞丐」嗎?很多人乞討是迫於生計、流離失所,但這個乞丐並非因衣食問題而選擇乞討,他是因追求事業而選擇乞討。
  • 「丐幫幫主」周飛:坐飛機乞討 呼籲立法保護乞丐
    坐飛機、穿西服、戴墨鏡、留搞怪髮型,網上稱他為「最潮乞丐」,讚美與譏諷各半。他一貧如洗,卻自稱要從乞丐的角度出發,才能明白這個人群被歧視的程度。他的最高目標是促進立法,以保護這群人的尊嚴同樣不被踐踏。他自嘲是坐飛機巡迴乞討的「丐幫幫主」。有人卻說,只不過是一個流浪漢,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丐幫幫主坐飛機乞討 最潮乞丐身穿考究西裝
    被網友稱為「最潮乞丐」的周飛,坐飛機全國各地行乞,他打扮的很多人都以為他不是乞丐。「最潮乞丐」的稱號讓他走紅的速度迅速飆升,而近日「最潮乞丐」又做起了保安,原因是沒有錢坐飛機繼續全國行乞,「最潮乞丐」做保安掙錢後再繼續全國「特色」行乞。
  • 1988年小乞丐4年賺3萬,放言乞討也是一種職業,如今他怎麼樣了?
    1988年小乞丐4年賺3萬,放言乞討也是一種職業,如今他怎麼樣了在上個世紀的中國是非常落後的,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改革開放,因此在這個社會上也經常存在著很多餓死的人。而本故事的主角也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他因為天生就殘疾,所以就只好去尋找生存下去的辦法,他找到這個方法,以後就立馬實行了。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去看一看吧!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如今有車有房身家千萬
    古往今來,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國外,貧富差距一直都存在著。自古代起,中國各地都能看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沿街乞討。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些"乞丐"已經很少見了,而曾經有一位"乞丐",將"乞討"當成了事業,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現在既有車有房,還身價千萬,他就是宋天福。
  • 史上做過乞丐的2位皇帝,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他卻從皇帝變乞丐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的身份,對於人本身來說,就如同塵埃一般,本身並無關輕重,只有自身的奮鬥才是最重要的。乞丐與皇帝,是社會的兩個極端身份。不過中國古代還真有2個人既做過乞丐,又做過皇帝,不過過程卻大不相同,一個是從乞丐做成皇帝,一個則是從皇帝做成乞丐。
  • "史上最牛"乞丐:白天說英文行乞晚上寫博客(圖)
    8月6日,「史上最牛的現代乞丐」夏海波在長沙街頭乞討(資料圖)早前報導:"史上最牛乞丐"長沙行乞 博客點擊率上萬(圖)身前,掛一張紙牌,上面寫著「要飯」並用英文「BEG LIFE」註解;身後,幾張寫滿了諸如
  • 38歲男子手捧遺像,偽裝成大學生乞討,連火化證明都帶上了
    38歲男子手捧遺像,偽裝成大學生乞討,連火化證明都帶上了!現在的就業機會多如牛毛,只要不是眼高手低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大富大貴不敢說,混個溫飽是沒問題的。可總是一小部分人想不勞而獲,膽子大的就偷雞摸狗,膽小的就裝成乞丐去討錢。
  • 乞討月入過萬?職業乞丐在這幾地可能進監獄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乞討月入過萬?職業乞丐在這幾地可能進監獄鎮江的一位乞丐在金山寺景區乞討20年,不僅每天由兒子開車接送「上下班」,還靠乞討的收入成功買房,讓廣大996社畜流下了羨慕的眼淚。  「職業乞丐月入過萬」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他們揮霍人們的善心、透支乞討者的信譽,反而讓真正困難的人得不到幫助,難道對「職業乞丐」就沒什麼懲治措施嗎?有。在一些地方,這類人可能要「進局子」,下面四象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 乞丐寫出漂亮的書法,專家卻說:不是書法,混飯吃的工具罷了
    我們經常會在出門逛街或者是上班的時候,在路上看見很多沿街乞討的流浪者,他們大多數都是年歲已高的老人,或者是身體上有缺陷的人,他們已經沒有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想必家裡的子女對他們也是不管不顧的狀態,才會選擇沿街乞討這個下下之策。
  • 中國超牛乞丐宋天福,80年代乞討成萬元戶,如今身家千萬還上節目
    哪怕做乞丐也能做到「狀元」級別,身家千萬。宋天福便是這樣一位超牛的乞丐。他右腿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十幾歲就出去乞討了。可如今他卻「乞」來了貌美的妻子,討來了千萬身家。全因這個乞丐不太純粹——他不靠坑蒙拐騙,卻練就了一張好嘴,有一身即興說唱的本事。
  • 史上"最牛乞丐"長沙行乞:沒病我早上北大了(圖)
    1998年考入重點高中,當時的理想是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  「咦,這名乞丐有手有腳,還會寫博客、說英文和發名片,這麼有本事咋還來要飯呢?」8月6日上午,長沙市黃興中路上熙熙攘攘,一名胸前掛著「要飯,beglife」字樣紙牌的男青年站在路旁,他名片上的博客地址連結引起了行人的極大興趣。這名男青年叫夏海波,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的現代乞丐」。
  •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載入正史的乞丐,此人是誰?他做了什麼?
    此人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卻被稱為「千古乞丐」,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那麼,此人是誰?為何會被載入正史?7歲時,父親離世,他四處乞討為生,也沒能進學堂念書。14歲後有了力氣,他多次離家當用傭工,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辱。僱主因他是個文盲,便謊說他3年的工資已經支完。武訓據理力爭,反被僱主說是「訛賴」,因此遭到毒打,病倒三日。 武訓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虧,故在20歲時決定「行乞興學」。21歲時,他正式開始當乞丐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