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門網賈吉平:指尖上的陝西非遺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在全球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潮流中,許多「非遺」項目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 ,面臨失傳的風險。而「非遺」傳承人們守望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藝,還有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與精神。《指尖上的非遺--手工製作二胡》陝西省手工製作二胡非遺傳承人---劉紅孝
-
【人文紀實】津門網賈吉平:指尖上的陝西非遺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在全球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潮流中,許多「非遺」項目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 ,面臨失傳的風險。而「非遺」傳承人們守望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藝,還有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與精神。 1·《指尖上的非遺---白鹿原上的鐵匠》
-
長沙窯非遺與粉彩國技指尖「湘」見 共展傳統魅力
現場一曲古風古韻的舞蹈訴說著清朝粉彩技藝與唐代長沙窯燒制技藝跨越千年的指尖「湘」見。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記者 餘藝 攝 圖片來源:湖南文明網 湖南文明網1月28日訊(記者 餘藝)1月27日,國寶粉彩鏤空夔龍紋轉心瓶的形象和其粉彩製作工藝與湖南國家級非遺技藝「相聚」肯德基長沙非遺主題餐廳,每一個角落都展示著非遺國技的迷人風採,別具匠心的指尖非遺文化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體驗。
-
走進非遺之榆陽泥塑,領略指尖技藝,守護匠心傳承
與歷史對歌尋歲月剪影覓時光掌紋嘆華夏悠悠留下多少絢爛璀璨文化翻閱塵封的泛黃書頁濃厚的古韻香氣撲面而來非遺綿長,任重而道遠非遺是一種傳承,它藏在人人口耳相傳的知識裡;非遺是一種延伸,它藏在抑揚頓挫的音符之上;非遺是一種賡續,它藏在薪火傳承的指尖技藝之中……每個地方都有其獨有的文化積澱,
-
走進非遺之榆陽泥塑,領略指尖技藝,守護匠心傳承!
嘆華夏悠悠留下多少絢爛璀璨文化翻閱塵封的泛黃書頁濃厚的古韻香氣撲面而來非遺綿長非遺是一種傳承,它藏在人人口耳相傳的知識裡;非遺是一種延伸,它藏在抑揚頓挫的音符之上;非遺是一種賡續,它藏在薪火傳承的指尖技藝之中……每個地方都有其獨有的文化積澱,榆林這片神奇的土地,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無論是塞上遺韻
-
普陀這個「指尖上」的非遺入圍全國性大展
近日,由桃浦文化館申報的普陀區非遺傳承人曹平的「竹簧」作品《提梁小櫃》,從全國選送的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2020年「薪傳獎」傳統工藝(竹木工藝)大展,並將代表上海市參與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舉辦的大運河文旅季暨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並在10月接受專家的現場評選。
-
普陀這個「指尖上」的非遺入圍全國性大展!
近日,由桃浦文化館申報的普陀區非遺傳承人曹平的「竹簧」作品《提梁小櫃》,從全國選送的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2020年「薪傳獎」傳統工藝(竹木工藝)大展,並將代表上海市參與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舉辦的大運河文旅季暨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並在10月接受專家的現場評選。
-
讓「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婦聯舉辦了「青城布絲瑰行動計劃」系列主題活動手工職業技能強化培訓班,80名優秀手工藝者在5天的培訓時間內學習手工盤扣製作技能、專業設計理論等。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全面提高學員的「指尖技藝」,幫助更多的婦女群眾擁有一技之長,有效助推婦女「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變。 本報記者 孟和朝魯 實習生 郭明午 攝
-
把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
圖① 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虎頭帽系列產品受到青睞。 圖② 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非遺傳承人在展示紅絲硯製作技藝。她成立了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公司,並聘請4位非遺傳承人作為老師,給鄉鎮裡的婦女帶薪培訓苗繡技藝。培訓合格之後,公司和繡娘籤訂合同,她們可以自主選擇到公司基地上班,或是在家承接公司訂單。3年過去了,公司走上正軌,已累計培訓1000餘位繡娘,籤約帶動4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1人。
-
秀雲南|楚雄:千年彝繡,指尖上的花朵,布裡面的文章!
每一個民族的服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絕頂的手工藝,今天我們就透過彝繡來看一看,這股已經刮向全世界的時尚民族之風究竟有何魅力!秀雲南|楚雄千年彝繡,指尖上的花彝繡是一項深植民間的古老技藝,在雲南楚雄,有這樣一場關於彝繡的「秀」已延續了1350多年,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鄉村
-
「南北非遺 指尖技藝」非遺文化作品巡展在廈門隆重開幕
「南北非遺 指尖技藝」非遺文化作品巡展在廈門隆重開幕據悉,6月17日早上北派剪紙、南派影雕、砂巖畫非遺文化藝術精品展在廈門惠和石文化園隆重舉行,本次展覽會由哈爾濱師範大學主辦,廈門鳴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廈門巍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廈門惠和石文化園協辦由著名畫家
-
龍陵:「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同時,開展了刺繡、龍陵黃龍玉雕刻技術培訓,全縣有刺繡、玉雕作坊100多個,有300多家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作坊,在全縣800多個自然村建成「大嫂車間」和作坊1000多個,幫助5萬餘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指尖技藝」變成了「指尖經濟」。龍陵縣石斛種植面積現已達730萬平方米,年產石斛鮮條3200噸,實現農業產值4.5億元、工業產值17億元,楓鬥加工增值6億元。
-
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
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以剪紙為牽引,「剪」出特色產業12月12日,由方正縣婦聯主辦的「鄉村振興、巾幗技能剪紙培訓」在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舉行,來自村裡的30餘名剪紙愛好者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將帶動更多婦女真正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促進增收致富,抱團發展,讓手工技藝成為鄉村婦女脫貧致富的良好渠道,引領更多婦女實現就地創業、就近就業、靈活就業,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目前,方正剪紙農民愛好者已發展到1萬餘人,剪紙作品也從原來的展品、裝飾品逐步轉化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商品。
-
指尖上的美麗,宜興手工刻紙與「非遺」文化擦出「火花」!
原標題:指尖上的美麗,宜興手工刻紙與「非遺」文化擦出「火花」! 刻紙,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一,在民間廣為流傳,具有很高的裝飾欣賞藝術價值和珍藏的歷史價值,亦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
韋清花:「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
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保存和傳承著古老而完整的手工織繡技藝,位列「四大名錦」的壯錦、色彩斑斕的瑤錦以及立體生動的侗繡……都是廣西民族民間織繡技藝的代表。2016年,韋清花和小女兒覃桂珍在三江縣城開設了「清花繡坊」,並以繡坊為平臺,在同樂、洋溪、良口三個鄉鎮建立了刺繡基地,通過「企業+基地+繡娘+市場」的模式,積極引導當地侗寨婦女發展侗族刺繡、織錦等「指尖經濟」,多渠道拓寬非遺產品銷路,讓侗族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實現顧家、傳藝、脫貧「三不誤」。
-
苗繡:如何從「指尖技藝」變身「指尖經濟」
【長鏡頭】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 光明日報通訊員 江萍每天早晨,苗族小姑娘石秀梅都會穿上傳統苗服,到黔東南州馬號鎮六合村刺繡車間學習苗繡。她從劉英老師手裡領了3塊布頭,分別畫上蝴蝶、蝸牛和花瓣,然後穿針引線,嫻熟麻利地繡制起來。
-
【走進曲陽】河北曲陽羊平雕刻小鎮:「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走進曲陽】河北曲陽羊平雕刻小鎮:「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2020-10-13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人大代表石麗平:指尖技藝轉化為脫貧力量,松桃苗秀等技藝已...
「我們以我身上穿的『鴿子花』為載體,用我們的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石麗平說,一朵朵「鴿子花」銷往了67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鴿子花」,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石麗平說,苗繡也不僅是女性的工作,除了繡娘,還有「繡爺」。有一位特殊的「繡爺」叫楊光榮,幾年前,因一次意外高位殘疾。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為了復原造紙和造字的工藝,李惠萍專門找到了非遺傳承雕刻師來雕刻手寫老宋體的木刻字釘;同時還四處收集和定做上萬枚鉛字釘和銅字釘。 經過一年的準備與學習,2017年春天,集合了傳統手工印刷與造紙體驗的手工博物館終於在高攀路1906軍民融合創意工廠「破殼而出」。店鋪處於蘇州園林式小巷的一隅,兩排翠竹矗立在小巷的兩側。
-
華州竹編:指尖縱橫的鄉愁技藝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雙手靈巧地挑弄著,不時循著事先留好的孔洞,目不轉睛地將一根根竹絲穿引而過……10月9日上午,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南堡村一個農家小院裡的場景引人駐足。正在編制竹製品的,是70歲的省級非遺項目華州竹編技藝傳承人邢都看。歲月在指尖流轉,一件件竹製品無聲地「訴說」著這裡的人們與竹子的故事。「我從14歲開始,就跟著家裡的長輩學竹編,已經做了5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