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今日讓無數人聽哭的《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2020-12-12 平輿新青年

作者 | 小燃

來源 | 《平輿新青年》專欄

全文字數 2296 字

預計閱讀時長7分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還記得這一首《七子之歌》嗎?

1999年12月19日夜,

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

23時58分,

紅綠兩色的葡萄牙國旗

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一樣滑落,

20日零時零分,

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

蓮花圖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

區旗準時升起。

中葡兩國政府在這一刻

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

1999年12月20日零時,

一聲吶喊在澳門上空迴蕩!

母親,我回來了!

澳門,

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漂泊無依的遊子終於歸家。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升起。新華社發

那一夜,中國未眠。

那一夜,

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莊嚴奏響。

鮮豔的五星紅旗

在翠綠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的陪伴下

冉冉升起。

△1999年12月19日晚,「北京市人民迎接澳門回歸祖國聯歡晚會」在天安門廣場澳門回歸倒計時牌前舉行。北京市領導及首都各界群眾約3萬人匯聚廣場,歡慶中華民族的這一歷史盛事。新華社發

那一夜,

《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

這是一個民族

百年來歷盡滄桑、跌躓奮起

千迴百折、追尋夢想的世紀之歌,

它令每一個憧憬國家統一

民族復興的中華兒女激情難抑。

△1999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特區部隊進駐澳門,受到澳門群眾的熱烈歡迎

時光荏苒,

今天是澳門回歸20周年。

20年前的笑臉、

歡呼和掌聲

還讓我們銘記在心。

△1999年12月19日晚,上海市各界人士匯聚黃浦江畔舉行盛大的慶澳門回歸聯歡晚會。圖為12月20日零點以後,禮花騰空,興奮的人群熱烈歡呼

20年彈指一揮間,

這支跨越時空的歌謠

經過歲月的洗禮依舊光芒熠熠,

成為了內地與澳門血脈同心的經典之音。

而《七子之歌》背後的創作故事,

卻鮮為人知。

1922年冬到1925年春,

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在美國留學,

看似短暫的3年,

卻讓他切身感受到了

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的

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

土地割讓,山河淪陷...

在憤怒悲痛之餘,

也激起了聞一多先生的創作靈感,

於是這邊感動人心的作品——

《七子之歌》便被譜寫了出來。

詩文如下: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詩人作《凱風》以愍之。

吾國自《尼布楚條約》

迄旅大之租讓,

先後喪失之土地,

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

臆其悲哀之情,

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

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

為作歌各一章,

以抒其孤苦亡告,

眷懷祖國之哀忱,

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

國疆崩喪,積日既久,

國人視之漠然。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詩中,

詩人將當年中國七塊被列強割讓、

租借的土地比作被迫

與母親分離的七個孩子,

讓他們以第一人稱分別

傾訴失養於祖國母親的孤苦,

以及期盼與其重聚的渴望。

澳門,就是其中一個被奪去的孩子。

詩歌中的「七子」是指

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

香港、澳門、臺灣、九龍、

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

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

和旅大(旅順大連的簡稱)。

聞一多畫像

在聞一多先生談及

《七子之歌》時說,

「把這些詩發表了,

是希望它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敵愾,

把激昂的民氣變得更加激昂」。

聞一多創作《七子之歌》

時間從1925年穿越到1997年,

戰爭年代到即將回歸之時,

這首火了70多年的詩歌再度變身。

1997年,紀錄片《澳門歲月》

的總編導李凱在翻閱

聞一多先生的詩集時,

偶然發現了《七子之歌》,

於是,

邀請了祖籍廣東的作曲家李海鷹

為其中的《七子之歌 - 澳門》譜曲。

China Daily專訪李海鷹視頻▼

身處廣州的李海鷹

收到印有短詩的傳真後,

便感嘆:「小詩短短幾句卻飽含真情,

我第一次讀它的時候就深受觸動 。

他立即騎上自行車趕往書店,

希望能夠找到更多關於詩歌的資料,

為創作收集靈感。

但遺憾的是,

當時書店售賣的

《聞一多全集》中

並未收錄這首詩。

無奈之下,

李海鷹只能對著那張

印著八行短詩的傳真紙,

埋頭創作。

坐在鋼琴前,

他反覆咀嚼著每行詩、每個詞,

淚流滿面而且靈感爆發,

旋律很快從字裡行間傾瀉而出。

李海鷹回憶道,

從詩中我獲得了靈感,

想像到一個不能與生母團聚的孤兒,

渴望見到生母的時候

母親能呼喚一聲他的乳名。

我完全根據它(詩)的意境

去創作這首歌,

孩子說話應該很乾淨,很簡潔。

「在我的想像中,

澳門歷經百年的風雨飄搖,

風在吶喊,海浪撞擊著巖石,

有一種滄桑年代的感覺。

創作過程中,

這些畫面不斷地在李海鷹的腦海中浮現。

雙手敲擊著琴鍵,

靈感跟隨著歌詞,

旋律自然而然地

從李海鷹的指尖流淌而出。

半小時內,

只是簡單地調整了原詩中的幾個詞,

《七子之歌》的譜曲便完成了。

澳門大三巴牌坊

當年在歌曲錄製過程中,

為了達到稚童告白母親、

訴說自己心聲的效果,

製作團隊特地邀請了一位

7歲的澳門小女孩

到廣州的錄音棚參與錄製。

而整首歌曲的伴奏和合唱部分

則在北京由當地的管弦樂隊、

童聲和混聲合唱團合作完成。

紀錄片《澳門歲月》在澳門

回歸前一周年時上映,

獲得了空前的關注。

由於當時紀錄片的影響力,

作為主題曲的《七子之歌》,

登上了1999年的春晚,

更是在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時用作了主題曲。

我們大多數人之前對於這首歌的印象,

便是來自於此。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澳門回歸之夜,

聞一多先生的子孫四代

共20多人團聚在北京門頭溝的家中,

舉行家祭,慶賀澳門回歸祖國。

家中對聯高懸:

「九九歸一死水微瀾昂首新世紀,

百年誕辰紅燭燃遍舉酒慰英靈」,

橫批「澳門回家」。

聞一多之子聞立雕說:

「父親期盼骨肉團聚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新世紀夢想:

祖國的完全統一、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7歲小女孩容韻琳演唱《七子之歌》視頻▼

澳門回歸晚會現場

20 周年,仿佛是一場重聚。

在這次新發行的 MV 中,

大家看到的鋼琴彈奏者,就是李海鷹。

這也是這麼多年來,

他首次重新彈奏錄製《七子之歌》。

雖然歌聲已經響徹了足足 20 年。

但我們依然相信,

沒有一個中國人,

聽到這樣熟悉的旋律後,

不會不為之動容。

在聽到那句:

母親啊母親 我要回來

不會不為之淚目。

也許是因為這首歌承載了太多不易。

但請相信,明天會更好。

1999.12.20

2019.12.20

再次唱響《七子之歌》

回歸祖國 20 周年

平輿新青年

祝福澳門越來越好

祝福祖國七子早日完全歸來

下一個20年,

一個又一個的20年後,

唱這首歌的孩子再度長大,

但這首歌會繼續傳唱下去...

《七子之歌·澳門》

Song of the Seven Sons – Macao

聞一多/詞

李海鷹/曲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相關焦點

  • 陳思思牽手澳門小歌星龍紫嵐獻唱《七子之歌》
    日前,著名歌唱家陳思思和澳門小歌星重新演唱的新版《七子之歌》,因感情真摯,歌聲感人,受到了歌迷的歡迎和好評。許多歌迷聽了,感動流淚…… 1999年澳門回歸,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中華兒女期盼祖國統一的心聲。20年時光倒流,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心中的澎湃之情一如從前。
  • 被人們稱為「備胎之歌」的《可樂》,背後真實的故事,聽哭無數人
    我想要你快樂,可惜你不快樂,可惜這首歌也不能帶給你快樂——《可樂》第一次聽趙浴辰的《可樂》是在三年前,某一天網易雲日推裡出現的,聽出了歌者所長想表達的悲傷和不舍,當時只是覺得唱這首歌的男孩子一定很溫柔後來朋友推薦我去聽謝安琪的《可樂》,謝安琪的版本與其說是聽她懷念曾經的感情,更像是聽別人講自己青春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單曲循環著,不知不覺眼淚早以打溼了枕巾。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將《可樂》當做一首愛而不得的備胎之歌聽著的。
  • 聞一多與《七子之歌》的故事
    音樂真神奇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澳門回歸時,聞一多詩作《七子之歌·澳門》改編的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也讓聞一多這組此前不那麼受重視的詩歌作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看完不許哭,這些歌曲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楊明學的過世,讓許多他圈內的好友都很心痛;楊明學的追思告 別式,他圈內的好友黑人、SOS姊妹、範瑋琪、楊乃文、朱孝天都前去送他;和楊明學有深厚交情的日本歌手Gackt也以感人的追悼文章傳達不舍之情;楊明學的女友許維恩網上留言說到:「旋木的MV是我們永遠的紀念」。
  • 澳門回歸20周年,聞一多之孫講述《七子之歌》背後故事
    「你可知『Macau』(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當年的春晚中,由澳門小學生容韻琳夾帶著濃重鄉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更是感動了所有華夏兒女。圖:主持人鞠萍與聞一多之孫聞黎明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新一代澳門人龍紫嵐在跨年演唱會上,重新唱響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再次勾起了大家的回憶,讓無數人淚崩。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七子之歌·澳門》的歌詞並不是為了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在1925年所寫的《七子之歌》組詩中的一篇。
  • 央視發布新版《七子之歌》MV
    20191217/1576551643159_High.mp4   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央視新聞發布新版《七子之歌
  • 跨年版《七子之歌》讓人熱淚盈眶!專訪總製作人王希分享幕後故事
    而在多首流行經典歌曲當中,更有一首老歌的演繹,令全場驚豔,讓所有人淚目,成為整晚最令人難忘的一刻。它就是,唱出內地與澳門血脈同心的經典之音——《七子之歌》。如何在一場流行音樂大秀上,自然融入一首主旋律老歌,又如何讓一首人人爛熟於心的老歌演繹出新鮮感,新高度?
  • 華仔這張專輯的創意是樂壇第一,每一首歌背後的故事夠你哭一年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張專輯,那說到《練習》你應該就知道了,當年《練習》火到什麼程度就不多說了,小編到現在無事隨口都還哼兩句,這就是這首歌的魅力。《練習》背後的故事來自也華仔身邊友人,這首歌主要是描述故事裡,先生面對妻子病重,只能再活3個月,思及兩人即將無法共度的未來。
  • 《七子之歌 · 澳門》,一首有故事的歌
    在當天的大型文藝晚會上,由年僅9歲的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全場。歌 曲這首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常被人認為是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1998年底,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組詩《七子之歌》中的澳門篇譜上了曲,作為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由於《澳門歲月》紀錄片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其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也因此廣為傳唱。
  • 女神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居然是假的 | 夜聽
    夜聽|女神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居然是假的如果一個關於愛的故事,被寫成了一首歌,你被深深的感動過,你是否會在乎故事的真假呢?手語」以悽美並極具故事性的背景色彩,感動了無數歌迷。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我會把了解到的故事背景,講給大家聽,之後再播出歌曲,那樣的氛圍裡,現在回憶起來,依然覺得很感動。
  • 背後的故事讓人淚目……
    背後的故事讓人淚目…… 2020-10-16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粒蕭敬騰被唱哭,這首歌的主角讓人意外,觀眾聽後更是淚目
    導語:陳粒蕭敬騰被唱哭,這首歌的主角讓人意外,觀眾聽後更是淚目近日,陳粒和蕭敬騰被唐漢霄的一首歌給唱哭了,這件事傳到網上之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相比之陳粒,蕭敬騰在聽到他剛開口的那句歌詞就掉淚了。唐漢霄的這一首催淚神曲的主角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正是前一段時間,網絡上大火的那部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而這首歌也正是唐漢霄參加主題曲創作賽,為這部電視劇所創的同名的主題曲。相信這一部電視劇,很多網友和觀眾都已經看完了,而這部電視劇的結局也是不由得讓人沉思。而且唐漢霄他在創作這首歌的時候,一改之前的比較顯大氣的電子風格。
  • 這5首歌唱哭過無數人,背後真實的故事感人至深,每首都是經典
    這5首歌唱哭過無數人,背後的故事感人至深,每首都是經典。不僅因為唱得好聽,背後有血有肉的故事,才是點燃觀眾淚點的關鍵。NO1.《你是我的眼》演唱:林宥嘉。大多數人知道這首歌,是因為林宥嘉。實際上這首歌在林宥嘉之前已經很有名了。原唱是蕭煌奇。他根據自己的真實故事寫成的。像歌裡面唱的一樣,他是一個盲人,從生下來就是盲人,4歲的時候做了手術有了輕微的視覺。可是這種弱視也只持續到了15歲。上天再次奪走了他的光明。這首歌寫得很平實,都是簡單的描述,:如果他能看得見,他會做一些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的事,比如牽著愛的人,比如開車去旅遊。這首歌很好,因為他不是控訴,而是淡淡的陳述,還有一點樂觀。
  • 《啞巴新娘》看一次哭一次,劇情感人,主題曲傷感,感動無數人
    《啞巴新娘》看一次哭一次,劇情感人,主題曲傷感, 感動無數人!其實這部電視劇讓我最佩服的還是女主角的哭功,感覺女主角的苦功助力了該劇的成功,演繹也是非常深刻的,將一個啞巴新娘的辛酸歷程給大家完美的詮釋了出來,這個電視劇真的是看一次哭一次,雖然說我已經看了五六遍了,但是還是非常的想看,因為實在是印象太深刻了。
  • 澳門回歸《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 相同的經歷,面對國家羸弱的感同身受,讓他們成為摯友知己,聞一多先生於是決定將原本準備給另一本雜誌投稿的《七子之歌》等幾篇詩作一併先由《現代評論》進行首發。 1925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上刊登了《七子之歌》,隨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組詩歌。
  • 為什麼有些歌讓人聽著聽著就哭了?
    音樂播放器在隨意播放著,突然,一首歌猝不及防地鑽進你的耳朵,動聽的旋律以及感人的歌詞讓你感觸至深、喉頭哽咽,不知不覺,眼淚就順著你的臉頰流了下來。確實,音樂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催化劑,對某些人來說,它極其重要。
  • 「七子之歌合唱團」20年後重聚,再唱天籟之音!
    當天,三百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聞一多先生作詞的《七子之歌》,感動舉國上下。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七子之歌合唱團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重聚,一起來見證澳門回歸20周年這個重要的日子。當「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再次從他們口中唱出時,無數人瞬間淚目。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上一句其實更加感人,多數人都不知道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因為感情的事情傷透了心,有些人甚至因此對愛情失去了信心,他們覺得這輩子都遇不到自己真正喜歡和可以一輩子的人。往往這類人都是有故事,或者是經歷了讓他們刻骨銘心愛情的人。然而我們平時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時,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十分的開心,而多數人這時候都喜歡說上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但是裡面卻包含了自己的情感,而這是多少人想要卻又得不到的,世界上真心相愛的人那麼多,但是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分手的也很多。
  • 澳門回歸20年|習近平:「七子之歌」總能聽出新意
    時政微視頻 | 習近平:「七子之歌」總能聽出新意有一首歌,傳唱了二十載,仍經久不衰,讓人感動;這一首歌 ,習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及,因它的詞曲中飽含著遊子對祖國母親的眷念深情。這首歌就是《七子之歌》。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考察澳門大學時曾引用《七子之歌》談愛國,「『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永遠能聽出新意,備受感動」。習主席勉勵澳門學子:「你們作為澳門的青年一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畢生之責。」抗日戰爭爆發後,華南海上交通線被日軍封鎖,身處澳門這座「孤島」上的同胞,誓與祖國人民共赴國難。
  • 這些記錄歷史的歌,曾唱哭無數中國人!哪首是你的單曲循環?
    隨便拎出一首,相信你我都會吟唱:比如《東方之珠》《七子之歌》、又如《北京歡迎你》《紅旗飄飄》……那帶有一絲傷感與憂鬱的描述,跨越了歷史的浩渺時空,給人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總讓人在不經意的時刻潸然淚下。七子之歌1925年,愛國詩人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傾訴了他們受盡異族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