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聞一多之孫講述《七子之歌》背後故事

2020-12-12 央視網

那是舉世矚目的日子,也是舉國同慶的日子。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這裡莊嚴升起。從此,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你可知『Macau』(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當年的春晚中,由澳門小學生容韻琳夾帶著濃重鄉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更是感動了所有華夏兒女。

圖:主持人鞠萍與聞一多之孫聞黎明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新一代澳門人龍紫嵐在跨年演唱會上,重新唱響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再次勾起了大家的回憶,讓無數人淚崩。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七子之歌·澳門》的歌詞並不是為了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在1925年所寫的《七子之歌》組詩中的一篇。即將於本周六19:30,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聞一多之孫聞黎明將帶著祖父的珍貴遺物現身,與觀眾分享《七子之歌》的背後故事,以及聞一多充滿愛的一生。

聞黎明不僅是聞一多的孫子,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的工作便始於研究聞一多生活的那段歷史。他花了三年時間收集資料,兩年時間編輯整理,使得最終耗時五年時間出版的《聞一多年譜長編》成了現在聞一多研究基礎入門資料。節目中,聞黎明表示,「我越做(相關歷史研究),覺得我離聞一多越近。我知道他,看得出他在想什麼,他自己的一個追求、理想是什麼……我就是這樣一點點理解他、了解他、走近他。」打開聞黎明記憶的時光瓶,對他來說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詩人的天賦是愛」,「(這句話)不是聞一多自己寫的,但是聞一多說的,代表了他自己當時的一種對祖國的愛。」而這句話也是聞一多一生的寫照。

圖:聞一多之孫聞黎明

作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愛國主義如同一條紅線貫穿了聞一多的一生。1925年3月,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讓他憤然寫下了《七子之歌》。詩中,他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塊被列強搶佔的土地,比作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字裡行間聲聲泣血,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此詩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但聞黎明卻在現場透露,「聞一多並不認為這首詩寫得很好。」究竟聞一多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七子之歌·澳門》又是如何從一首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歌曲名作的?

當然,詩人的天賦不僅是愛他的祖國、他的人民,還有愛他血脈相通的親人。聞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抒發了濃厚的愛國情懷,而在另一首《忘掉她》中則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親情。「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象春風裡一出夢,象夢裡的一聲鍾,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現場,聞黎明眼含淚水地講述了《忘掉她》的背後故事。究竟這一首詩篇寄託了聞一多怎樣的情感?

圖:《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第十一期

同時,聞黎明還將在節目中分享聞一多與妻子高孝貞的愛情故事。究竟是什麼,讓原本拒絕這段「包辦婚姻」的聞一多變成了人人皆知的「妻奴」?他充滿愛意的一生又對聞黎明有著怎樣的影響?此外,本期嘉賓「中國交響樂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教授、復聖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以及150位顏氏族人又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家風傳承?更多精彩,敬請期待3月16日(周六)19:30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

相關焦點

  • 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 重溫《七子之歌》依舊淚流滿面
    1999年12月20日,在《義勇軍進行曲》鏗鏘有力的旋律中,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首《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大江南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如今,港珠澳大橋開通,天塹南北化作通途無阻。
  • 《七子之歌 · 澳門》,一首有故事的歌
    在當天的大型文藝晚會上,由年僅9歲的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全場。歌 曲這首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常被人認為是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1998年底,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組詩《七子之歌》中的澳門篇譜上了曲,作為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由於《澳門歲月》紀錄片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其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也因此廣為傳唱。
  •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感動無數人的《七子之歌》歸功於他們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歷經百年風雨、漂泊無依的遊子終於歸家。今天,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在回歸祖國懷抱這20年裡,風雨兼程 、輝煌變遷 ,不斷壯大繁榮,讓人民安居樂業,讓世界刮目相看。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這首由聞一多先生所創的《七子之歌》,想必早已經感動了許多人。但是,當時的我國正面臨著新舊軍閥混戰和各國列強欺凌,喪失的許多國土都尚未收回,比如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
  • 澳門回歸《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
  • 澳門回歸20年,那首經典的《七子之歌》至今讓人熱淚盈眶
    聞一多《七子之歌》最初發表在《現代評論》第2卷第03期 , 於1925年7月出版。全詩由《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節組成。那時,中國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當天慘遭特務暗殺。
  • 聞一多辭世69周年 曾作《七子之歌-澳門》
    聞一多曾創作《死水》、《一句話》等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改編成歌曲,傳唱四方。聞一多(資料圖)《七子之歌-澳門》網易娛樂7月15日報導  7月15日,學者聞一多辭世69周年。1946年的今天,在悼念李公樸大會發表最後一次演講後,他慘遭特務暗殺。
  • 聞一多與《七子之歌》的故事
    音樂真神奇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澳門回歸時,聞一多詩作《七子之歌·澳門》改編的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也讓聞一多這組此前不那麼受重視的詩歌作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今日讓無數人聽哭的《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
    而《七子之歌》背後的創作故事,卻鮮為人知。聞一多創作《七子之歌》時間從1925年穿越到1997年,戰爭年代到即將回歸之時,這首火了70多年的詩歌再度變身。七子之歌 - 澳門》譜曲。「『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澳門7歲小女孩容韻琳演唱《七子之歌》視頻▼澳門回歸晚會現場20 周年,仿佛是一場重聚。
  • Macau澳門回歸18周年,七子之歌指哪七子?
    12月20日凌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駐澳門部隊分別舉行升國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8周年。早在1925年,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就創作了一首組詩——《七子之歌》,七子之歌一共七首,分別以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為主題,描寫了中國被侵略的土地,抒發了對祖國的懷戀和讚美,也表達了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憎惡
  • 澳門回歸20年:往事回首《七子之歌·澳門》
    「七子」之一回家了為迎接澳門回歸祖國,1998年中央電視臺拍攝了一部關於澳門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全面介紹了澳門的歷史淵源、回歸歷程、經濟發展、文化等。《澳門歲月》經過近長達一年的拍攝、編輯和製作,該紀錄片1998年12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而《七子之歌·澳門》正是這部六篇十二集電視紀錄片的主題曲。
  • 李玉剛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重新改編創作「七子之歌」
    新京報訊 在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李玉剛受新華社之邀推出原創音樂《七子新歌》,《七子新歌》是在經典之作《七子之歌》的基礎上進行全新音樂創作的歌曲,將愛國熱血與團聚情懷融入其中,以此紀念澳門回歸20周年這一歷史時刻。
  • 粵澳齊唱《七子之歌》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
    澳門,祖國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始終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裡航天精神中華行暨康師傅食品安全公益活動也燃情上線12月27日,一群來自澳門的學子跨海來看展粵澳學子在深圳少年宮喜相逢上演了很多「同是中國心、共逐航天夢」的名場面
  • 歌聲響起來丨澳門回歸廿周年與《七子之歌—澳門》與歌曲
    在中國文化中,詩與歌是一體的,家與國是同構的。詩歌的本體特徵是「詩言志」「詩緣情」。《七子之歌》是現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收入詩集《紅燭》。七首詩整體構架均齊、各節勻稱、富於「三美」一一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韻律迴旋起伏、一唱三嘆、饒有深致。《七子之歌》有一個「總序」,交代了創作背景與創作緣曲一一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
  • 《時光的旋律》(第二季):賈凡今晚再唱《七子之歌——澳門》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每當《七子之歌》響起,大家就會想到在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徐徐升起,那種熱血沸騰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對於當年年僅八歲的賈凡來說,詞曲作者聞一多和李海鷹是讓自己敬仰的兩個名字,當20年後的他有機會再唱經典《七子之歌——澳門》,他更想去探索這首歌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 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是怎樣一部作品?除了澳門還有哪六子?
    聞一多先生作品甚多,其中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七子之歌》當是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七子之歌》是組詩。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澳門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被迫離開祖國母親的痛苦。
  • 「七子之歌合唱團」20年後重聚,再唱天籟之音!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天,三百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聞一多先生作詞的《七子之歌》,感動舉國上下。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七子之歌合唱團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重聚,一起來見證澳門回歸20周年這個重要的日子。
  • 聞一多《七子之歌》創作刊發記
    昨晚又草成《七子之歌》也是國家主義的呼聲。」此信落款「星期五早」,又《聞一多全集》中前面有信寫於3月11日,可知《七子之歌》初稿誕生時間是1925年3月19日抑或26日的周四晚上,地點無疑是美國紐約。儘管聞一多先生肯定上述兩首詩歌都是「國家主義的呼聲」,但是差別甚大。《南海之神》於同年4月脫稿。
  • 《七子之歌》伴澳門女孩容韻琳成長20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31日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我經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達的遊子對回到母親懷抱的渴望十分感人。「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很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每當《七子之歌》響起,大家就會想到在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用稚嫩卻充滿感情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的澳門女孩容韻琳。
  • 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被譜曲傳唱
    聞一多(資料圖片)    新華網武漢近日,一曲悲壯激昂的《七子之歌·臺灣》在網上流傳,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1925年,愛國詩人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此詩一問世立刻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