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舉世矚目的日子,也是舉國同慶的日子。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這裡莊嚴升起。從此,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你可知『Macau』(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在當年的春晚中,由澳門小學生容韻琳夾帶著濃重鄉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更是感動了所有華夏兒女。
圖:主持人鞠萍與聞一多之孫聞黎明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新一代澳門人龍紫嵐在跨年演唱會上,重新唱響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再次勾起了大家的回憶,讓無數人淚崩。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七子之歌·澳門》的歌詞並不是為了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在1925年所寫的《七子之歌》組詩中的一篇。即將於本周六19:30,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最新一期節目中,聞一多之孫聞黎明將帶著祖父的珍貴遺物現身,與觀眾分享《七子之歌》的背後故事,以及聞一多充滿愛的一生。
聞黎明不僅是聞一多的孫子,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的工作便始於研究聞一多生活的那段歷史。他花了三年時間收集資料,兩年時間編輯整理,使得最終耗時五年時間出版的《聞一多年譜長編》成了現在聞一多研究基礎入門資料。節目中,聞黎明表示,「我越做(相關歷史研究),覺得我離聞一多越近。我知道他,看得出他在想什麼,他自己的一個追求、理想是什麼……我就是這樣一點點理解他、了解他、走近他。」打開聞黎明記憶的時光瓶,對他來說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詩人的天賦是愛」,「(這句話)不是聞一多自己寫的,但是聞一多說的,代表了他自己當時的一種對祖國的愛。」而這句話也是聞一多一生的寫照。
圖:聞一多之孫聞黎明
作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愛國主義如同一條紅線貫穿了聞一多的一生。1925年3月,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切身體驗到了弱國子民在強國所遭遇到的無處不在的歧視與欺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祖國深厚的愛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讓他憤然寫下了《七子之歌》。詩中,他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塊被列強搶佔的土地,比作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字裡行間聲聲泣血,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此詩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但聞黎明卻在現場透露,「聞一多並不認為這首詩寫得很好。」究竟聞一多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七子之歌·澳門》又是如何從一首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歌曲名作的?
當然,詩人的天賦不僅是愛他的祖國、他的人民,還有愛他血脈相通的親人。聞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抒發了濃厚的愛國情懷,而在另一首《忘掉她》中則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親情。「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象春風裡一出夢,象夢裡的一聲鍾,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現場,聞黎明眼含淚水地講述了《忘掉她》的背後故事。究竟這一首詩篇寄託了聞一多怎樣的情感?
圖:《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第十一期
同時,聞黎明還將在節目中分享聞一多與妻子高孝貞的愛情故事。究竟是什麼,讓原本拒絕這段「包辦婚姻」的聞一多變成了人人皆知的「妻奴」?他充滿愛意的一生又對聞黎明有著怎樣的影響?此外,本期嘉賓「中國交響樂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教授、復聖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以及150位顏氏族人又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家風傳承?更多精彩,敬請期待3月16日(周六)19:30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