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開放與發展的新思想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開放與發展的新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認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地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綠色發展,實現中國的綠色崛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生態文明思想體系,形成了面向綠色發展的四大核心理念,成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武器。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

  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論述中可以看出,發展戰略、發展路徑、發展目標,構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

  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誌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整體文明理論指導當代中國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解決日益嚴峻的生態矛盾,確保生態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具有突出地位,發揮獨特功能,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奠定堅實的自然基礎和提供豐富的生態滋養,推動美麗中國的建設藍圖一步步成為現實。

  綠色發展方式是發展路徑。恩格斯曾經說道:「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於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所以人類的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將會自食後果。只有讓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才能適應自然的規律。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大自然的底色;綠色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綠色發展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

  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綠色發展理念作為黨科學把握髮展規律的創新理念,明確了新形勢下完成第一要務的重點領域和有力抓手,為黨切實擔當起新時期執政興國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必須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自覺以規律的認識指導行動。綠色發展不僅明確了我國發展的目標取向,更豐富了中國夢的偉大藍圖,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建設美麗中國是發展目標。儘管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生態環境保護仍然任重道遠。步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則是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美麗」納入到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之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麗中國」。還自然於寧靜、和諧、美麗,這句富有詩意的表述,實際上反映了黨的執政理念,體現了黨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

  面向綠色發展的四大核心理念

  從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系列論述中,可以提煉出四大核心理念: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生態自然觀。歷史上有許多文明古國,都是因為遭受生態破壞而導致文明衰落。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生態與文明的內在關係,更把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到了關係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高度。「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然則滋養人類、哺育人類、啟迪人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新經濟發展觀。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只有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兩者的協調發展關係,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不能在問題發生之後再以更大的代價去彌補,而是要讓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良好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新系統觀。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草。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如果破壞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壞了水,山就變成了禿山,水就變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變成了沒有養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溝壑縱橫。人類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怎麼能正常生存下去呢?所以人和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如果我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那麼人類的實踐活動終將影響人類的命運。這也告訴我們,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不可顧此失彼。由一個部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職責,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環境就是民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新民生政績觀。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是關鍵。經濟在發展,環境在汙染,我國已經在發展與汙染中徘徊了很多年。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固然有群眾環保意識淡薄、綠色生活習慣尚未形成等原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開發資源輕科學統籌規劃。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們應把它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去認識、去重視、去治理。所以溫飽問題解決以後,保護生態環境就應該而且必須成為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武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生態文明建設開闢了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立足於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這兩個方面都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生態文明作為標準之一。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核心價值在於創建一種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真正滿足屬於人的功能和需求為主要內容的存在方式,中國人民在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的過程中, 也就必然會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把「科學發展」作為基本發展戰略的社會主義,這就決定了中國的發展不是一種西方傳統式的發展,而是一種「綠色」發展。並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基本歷史任務的社會主義,這就意味著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它的主要目標之一,走和諧發展的道路,也就是走生態文明的道路。生態文明社會就是最理想的和諧社會。

  國內外壓力與挑戰彰顯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強大生命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尚未全面樹立。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受工作慣性影響,忽視了環境保護或者環境保護讓位於經濟社會建設現象嚴重;公眾在全社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還沒有形成,我國現有生態文明制度仍不健全。與此同時,我國資源趨緊、環境破壞嚴峻、生態系統退化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率的增長方式還未根本性改變。預計2030 年我國碳排放才能達到峰值,因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依然嚴峻。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危機中承擔越來越多的環境國際責任和義務,這既是彰顯大國形象的機遇,也是挑戰。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需要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開展國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擔負國際責任,這對生態文明建設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在內外都面臨著嚴峻挑戰的情況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成效顯著。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拳整治大氣汙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加強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加強重點流域海域水汙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溼,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嚴肅查處違法案件。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籤署生效,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綠色情懷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注入了思想和實踐的活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是時代要求的產物,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情懷使然。在黃土高坡七年的青蔥歲月,深切感受到了荒山禿嶺是貧窮的根源,在正定主政一方時,即為百姓脫貧致富的激情感動,也為無視環境的發展憂慮;在寧德積極探索生態保護的路徑;在浙江為全方位打造綠色浙江開闢航線;在擔任總書記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始成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彰顯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思想活力。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全民共識。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未來綠色發展的思想遵循。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開放的、發展著的新思想,必將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路明燈,我們需要全面把握、深刻領會,並在實踐中發揚光大。

  趙建軍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相關焦點

  • 讀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剛剛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首次總結闡釋了這一思想。這是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之後,在全國性工作會議上全面闡述、明確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 一文學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涵。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性  這一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等,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一文學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編者按】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涵。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性  這一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等,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與習近平同志長期紮根基層,了解人民、對民間疾苦感同身受,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聯繫,與說「人民話」的持續品格是分不開的。從理念到思想,從理論到實踐,從地方到中央,從國內到國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經歷了自然的孕育、發展和成熟過程。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美麗中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精神,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的六條原則。這些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意義重大而深遠。
  • 【生態文明@溼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共建首都天藍地綠水清...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傾聽群眾聲音的實踐中,在查找問題、尋根求解的過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直抵人心。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及時代價值
    與會專家、代表重點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理論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貢獻突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政策實踐」三個主題進行了觀點闡釋和實踐經驗分享。  為進一步促進形成學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近日,我們將陸續轉發系列學習文章,歡迎品讀。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 2019年05月14日 08: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小平 字號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
  • 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原標題:黃承梁: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黨代會報告,且在表述中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併,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 試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思想性」
    判斷某一思想觀念是否具有「思想性」,除了看其是否經過充分的系統論證之外,主要還要看其對事物的認識是否具有本質規律性、方向趨勢性、前沿創新性的特徵,是否從世界觀、辯證法、方法論、社會歷史觀等哲學層面高度去思考處理問題。綜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可以發現它顯然具有這些特徵。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六項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的講話殷切希望這片園區所闡釋的綠色發展理念能傳導至世界各個角落,號召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媯汭劇場。 前方記者 曾嘉雯 攝生態環境保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下大力抓的戰略工程。
  • 從三地視察系統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戰略考量
    必須在系統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體現的的重大戰略考量中,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浙江、陝西和山西考察談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刻用意。我們今天談生態環境保護,談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認識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來都是一部鮮活的關於什麼是綠色發展、為什麼要綠色發展、怎樣綠色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能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必須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深刻意識到環境保護也是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就是綠色發展。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努力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
    根據西藏自治區黨委安排,3日上午,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江村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結合個人學習和工作經歷,作題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努力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輔導報告,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方法論特點
    【關鍵詞】習近平  生態思想  黃河治理  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黃河流域考察調研,對黃河治理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科學治理黃河擎畫了藍圖,需要我們深入學習領會。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美麗中國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
    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時俱進豐富、拓展和深化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切實擔負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建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智慧,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有力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和變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著怎樣的哲學基礎?又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有著怎樣的升華與發展?
  • 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邃內涵 建大美中國丨時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於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全面總結並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一個系統完整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堅持問題導向和注重實踐檢驗的活的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眼於黨和人民事業的長遠發展,深入闡述了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 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生態文明重要講話中的哲學思想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擔任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以來,十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他從人類共同利益的唯物主義立場出發,來討論生態文明問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富有時代特徵的新思想新觀點,實際上已成為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旗幟。可以說,這一新思想是在偉大實踐豐厚沃土中長成的參天大樹。   從量變到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不是自然實現的,必然有其背後的促成因素和推動力量,否則量的積累就達不到應有的程度,最後一躍也不可能完成。黨的十八大以後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巨變,離不開長期的積累,離不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堅實基礎。但為什麼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發生在這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