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我不是藥神》的開門紅,總歸讓中國電影看到了希望。點映票房過億,提檔上映,上映首日票房過3億,出品方股價一路飄紅……《我不是藥神》實打實的給這個暑期檔打了一劑強心劑。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說明你離得不夠近」,《我不是藥神》的力量來源,在於它題材足夠貼近現實痛點。「它有巨大的人文關懷,
可以這麼說,跟現實有關的中國電影裡面從來沒有過這麼強力地看到中國人能夠在自己的社會成為一個英雄,
拯救千萬人生命的這麼一部電影,這是值得拍的。」導演文牧野日前在深圳對記者說。
電影用一種嚴肅的態度關注了頗有深度和廣度的社會話題,包括了警察的法律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窮人如何續命等,但最終電影還是給了人們希望和溫暖。
而正因為如此,《我不是藥神》才凸顯了自身的價值。它不抹彩,不塗粉,不拋光。讓現實主義重現粗糲的尊嚴。正因為此,我們看到原定7月6日公映的《我不是藥神》在6月30日打響點映頭炮,周末連續兩日開啟全國規模點映,接著又追加了7月3、4、5日3天工作日進行點映。
7月4日,《我不是藥神》點映票房1.13億元,打破由《萬萬沒想到》保持的內地影市點映票房紀錄1.12億元。最終,片方宣布提檔一天,改於7月5日正式公映。截至21時,該片上映首日票房突破1.5億元,囊括當日大盤總票房八成,累計總票房破3億元。
而正因為如此,《我不是藥神》才凸顯了自身的價值。它不抹彩,不塗粉,不拋光。
讓現實主義重現粗糲的尊嚴。《我不是藥神》口碑爆棚,二級市場整體低迷的情境下,
這部電影的出品方、發行方股價一路飄升。「2018年度最佳」、「成熟、克制、誠懇」、「我們不反詰制度,我們只讚頌良心」……社交媒體上,觀眾竭盡點讚。除此之外,在本世紀,豆瓣上評分過9.0的電影只有兩部,一部是《鬼子來了》,另一部是《無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