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區大力開展新時代鎮(街道)文化站建設和作用發揮情況的工作

2020-12-12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魏翠娟)文化站是鎮(街道)推動文化建設的樞紐和橋梁,也是開展文化盛會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是建設基層文化的基礎。因此,鎮(街道)文化站一定要通過文明的、健康的、新穎的文化生活吸引農村居民,抵制當前出現的消極現象。新時代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文化站一定要充分發揮職能,健全各類文化設施設備,積極開展各項文化生活,將先進的、健康的思想傳遞給農村居民。

近年來,前鋒區持續推進鎮(街道)文化站建設,全區已建成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個。各站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設有:書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科普教室、多功能活動廳、辦公室、管理用房等,電視、電腦、圖書、文體用品等設施設備基本齊全。全區各鎮(街道)文化站圍繞提高服務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按照普惠制、打造亮點的辦法,逐步以點帶面提升服務品質,取得了一定成效。

資源利用便民利民。各地積極探索推進單一陣地服務向「陣地+流動+數位化」服務轉變,推進圖書閱覽室到村到社區,方便了城鄉居民讀書、看報、開展娛樂活動。同時,文化站通過和周邊村(社區)文化室進行錯時、延時開放,有效延長服務時長,確保群眾在節假日等時段也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活動開展形式多樣。近年來各站先後開展了各類主題文化活動及送文化下鄉活動200餘次。自2014以來,前鋒區連續組織舉辦了「歡樂農家大賽」「群眾廣場舞大賽」等,各文化站均組織當地文藝愛好者參加,群眾參與度高,反響較好。2018年以來,結合脫貧攻堅文化扶貧,前鋒區每個鎮(街道)都組建了有自己特色的藝術團隊,經常舉行廣場文藝演出並深入各貧困村開展文藝活動。

文化遺產保護有序。文化站利用各類節慶日、宣傳日,發放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宣傳冊,累計開展宣傳活動30餘次,發放宣傳冊5000份。對轄區文物保護單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展覽展示,提高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累計開展展覽活動20餘次。

隊伍建設多元發展。通過招聘、商調等措施,全區鎮(街道)文化從業人員穩定在23名左右。大力招募文化志願者,利用志願者自身業務專長開展志願送戲、送講座、送書法、當管理員、當文保員等志願服務。通過外出培訓、舉辦業務研討等形式,加強文化幹部的學習教育,結合文化站、文化室以及廣播電視戶戶通、村村響工程的實施,有針對性地對鎮(街道)文化幹部進行了集中和分散培訓。

雖然前鋒區在新時代鎮(街道)文化站建設和作用發揮情況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使用管理不規範。由於無專項經費、無專人管理電腦、書櫃、桌椅、健身器材和圖書等設施設備,使用率較低,有些書籍和器材遺失、損壞嚴重,部分電子閱覽室配置的電腦桌椅被佔用為辦公設備,一些文化活動室沒有對群眾正常開放。

產品供給不豐富。真正適合農民口味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偏少、質量偏低,對鄉村文化資源深層次上的挖掘、保護和利用還不夠。送書、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因內容、形式與群眾的需求不相適應,導致群眾參與率低,滿意度不高。

專業人才較缺乏。鎮(街道)文化站現有的文化專業人員服務水平、服務能力不高,文化員中普遍存在「混崗」使用現象,文化員專業不專,在崗不在位的情況十分普遍,很難滿足對開展多樣化和特色化文化活動的要求。

重視程度還不夠。部分鎮(街道)存在對文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主動性不強、被動應付和等靠要思想。重建、輕管、輕用問題比較突出,制度建設、管理考核機制還不完善。

完善投入方式,確保健康發展。一是增加政府投入。將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正常開放、日常運行和公共文化活動開展等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擴大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用於公共文化服務的規模。依據服務標準科學測算日常運行經費,完善補貼制度,加大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性文化崗位和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力度。二是鼓勵社會投入。積極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彌補政府財力不足的「短板」,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興辦基層公益性文化事業。

豐富產品供給,優化服務效能。一是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爭取全面建成標準村級文化活動室,全區總藏書量達到10萬冊。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力度。充分發揮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骨幹作用;加強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創作,面向基層,面向群眾,著力提高文化服務水平,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等方式,鼓勵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支持基層文化建設。三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建立「鄉村(社區)流動文化集市」,整合各部門各單位服務內容,集中時間、集中項目、集中人員統一進鎮(街道)、進村(社區)等,開展文化惠民服務。四是建立健全文化服務長效機制。持續深入開展以「三送」(送戲、送書、送電影)為載體的文化下鄉活動,建立完善上下聯動、國有民辦文化團體互動的文化服務長效機制。

穩定工作隊伍,提高業務素質。一是充實專業隊伍。通過公開招聘、政府採購公益崗位等方式充實保障文化站等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隊伍,定期對相關工作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二是壯大志願者隊伍。吸引鼓勵社會團體、民間藝人等社會力量投身村(社區)文化建設,對村(社區)業餘文藝骨幹開展免費培訓,著力彌補基層人才不足、不專的短板。三是扶持「能人」隊伍。制定獎勵扶持辦法,發掘和培養多種門類的業餘文藝骨幹,發展民間文藝團體,培養農村各類文藝人才。

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考核力度。加強對基層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不斷完善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和使用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

 

相關焦點

  • 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督查秦州區公共文化服務重點工作
    12月10日,天水市文化和旅遊局調研員楊春曉一行對秦州區公共文化服務重點工作進行督查驗收。秦州區文旅局分管領導及區文化館、圖書館及相關負責同志陪同督查。督查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我區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專項治理等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督查。
  • 浸潭鎮文化站公益課堂,「畫」出精神文明建設新境界!
    浸潭鎮文化綜合大樓浸潭鎮藉助新建設的文化綜合大樓,充分發揮陣地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開展公益課堂,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據了解,從2020年11月開始,浸潭鎮文化站每周三下午4點半,都會在文化綜合大樓開展公益課堂,至今已舉辦6期。
  • 新疆博樂市五項舉措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
    今年3月博樂市委常委會研究下發了《博樂市2020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推進工作方案》,為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3月29日,博樂市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動員會,動員鄉鎮(街道)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志願服務組織,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
  • 前鋒區老體協大力創建「四川省老年人廣場健身舞之鄉」
    前鋒區自2013年成立以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全民健身運動,城區成立老體協,各鄉鎮、街道也相繼成立了老體協分會。在區委區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級老體協,本著老有所樂,紮實有序的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尤以廣場舞參與面最廣,參與人員最多,收到成效最為顯著。
  • 市信訪局全力發揮建設「五彩嘉興」的服務保障作用
    對此,廣大黨員幹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清醒認識當前面臨的形勢,搶抓機遇佔先機,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對標「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這一新定位,圍繞「五彩嘉興」目標,深刻領會我市發揮五個優勢、補齊五個短板的要求,以信訪工作實績檢驗貫徹落實效果,爭當市域治理現代化排頭兵。深化討論,學思踐悟入心入腦。
  • 前鋒區教科體局:「四大舉措」助推群眾體育工作全面發展
    近年來,前鋒區高度重視群眾體育工作,全面發力、多管齊下,群眾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民提質不斷增強、各類活動蓬勃開展,全區群眾體育工作邁向新臺階。大力完善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先後投入資金16720萬元,建成前鋒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11人制足球場3個,5人制足球場4個,區級公共體育場田徑跑道和足球場1個、鄉鎮文體廣場11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189個,建成各種健身步道12公裡。截止目前,人均健身場地面積達1.48平方米。大力提升群眾體育人才專業能力。
  • xx街道以黨建+N+服務為載體著力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用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落地生根,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xx街道辦事處以黨建+N+服務為載體著力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用。一、領導重視,健全隊伍為進一步加強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序開展取得成效,xx街道辦事處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擺在首位,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基層意識形態、黨管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把牢方向導向,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
  • 前鋒區: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戰勝疫情
    前鋒區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開展精神文明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戰勝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前鋒區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引導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防護能力,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奮力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一個鄉鎮文化站六十年的傳承與堅守
    多年來,羅源鎮堅持文化興村、文化強鎮,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形成了一道別具一格的文化風景。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羅源鎮文化站多次獲得省、市「先進文化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並於1997年、2016年兩度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文化站」;鐵坑村農家書屋也被評為「廣東省優秀農家書屋」和「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 廣安前鋒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 守護綠水青山
    此外,通過巡河工作,前鋒區還繪製「一河一圖」13份,收集整理「一河一檔」19個,正在編制區級以上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10個;按照「四張清單」管理機制,制定區、鎮級「四張清單」40份,排查汙染源246個,整改銷號123個。   工作常態化開展,體制機制靈活有力。
  • 南陳屯鄉綜合文化站創新服務 提升百姓幸福感
    而綜合文化站就像一顆吸鐵石一樣,不僅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還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文化樂園、精神家園。夯實陣地提水平根據 「依託駐地、輻射周邊、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南陳屯鄉尋找建設場地,積極籌劃資金,制定建設方案,合理分區布局,保質保量完成文化站建設。
  • 張公山街道2020年全年黨建工作完成情況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格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及黨風廉政一剛雙責制度,全年組織召開三次黨建工作推進會、三次黨課專題報告會,一是完成街道新一屆黨組織選舉工作。四是大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教育活動,使新思想在街道落地生根。(五)穩步開展統戰工作。
  • 關於開展2020年度濰坊市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街道)示範社區(村...
    去年以來,通過在全市開展「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街道)、示範社區(村)」創建評選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以創建促提升、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根據市局年度工作計劃,經局黨組研究決定,今年繼續開展「濰坊市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街道)、示範社區(村)」創建評選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評選範圍全市符合條件的鎮(街道)、行政社區(村)。
  • 湖裡區禾山街道充分發揮網格化環保監管作用
    今年以來,湖裡區禾山街道積極開展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工作、推進餐飲項目環保備案、加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通過完善網格化監管隊伍進一步推進湖裡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力做好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在新起點上再發力,街道將著力健全體系、落實監管,充分發揮每個網格員的作用,不斷提升轄區環境質量。
  • 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提升支部黨建工作水平 發揮...
    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離退休幹部黨支部以「六有一提升」達標創優工作為重要契機,強黨建、勤學習、善奉獻,紮實做好常規工作,創新特色亮點,不斷提升退休黨員的黨性意識,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生動詮釋退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 鹽田區海山街道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報告
    一是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規定,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成立了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辦事處主任任副組長,街道領導班子全體成員,街道各科室負責人,各社區工作站書記為成員的法治建設領導小組。
  • 彩石街道多措並舉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工作
    2020年以來,歷城區彩石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強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實踐站建設工作,努力推動街道、村陣地全域覆蓋、軟硬體提標,實現重點活動貼近群眾、理論宣講入心入腦、志願服務管理規範,在全街道形成了文明實踐的濃厚氛圍
  • 細數四川廣安市前鋒區文化建設關鍵詞
    「住的是新房子,走的是硬化路,農閒時還可以到村級活動室看看書。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心裡怎能不舒坦?」3月8日,大佛寺街道辦事處黃峰村村民石棟禾說起如今的生活,臉上笑開了花。  截至目前,前鋒區已投資2000餘萬元,對10個鄉鎮222個行政村的廣播室設備進行了恢復建設,完成153個村級廣播室的設備配送和安裝、184個村級活動室的設備配送;為222個農家書屋和5個社區書屋補充更新設備5套、圖書7.66萬冊;完成轄區數字直播衛星工程建設,為1800戶群眾安裝直播衛星接收裝置。
  • 市人大調研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
    ■諸暨日報全媒體報導  記者 楊彬  9月18日至19日,市人大調研全市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  調研組先後來到山下湖鎮新長樂村、詹家峧村,實地查看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並向村兩委幹部和村民了解當地革除紅白喜事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等實際工作開展情況。調研組還先後來到大唐鎮和嶺北鎮,與村幹部和人大代表舉行集中座談會。
  • 臨淄:朱正林白平和等區領導到各鎮街道開展八一走訪座談
    徐長春1947年參軍,曾參加過昌濰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建剿匪、抗美援朝和1953年國慶大閱兵,戰功赫赫。白平和與老人親切交談,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及子女的工作生活情況,並囑咐他要保重身體,發揮餘熱。白平和要求鎮、村相關負責人要切實關心老人的生產生活,做好救助幫扶工作,讓老人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