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字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乃是周朝的開國丞相,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封國建邦。姜子牙的卓越貢獻,也給了齊國一些獨特的機會
周國開國初期,苦於東方戰亂,是以授予齊國節制東方諸侯的權力,齊國又通過和周朝王室歷代聯姻,建立和周天子家特殊的血緣關係
齊國因此得以壯大自己,儼然一方豪強,早在這時,齊國便被看作東方諸侯的翹楚
春秋初期,國力不錯,雖然在鄭國崛起的時候,他只是小弟,但當鄭國沒落後,便是齊國真正的崛起
從齊襄公開始,齊國便已經在為稱霸做準備,齊桓公坐上國君之位,聯合管仲君臣,正式開啟了齊國的稱霸之路,齊桓公也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有所提升之後,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便開始為在諸侯之間稱霸做準備,君臣之間定下的政策正是尊王攘夷
尊王很好理解,就是尊奉周王室的權威,但實際上是藉此行使對各路諸侯的主宰權力。北杏會盟,便是周天子授權齊桓公代辦宋國國君即位之事
雖然這一次來的都是些小國家,凡有些實力的大國,都知道齊桓公君臣打的什麼主意,並沒有前來,但是齊桓公也算邁出了他稱霸的第一步
之後又通過各種手段,慢慢的便奠定了齊國的強者之路,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也越來越不可動搖。葵丘會盟,幾乎中原各諸侯國都前來參加,和第一次形成鮮明的對比
是的,尊王二字,對於齊國來說,只是為了自己能夠稱霸於諸侯,是有私心的。而攘夷,同樣也是如此
所謂的攘夷,便是要團結各諸侯國的力量,共同對付此時侵擾中國的那些蠻夷勢力,同時在此過程中,確保齊國對各諸侯國的領導地位
尊王攘夷,齊國都是為了自己的稱霸大業,但是對整個中原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孔子曾經有過感慨:「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便是肯定齊桓公管仲君臣尊王攘夷,對於中原的積極影響。若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的霸業,我們這些後人,怕是早就因蠻夷入侵,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傳承
可見齊桓公君臣功勞之大,不僅是對齊國,更是對中原各諸侯國。也可見當時蠻夷入侵,對整個中原造成的影響之大
公元前六七世紀,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北方草原地區持續暴雪和乾旱,導致大量遊牧部落南遷,大肆劫掠中原
西周的滅亡,正是山戎蠻族的大規模入侵。東周遷都之後,蠻族的入侵,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不斷地侵擾中原。其中侵擾中原最激烈的,便要數戎人與狄人
戎族人主要生活在中原的西北地帶,侵擾的對象是西北的秦國、晉國等。狄族人主要生活在如今的東北一代,侵擾的對象有齊國、燕國。甚至於中原腹地的鄭國、衛國,都有受到侵擾
他們以遊牧為生,作戰兇猛,而且並不戀戰,打一仗就跑,還專挑實力弱的諸侯國下手。而此時中原各國之間,又不斷有內亂發生,是以他們在中原可謂是嘗盡了甜頭
東方齊國實力強盛,在狄人的侵擾下都不得不遷都,早期的秦國更是有七位國君都戰死在與戎人作戰的戰場上
大國尚且難以保全自己,更何況那些弱小的國家了,本來就有內憂,如此外患,中原各國其實都是苦不堪言
所以只有團結起來,有外敵入侵時一致對外,才能將那些蠻夷人打怕,打服,讓他們輕易不敢肆掠中原
對於齊國來說,尊王攘夷,只為首霸,無疑,齊桓公君臣做到了。而對於整個中原,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來說,卻因此達成了一個共識:
無論內部分歧有多嚴重,內部戰爭有多慘烈,當外敵入侵之時,我們的民族都該團結起來,一起抵禦外敵
這正是中華民族「一致對外」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