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及其學科建設

2021-01-1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書法藝術及其學科建設(逐夢40年)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進程中,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是最大受惠者。無論從作為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型角度看,還是從藝術如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影視各領域之與書法對比而論,皆是如此。

上個世紀,經過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拉丁字母的狂潮,經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簡化字替代繁體字、廢棄毛筆改用鋼筆、豎寫式改用橫寫式、右起改左起、使用標點符號等一系列漢字文化「近代轉型」的變革,在時代大潮中,書法似乎永遠是「被革命的對象」。這使它囁嚅躊躇,畏首畏尾,沉淪而自卑,在時代變革中始終抬不起頭來。

百年近代史中,基於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受「西學東漸」影響,導致藝術界出現「西化」取向。中國的古典詩文面對西方長篇小說、傳統文人畫面對西方油畫、傳統戲曲面對西洋話劇、古典民樂面對交響樂、民族舞面對芭蕾、泥塑菩薩面對西方人體雕塑,各行各業都可以施行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只有書法,是既沒有西方參照也沒有近代歐美文藝「東漸」之事實內容的。此外,高等教育中,早期的美術專科學校、音樂專科學校和新中國成立後的舞蹈學院、戲劇學院、美術學院在京滬穗蘇寧等大城市鱗次櫛比,但一概沒有書法的份兒。甚至中國文聯有與新中國同步成長的美協、音協、舞協、劇協,但長達30年間沒有書法家協會。很遺憾,書法藝術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沒有正式「身份」的。

以此來看改革開放40年,才會真正體悟到:書法藝術的確可稱是最大的幸運兒。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本科、研究生等各種教育體制相繼產生。全國書法展、中青年書法展、全國書學研討會的舉辦此起彼伏,更有書法專業報刊創辦發行。這些都是國家改革開放以後才出現或成規模獲得蓬勃發展的。亦即是說:當代書法篆刻藝術,只花了短短前20年光陰,就完成了其他音、舞、劇、美、影藝術門類歷經100年才艱難達到的建立現代學科門類體系的時代目標。即使不講思想啟蒙的質量,僅僅從時間算起:沒有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書法篆刻的大好局面。

古老的書法篆刻藝術在改革開放40年中,遇到了現代文化轉型開放的千載難逢機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緊接著的問題,是我們書法界其實並沒有做好躋身於現代藝術大家庭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尤其是專業準備。比如,我們在這樣一個日益開放的新時期,卻還是表現出不合時宜、不盡合理的傾向:

——我們習慣於寫毛筆字(哪怕點畫精妙功力深厚),而毫不在意書法形式可以有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

——我們習慣於用書齋風雅來包攬一切,而忘了今天書法的展廳時代是一個公共空間和藝術上「競技爭勝」的平臺;

——我們習慣於以名家的「人」來推斷作品一定是名作,而忽視了名家也有應酬之作,從而無視藝術創作中「作品的獨立性」命題;

——我們習慣於取得書寫實踐經驗,而不重視書法作為藝術新學科所必須具備的技巧、形式、主題的三連環立體要求;

——我們習慣於介紹書法常識,而根本不去了解還有書法美學、書法史學、書法教育學等諸多專業理論學科內容;

——我們習慣於傳授入門楷書技法或者最多到行書(以實用寫字為中心),而沒有意識到還需要包括書法史、批評史、哲學與美學、文藝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古漢語學、金石碑帖學等等的學問支持和思想提煉;

——我們習慣於重視書法教育架構中最實用、最直接的中小學初級啟蒙水平和成人愛好者的入門經驗授受,卻輕視大學本科專業教育規範乃至博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各種不同的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法;

……

如果說做學術研究時,必須講究以「問題意識」為前提,那麼針對改革開放40年書法篆刻的發展,我們所作出的定位、判斷、評價,正是在對上述種種問題發出質疑、追問和解答的過程中,在試圖尋找出我們這一時代特有的可行方案中,在不斷探尋、不斷「試錯」的經驗中,才逐漸獲得轉型、拓展的。這40年間的「華麗轉身」——從一個原本缺乏近現代文化鮮明品格、保守頑固而且自得其樂、自行其是的書法篆刻領域中,首先尋找發掘出了一些新的動能和渴望新變的激情;又藉助於改革開放的大氣候、大形勢,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在書法篆刻藝術中的指導意義,義無反顧地與各種守舊懶惰和因循沿襲的思想進行批評交鋒和推進改革。這樣幾十年間的夙興夜寐、焚膏繼晷、百折不撓、艱難前行,才有了今天書法篆刻藝術的盛世再造。它的標誌可以呈現為如下6個方面:

一是書法從寫毛筆字(寫好字)上升為書法藝術表現,精湛的技術為傳遞書法作品形式美服務,經典筆法為視覺觀賞服務;

二是確定了今天的書法時代是從書齋時代走向「展廳文化」時代,書法的生存方式,從私人空間轉換成為公共空間,擴大了它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功能;

三是明確了書法創作中作品的含義大於作家的含義,對「名作」要求的比重高於「名家」。它的潛臺詞是,名家出手未必都是名作,在兩者間選擇,惟以作品優劣為去取;

四是書法從人皆必備的大眾文化技能變身為必須專門學習的專業藝術學科,它有其固定的知識模型和「戒律」「清規」或曰核心與邊界,有明確的「是」或者「不是」的判斷基準;

五是書法的觀念培養和知識學習,是一個講求科學和嚴肅態度的過程,是一個包括了史學與美學、形式與內容、線條與結構、抒情與寫意、時間與空間、歷史與現實的立體結構。淺嘗輒止、盲人摸象或刻舟求劍、斷章取義的學習均不可取;

六是書法的學科建設是綱舉目張的「綱」。局部的工作需要如高校設置大學書法本科專業當然必須要依仗學科;宏觀取捨如針對整個書法界的「書法是什麼?」的觀念建設和認知方式更離不開學科支撐。可以說,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在書法篆刻藝術領域中所做的一切努力,最後都必須通過學科方式使之固定下來以為依據而傳延於後人。

從散漫的文人雅興,走向嚴格的學科,是書法篆刻藝術在改革開放40年裡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最初,是基於大學專業設置的課程安排需要:學習書法專業4年,必須要有實踐課和理論課,於是有了書法史、書法概論、技法理論等最初級的架構。美術、音樂、戲劇早已有大學,這些相關專業課上了七八十年了。但書法進入大學成為專業才剛剛開始。再後來,有了更細化成熟的課程結構如理論史、美學、當代書法批評、創作課等等。其後,更有書法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是三級、二級還是一級等關於地位身份的爭論與爭取。可以說,書法篆刻界認識到「學科」的重要性並能夠率先邁出最寶貴的第一步,其動力首先來自於高等教育的應用需要。

高等教育體制的「學科」追問是基於一個現實應用(即實際課堂教學)的需要;而對之作一種純粹學術理論的提升,會使它在教育界和學術界擁有更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認同感,這又是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後引出的必然成果。但其實在理論家群體中,這種知識系統的整合和由此培養起來的整體觀,早已是改革開放以來眾所嚮往的時代目標:90年代的幾部學科著作,如1990年的《書法學綜論》、1992年的《書法學》、1998年的《書法學學科研究》(原名《書法學概論》)等關於學科研究各種視角的專著,代表了從改革開放初期成長起來並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理論家們的學術敏感度和試圖構建學科體系的第一代嘗試。這樣的努力,置身於改革開放以前的客觀環境中自然無法想像,在過去的理論家隊伍中也幾乎未見有嚴格意義上的學科型人才——怎樣寫好字參展獲獎是最有誘惑力的;發表書法論文著作以方便高校評聘職稱也有利益驅動而且十分實用;而這「學科研究」空泛而不著邊際,關注理解之人本來極少,究竟於我們有甚價值?所以在90年代之時火爆了一陣子,又似乎偃旗息鼓、後繼乏人、四顧寂寥了。

正是基於改革開放40年的雄厚積累,使一部分書法界的有識之士開始有了較之啟蒙、初興階段更為清醒的認識。倚仗於高校專業教學這支主力軍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學術委員會專家團隊,關於書法的學科目錄定位究竟是二級、一級的爭論及學術研討等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而關於學科研究的學術成果集聚即「書法學學科叢書」的編輯計劃,也正在江蘇美術出版社的全力推動下已經成形。書法篆刻藝術學科地位的提升,事關書法界從上到下全覆蓋的「千家萬戶」;而學科研究成果匯為叢書,則搭建了一個面向未來的平臺。這兩項目標都是過去歷史上所沒有的,但正是因為有了改革開放40年,故而今天我們據以期望書法篆刻界能以此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立足現實並指向將來。

相關焦點

  • 近年來學科建設研究的重點領域及其展望
    近年來學科建設研究的重點領域及其展望 2020年03月15日 08:19 來源:《現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1期 作者:周海濤 徐珊 字號 關鍵詞:學科建設;學科建設內涵
  • 【西師新聞】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蘇士澍一行調研「書法藝術進校園」暨「高校書法專業學科建設」座談會在校舉行
    11月9日,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中共甘肅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連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樓建軍,中央電視臺編導王淳晨,甘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青山,中國書法協會原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改琴,甘肅畫院原院長、省文史館館員馬國俊等一行來西北師大調研「書法藝術進校園」暨「高校書法專業學科建設」情況,並和美術學院(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系師生在文科實訓樓舉行座談會。
  • ...家王炳學論文入選全國書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名單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書法理論家、學津書院院長王炳學論文《現行藝術學視野下書法學學科建設的困境、機遇與突破》入選。    據悉,全國書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將於2020年11月下旬在北京召開。
  • 業界聚焦藝術類期刊發展與學科建設
    中國文化報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的深入互動,在新形勢下,藝術類學術期刊如何保持研究的前沿性,並持續發揮其在藝術教育以及學術傳播方面的影響力?如何有效推動相關藝術學科建設,並與高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動?
  •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路徑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新文科建設宣言》的發布,為新時代包括藝術學科的各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如何理解新文科的豐富內涵?新文科建設採取什麼樣的舉措?如何運用新文科理念進行藝術學科的人才培養?
  • 首屆明德藝術論壇:聚焦新文科背景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
    論壇涵蓋「新文科背景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音樂表演理論話語體系學術研討」「跨界與融合:當代學院藝術新趨向」三個主題。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新文科建設宣言的發布,為新時代包括藝術各個學科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如何理解新文科的豐富內涵?如何運用新文科理念進行藝術學科的人才培養?
  • 周星|新文科視域:藝術學科發展點、線、面建設景觀
    如何看待新文科掀開簾幕之後的藝術學科當下發展景觀?我們可以圍繞點、線、面三個層次來透視、把握新文科發展和藝術學科建設所面臨的問題。「點」就是新文科聚焦點;「線」就是藝術學科須臾不可離開的審美精神貫穿學科綿延不絕之線索;「面」則是2020年眾多任務雲集疊加,從學科、專業、課程到教材等多個層次來透視藝術發展景觀。
  • 藝術經濟學的出現,是藝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
    問:您一直致力於藝術和經濟的結合,多年來在藝術經濟領域做了很多的調研和報告,可是藝術與金融的結合很多人都望而生畏了,您對此執著的原因是什麼呢?西沐:從學術角度講,藝術學科門類的獨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藝術學科門類是一個年輕的新學科門類,其完善發展是必然的,其學科建設的任務可以說任重而道遠。藝術經濟學的出現是藝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藝術經濟學科有自己獨立的研究對象與內在的發展規律,應該有自己的體系與結構。我國一直在倡導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但是依靠政府保護、扶持是不夠的。
  • 王學德及其書法藝術
    中華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它以獨特的筆墨形式,用點與線構成的藝術語言,向人們展示著中國漢字結構形式的形體美和中華文化深層內涵的深刻意蘊美。大凡有成就的書家,無不對中華書法藝術的深層文化內涵深刻領會,並與自己的文化藝術風格相互融會貫通,以更加獨到的藝術風格,憑藉筆墨的盡情揮灑,以展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
  • 晚清民國書法美術(藝術)類屬觀及其論爭
    在把書法歸為美術(藝術)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模糊地認為書法應該歸為美術(藝術),另一個階段是就書法是否應該歸為美術(藝術)展開激烈論爭,其中,贊同者之中還有這樣一種聲音,他們認為書法為最高美術(藝術),並提出了各種理由。在今天看來,晚清民國書法美術(藝術)類屬觀及其論爭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於我們今天的書法認知也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 欽瑞興書法藝術賞析及其價值
    高斌 舟中往返偶成二首 行書橫幅 34×70cm吳 帶 當 風——欽瑞興書法藝術賞析及其價值所謂向外是指其藝術創作的精神路向與時代的發展相一致,是適應、順應、激勵時代向前發展的方向,與時代同頻共振;所謂向內是指其藝術創作的精神指向與社會的發展方向相反,慢於時代發展的頻率,甚至停止。向外,多為現代藝術,大多表現出向外擴張、個性張揚的特點;向內,多為傳統藝術,表現出內斂、安靜、雅致以及飄逸的藝術風格,欽瑞興的書法風格應屬於向內追求的藝術精神。
  • 梁玖:學科立場中的藝術教育概念
    這就需要從藝術教育學學科及其學術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其中,通過充分認識藝術教育的恆定命題和基於清淤藝術教育問題來尋求系統性建構和發展藝術教育學科是必由之路。通常所講的藝術教育學科建設,就是要立足抓好藝術教育活動的創新化開展、藝術教育學的學科建構和基於解決現實問題而產生新知識、成型完善的藝術教育學科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價值體系。總之,藝術教育學科既是普通教育學「學科教育」系統中的一種形態,也是「藝術學科」的構成部分。在「教育學」系統中研究藝術教育學科,是基於研究「學科教育」立場的觀照。
  • 卸下書法作為 傳統學科的包袱
    我認為書法實用性的消逝是必然的,說明書法作為藝術的一科始終在保持發展。書法專業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我們有必要對文本選擇是否優劣,字法選擇是否準確,基本功是否紮實進行判斷,無可厚非,也體現了書法作為一門學科,學科中的專業學習人員所秉持的基本素質和修養。
  • 中國教育報丨加強美育學科建設 推動美育事業發展
    新時代中國美育學科建設要紮根時代生活,總結百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藝術教育規律和當代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的美育規律。其次,美育是一個大的學術範疇,涵蓋了學校美育、社會美育、家庭美育等多個板塊,而藝術高校的美育建設則是重中之重。所以,美育學科建設可以從在「藝術學」門類中設立「美育學」學科開始,下設藝術美育、學校美育、社會美育、美育學理論四個專業方向。
  • 「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在新時代建設、新文科使命的召喚下,清華大學將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美術學院學科建設,為新文科,特別是藝術學科的創新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美術學院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的學科平臺與資源,與全國兄弟院校一道不斷產出優秀成果,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 藝術設計大講堂第一期 | 新文科建設語境下的設計學科建設10月11日...
    2020年10月11日下午,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設計學教指委)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共同承辦的首期藝術設計大講堂於線上順利舉行。
  • 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
    民聲天下11月5日北京快訊 對於很多喜愛書法藝術的朋友們來說歐陽中石先生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原顧問、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
  • 十三五期間,山東要這樣建設管理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
    &nbsp&nbsp&nbsp&nbsp4月12日,記者從省文化廳了解到,為加強全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建設,現制定並印發《「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建設管理辦法》,自2018年5月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 西沐:新時期如何架構中國特色藝術經濟學科
    西沐在發言藝術學科門類的獨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藝術學科門類是一個年輕的新學科門類,其完善發展是必然的,其學科建設的任務可以說任重而道遠。藝術經濟學的出現是藝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
  • 「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明日啟幕
    ,研究其學術理念和方法,弘揚其藝術精神,追尋一代藝術巨匠和高等書法教育先驅的風範,「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將於明日啟幕。本次紀念活動分為三個板塊: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傳承、跨越與典範: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全國「書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其中,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將於11月28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