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11月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首屆明德藝術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舉行。論壇涵蓋「新文科背景下藝術管理學科建設」「音樂表演理論話語體系學術研討」「跨界與融合:當代學院藝術新趨向」三個主題。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新文科建設宣言的發布,為新時代包括藝術各個學科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如何理解新文科的豐富內涵?如何運用新文科理念進行藝術學科的人才培養?如何建立健全藝術學科人才培養、藝術學科建設的綜合創新的發展體系?以及新文科視野中的藝術各個學科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是怎樣的?圍繞上述問題,來自國內知名高校藝術管理專業領域的學者聚集一堂,從自身學科實際出發,圍繞藝術管理的學科定位以及實踐教學展開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吳付來指出,近年來,在雙一流建設的驅動下,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不斷打造開放包容的學術平臺,搭建與國內外學術界溝通的橋梁。明德藝術論壇的設立旨在以跨學科、大視野為學術導向,圍繞新時代大藝術、新人文相關命題,聚焦學科熱點與難點,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多維視角探討藝術實踐、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等重要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牛宏寶表示,如何在中國人民大學這個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一流大學辦好藝術學科,它的路徑、方式和目標與其他學校有什麼不同?一直是我們藝術學院在探討的問題。希望通過明德藝術論壇的舉辦,能夠為中國藝術學科的繁榮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和成果。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餘丁圍繞新文科背景的藝術管理發展重點論述了新時代的藝術管理的學科建設的任務。首先要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不僅要服務藝術和文化發展,還要作為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次,要面向2035年文化強國建設培養一代新人,提升藝術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第三個任務是建立藝術管理的中國學派,提倡藝術管理的美育本質。第四個任務是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將藝術管理建設成為一流學科。
在70年的辦學實踐中,上海戲劇學院形成了集藝術創作、藝術展演、藝術史論、藝術管理、藝術教育五位一體的學科專業生態體系。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藝術管理》執行主編董峰認為,新文科建設要突出綜合性、交叉性和融通性,探索的主要路徑包括: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打破學科、專業、課程壁壘,培育交叉融合型學科、專業、課程,融合新興技術,推進智能文科以及專業、課程,在新文科框架內發展藝術管理專業,逐步實現藝術學類專業與經濟學類、法學類、文學類、歷史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的融合生長。
中國音樂學院科研處處長、藝術管理系主任陳楠認為,在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學學科發展的新增長點是可以成立的。在新文科和新工科、醫科、農科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文社科這個學科內的藝術和管理首先要做到真正的融合,藝術學出身的專家學者在把握藝術本體的基礎上,為藝術管理提供的方向、標準和價值判斷,同時也需要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專家學者同步去貢獻新的命題、新的方法、技術和手段。
藝術管理具有什麼樣的屬性,怎麼樣在課程設置中實現?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學系主任郭必恆認為,離不開商業屬性和人文屬性,其中人文屬性是根本,如果沒有了人文性,沒有了藝術本身的實踐,藝術管理是無從談起的。
談及藝術市場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明娣談了兩個問題,一是怎樣進行學研共同的互動推動,來滿足當代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二是怎樣服務產業,也就是從一級市場——古玩市場、畫廊、藝術博覽會到二級市場——藝術品拍賣的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產業。她從首都師範大學藝術市場專業的課程設置、教材編制以及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回應了這兩個問題。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在藝術管理學科建設路徑上不斷探索,也引入經濟學概念滲入藝術管理的領域。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黃雋分享了「經濟學視角下的文化藝術經濟」和「藝術管理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兩個話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武洪濱認為,藝術管理學科交叉應與時代緊密相關聯。藝術管理學科交叉需要宏闊的視野,更需要核心領域與普適性學科規律。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劉雙舟認為,藝術管理應以文化和科技作為大背景。既不能離開文化來談藝術管理,也不能離開科技來談藝術管理。隨著數位化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數字藝術成果顯著,體現了藝術學和藝術管理學發展的新的方向。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教授齊驥指出,藝術管理學科建設要以「文文互鑑」「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思維方法為著眼點,去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使得人文社會科學能成為提高全社會素養,引導全社會創新和塑造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孵化器。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