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舉行了「新文科視域中的哲學與文化」論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勁松表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文科,不僅僅是新的詞彙,更是新命題。新文科之「新」,應當是研究問題、研究範式、研究內涵和拔尖人才培養深化之新。在理工見長的高校建設發展新文科,應著眼特色優化和內涵深化,一是更加突出「使命擔當、支撐發展」的頂層設計,二是更加突出「立德樹人、學科育人」的核心理念。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院長周程指出,新文科建設需要瞄準現實社會問題,突破現有學科壁壘,促進跨學科、多學科與交叉學科研究。人工智慧、基因工程、納米材料和載人航天等前沿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支撐,需要有一批文理複合型人才的參與。因此,促進文理交融應成為新文科建設的重點之一。
與會專家還圍繞智能時代的哲學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轉化、新文科視域中的文理交融、通識教育與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專家們表示,面對這個日趨複雜的大變革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既面臨面臨嚴峻挑戰,同時也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本次論壇聚焦「新文科視域中的哲學與文化」主題,對於深化新文科的認知、促進哲學與文化學科領域發展,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據悉,本次論壇的舉辦,正值北航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十周年。該院於2010年11月成立,是北航直屬的文科拔尖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實體機構。十年來,學院逐步確立了「融匯中西、貫通古今、承續文化」的宗旨和「交叉滲透、涵育創新」的辦院理念,為推進學校精品文科戰略,打牢具有北航特色的人文教育及哲學社科基礎,建設理工見長高校人文社科創新的學術特區和人才培養試驗區,作出了積極探索和努力。「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學院實現了從探索通識教育與文科實驗班教育,到促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結合,承擔哲學和文化特色學科建設、著力推動高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轉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唐芊爾 通訊員 付佩玥)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