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4日電 題:「兩山」理念誕生地 「三色」繪出新圖景——浙江湖州高質量發展之路觀察
新華社記者何玲玲、商意盈、王俊祿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浙江省湖州市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15年來,當地堅持「一張藍圖、一片綠色、一本紅利」謀轉型,全力打造「長三角中心花園」,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一張「藍圖」繪到底
從空中俯瞰,湖州水網密布、山巒起伏,竹海松濤綿延不絕;泛舟南太湖,岸邊廢棄礦地經綜合治理,列入浙江省萬畝千億大平臺;驅車行幽谷,黏土礦改建的青年科創園,由浙能集團、天能集團攜手,打造投資超50億元的智慧能源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以來的15年,湖州城鄉環境面貌持續推新蛻變,先後實施四輪環境整治行動,連續推出治水、治氣、治礦等系列組合拳,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護美了綠水青山的底色。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湖州市委書記馬曉暉說,15年來,湖州積極拓寬「兩山」轉化通道,高標準推進南太湖保護與開發,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產業綠、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
15年中,湖州對紡織、建材、印染、蓄電池等十多個行業進行專項整治,關停大批「小散亂」企業。見證鉛蓄電池行業整治的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當地通過淘汰、兼併、重組等方式,企業數由225家減少到16家,而產值增加了14倍,稅收增加了6倍,成為重要的綠色能源供應基地。
湖州市委辦副主任袁曉亮說,湖州堅持把「兩山」理念深度融入《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各項規劃中,強化規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剛性約束。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9年,湖州全市單位能耗水平下降了52.5%,單位建設用地投資和地方財政收入提高了2.3倍和3倍,被評為全國14個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之一。
一片「綠色」是底色
綠道縱橫延展,串起城鄉「山水畫」。湖州高品質建成了65公裡「黃金湖岸」,以及全國領先的「5分鐘親水見綠圈」,湧現了地理信息小鎮、美妝小鎮、湖筆小鎮、新能源小鎮等一批生態美、產業興的特色小鎮。
紮根綠色大地,一批向著藍天、碧海進發的高科技項目正在崛起。屋頂十幾米高,場地放置著多個火箭模型,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穿梭往返於一道道白色門禁,仿佛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這裡是「藍箭航天」智能製造基地,民營航天領域的領軍企業,將用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技術,從湖州探索浩渺宇宙。
「美麗要有標準,綠色可以量化。」湖州市經信局副局長姚建憶說,湖州的產業發展門檻高、要求嚴,在全國率先構建了生態文明、綠色製造、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能獲取什麼樣的金融支持,取決於企業「綠」的成色。湖州市金融辦主任錢洪文說,湖州創新推出「綠貸通」「續貸通」「綠融通」等系列融資平臺,1.22萬餘家中小微企業通過「綠貸通」平臺獲得銀行授信貸款1533億元,信貸增速和信貸資產優良率均列全省第1位。
湖州市市長王綱說,湖州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綠色、智能兩大方向,打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等轉型升級組合拳,持之以恆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
一本「紅利」惠民生
沒有白茶之前,安吉縣黃杜村是有名的「貧困村」,辦過竹製品企業、拉絲廠、鑄鐵廠等,卻始終難有大發展。直到安吉白茶的引種下山,村民生活才日漸紅火。
「真的是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縣遞鋪街道退休幹部、最早一批種植白茶的梅喜英回憶往事,難掩激動之情。先富帶後富,黃杜村黨員還捐贈了近兩千萬株扶貧茶苗,如今已在四川、貴州、湖南3省5縣落地生根。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坑窪路面鋪上青石板,修繕後的老屋披上復古風,治理過的汙水池變身荷塘月色……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正實實在在惠及城鄉百姓。
跟隨綠色的鋪展,一批頗有情懷的「創客」在鄉土紮下了根。靜謐竹林,鳥鳴山澗,身邊處處是紅磚、青瓦、原石、茅草等自然元素,簾青鄉村酒店成了人們「放空」身心好去處。「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民宿創始人陳谷說,「我是這片山裡長大的孩子,希望能打造出時尚而有泥土味的當代鄉村。」
一片蔥蘢中,百姓生活更富足也更舒心。25位外來女企業家組成的「平安大姐」工作室,是湖州市織裡鎮糾紛調解的一張「金名片」。4年來,她們共為「新居民」調解各類糾紛近千起,化解成功率超98%。「良好的社會治理就是讓大家幸福感更足、獲得感更實。」工作室發起人徐維麗說。
荷花盛開或荻花勝雪的時節,泛舟湖州鄉野,一邊是小橋流水人家構建的原生態江南風情,一邊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呈現的高質量發展模樣。在這裡,歷史與現代和諧並存,守望著詩意,展望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