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重點新型專業智庫——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院長 沈滿洪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核和鮮明特色。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了解「兩山」理念的發展歷程,把握「兩山」理念的科學內涵,明確「兩山」理念的重大意義。
「兩山」理念的發展歷程
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時就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關係。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縣考察時,明確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2006年,習近平同志進一步總結了人類認識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並回答關於環境保護的學生提問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的十九大把「兩山」理念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而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延伸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總之,隨著優質生態環境稀缺性的加劇及產權界定成本的降低,優質、獨特的生態環境及其附加了優質生態環境的生態產品均可能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從而實現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等生態環境的價值實現。
在發展歷程上,「兩山」理念經歷了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期的萌發,到在中央工作時期的升華及其後續的延伸三個階段。
「兩山」理念的科學內涵
「兩山」理念不僅僅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句話,而是三句話構成的完整表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由此可見,「兩山」理念的科學內涵包括下列三個方面:
一是「兼顧論」——「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機械主義發展觀認為,生態系統是經濟系統的子系統,經濟系統可以無限膨脹,人類可以不顧及環境容量,一味追求經濟增長,由此導致生態破壞、環境汙染、氣候變暖等嚴重後果。環保主義發展觀認為,生態系統的有限性決定了經濟增長的極限,提出了「增長的極限」「零增長觀」「小型化經濟」等,沒有顧及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作用。
「兩山」理念則認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之間並非始終處於不可調和的對立關係,而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只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可能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實現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兼顧是可能的。
二是「前提論」——「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經濟增長是在特定約束條件下配置各種生產要素所帶來的國民產出的增加。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可以使同樣的要素投入帶來更大的產出。但是,在環境容量給定、技術條件給定和制度體系給定的情況下,試圖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只能建立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的基礎之上,從而出現「以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以短期利益損害長遠利益,以當代利益損害後代利益」的錯誤做法。
針對機械主義發展觀指導下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做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一旦綠水青山被破壞往往是不可逆轉的,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這就說明,在環境容量給定的情況下,要以此作為約束性的前提條件,再來考慮經濟增長的可能速度。除非通過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才可能在同樣的環境容量下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這說明,在條件約束下,無法做到兼顧的特殊情況下,要有所選擇,要堅持「生態優先」。
三是「轉化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字面理解,不僅石油資源是經濟資源,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也是經濟資源,也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但是,僅僅這樣理解是不夠的。深入一層的理解是,綠水青山是實現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的基礎和前提,為此,要保護好綠水青山。再深入一層理解,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生態產品就是保護好金山銀山。與之對應,減少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就是減少綠水青山的損耗,也就是保護金山銀山。因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能僅僅理解成生態經濟化,而是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的有機統一。
生態經濟化是將自然資源、環境容量、氣候容量視作經濟資源加以開發、保護和使用。對於自然資源不僅要考察其經濟價值,還要考察其生態價值;對於環境資源和氣候資源,要根據其稀缺性賦予其價格信號,進行有償使用和交易。
經濟生態化包括產業生態化和消費綠色化兩個方面。產業生態化就是產業經濟活動從有害於生態環境向無害於甚至有利於生態環境的轉變過程,逐步形成環境友好型、氣候友好型的產業經濟體系。消費綠色化就是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逐步形成環境友好型的消費意識、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改變傳統的擺闊式消費、破壞性消費、奢侈性消費、一次性消費等消費行為,推進節約型消費、環保型消費、適度型消費、重複性消費等新型消費行為。可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強調生態環境的價值轉化,又要強調經濟活動的綠色轉型。
無論是「兼顧論」「前提論」還是「轉化論」,始終不變的一條主線是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妥善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係,妥善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在這些關係的處理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此,綠色發展觀是「兩山」理念的精神實質。綠色發展要滲透和貫穿於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從而使新發展理念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
「兩山」理念的重大意義
第一,「兩山」理念的區域意義。「兩山」理念萌發於浙江省,也最早踐行於浙江省。自從「兩山」理念誕生以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兩山」理念為指導,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深化,從生態省建設到生態浙江建設,從生態浙江建設到美麗浙江建設,從美麗浙江建設到詩畫浙江建設。在戰略深化中,一方面始終緊緊抓住「綠色」這一主線,另一方面又不斷充實了審美和文化等內涵。
正是在「兩山」理念指導下,浙江省率先創建成功全國第一個生態縣——浙江省安吉縣;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市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生態之都」;浙江省率先創建成功全國第一個生態省;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在踐行「兩山」理念過程中不斷深化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
可以說,浙江省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等生和示範生。正是因為浙江省各方面工作都做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對浙江省提出了「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殷切期望。就生態文明建設而言,「兩山」理念不僅要指導浙江省率先建成美麗浙江,而且要指導浙江省成為美麗世界的「重要窗口」。
第二,「兩山」理念的國家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豐富和完善生態文明思想,形成了以「兩山」理念為核心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十九大,把「兩山」理念、綠色發展理念、美麗中國建設等均納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第32條明確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段文字雖然沒有直接使用「兩山」理念的表述,但是把與「兩山」理念緊密相關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均納入其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描繪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時間表: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中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美麗中國。因此,「兩山」理念對於建成美麗中國、加快我國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三,「兩山」理念的世界意義。長期以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都是西方國家處於引領地位。「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核心概念均是「舶來品」。隨著「兩山」理念的誕生,「綠色發展」「生態產品」「自然資源資產」等源自中國的理念逐漸被西方國家所接受。
2016年5月26日舉行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高級別會議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施泰納表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豐富,實現路徑具有多樣性,不同國家應根據各自國情選擇最佳的實施路徑。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經驗借鑑。
不僅「兩山」理念被國際社會高度認可,而且以「兩山」理念為指導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做法」「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借鑑。因此,「兩山」理念對於美麗世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全球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責編:趙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