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該怎麼度過,曾經有一句話在網上非常流行,那就是: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呢?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的路都應該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親自走過的那條路才真正屬於自己,只有在路上親身受到的才是屬於自己的最真實的人生。在找到那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之前,我們都會忍不住追求一些不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可是,當我們明白過來以後,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的我們是那麼可笑,花費了太多時間去追求的,竟是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關於人生,今日就與大家分享一首蘇軾的千古奇詩《觀潮》,4句重複2句,令人叫絕。詩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真諦,讀懂了受益終生!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而這首《觀潮》算是其中稍顯冷門的一首。它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當時,他的兒子蘇過受詔將前往中山府任通判,而此時,蘇軾也恰好結束了在海南的貶謫生活,踏上了回京之路。
回首往事,已經60多歲的蘇軾不禁感慨萬千。他一生坎坷,大半生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曾幾何時,他也是滿腔熱血,壯志凌雲。但如今,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作為父親,蘇軾寫下這首詩作,也是希望兒子能夠對人生有所領悟,少些挫折坎坷。
在蘇軾的詩集中,描寫廬山和杭州的詩篇非常多,經典也很多,例如千古名作《題西林壁》和《飲湖上初晴後雨》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這首《觀潮》中,詩人將自己一生的體驗都融入了進去,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十分特別,極具禪味。
這首詩作很奇怪,總共只有4句,可是開頭和結尾卻一模一樣,令人不解。實際上,這是詩人的刻意為之,開篇象徵人生的開始,結尾象徵人生的結束。開篇和結尾相同,寓意著人的一生就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曾經的欲望、追求轉眼都成一場空。
曾經,詩人對廬山風景和錢塘江大潮慕名已久,直至魂牽夢繞。在詩人心中,如果不能親自觀賞到廬山雲山霧罩的美景,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到錢塘江大潮萬馬奔騰撼天動地的氣勢,真是此生的千般恨萬般怨都難以消除。
後來,詩人終於有機會登上了廬山,飽覽了廬山的煙雨。在出任杭州刺史後,也終于欣賞到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然而此時,他卻發現:自己曾經心心念念的美景,其實平淡無奇,不過如此。廬山上,煙雨聚散飄忽;江河邊,潮水自來自去。此時看來,不再那麼激烈澎湃,不再那樣魂牽夢縈了。
經歷了宦海浮沉後,經歷了諸多坎坷後,精通佛學的蘇軾將「及至到來無一事」的禪語融進了詩作裡,抒寫了自己一生由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此時的蘇軾,早已將俗世痴妄看破,也看清了自己。回想當初的千般期待、萬分遺恨,就不免顯得可笑了。
人生不就是如此嘛!曾經,為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權勢、地位、榮耀等等,我們什麼都可以付出,甚至我們的健康、生命和情感。可是,到頭來,我們才發現,很多東西都如天上的浮雲,轉眼成空。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追求什麼,而是時刻認清自己。這場疫情過後,你的世界觀會不會發生一些改變呢?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