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傳記《一輪明月》

2020-12-04 曾凡朝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1921年到溫州慶福寺,拜見寂山長老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1916年在杭州虎跑寺斷食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馬一浮談佛論道:一聲入耳裡 萬事心中空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填詞做的《滿江紅》:一輪明月……有人長嘯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剛剛涉世看到的苦難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剛剛涉世看到的苦難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剛剛涉世看到的苦難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剛剛涉世看到的苦難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剛剛涉世看到的苦難

相關焦點

  • 《一輪明月》,近代文化藝術先驅,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
    《一輪明月》是一部電影,一部講述一個人一生的電影,一部關於思想的電影,一部傳遞大愛的電影,一部可以給我們帶來溫暖的電影。影片的主人公——李叔同先生,也就是弘一法師是近代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於恢最早知道李叔同的名字,是在中學語文的試卷上,那是一篇豐子愷懷念恩師的文章。後來閱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又知道了李叔同原來是一位才子,寫過膾炙人口的歌詞。我從朋友圈看到她轉發的佛教電影《一輪明月》,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李叔同傳奇的一生。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過之後,仍是意猶未盡。我在想,李叔同的一生都是在追求一個目標,那就是:救亡圖存。青年時期的李叔同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東渡日本學習繪畫,並把西洋音樂、戲劇引進中國,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使中國民眾接觸到新事物,進而促成民眾的覺醒,使中國強大起來。
  • 原來弘一法師才是真正懂得愛的那個李叔同
    太虛法師曾經寫給他一首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老先生評價他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李叔同是何許人也?李叔同可能有很多種樣子,有著名音樂家的李叔同,有美術教育家的李叔同,有書法家的李叔同,戲劇家的李叔同,引領中國話劇開創者的李叔同,還有後來剃度出家被後人尊稱為弘一法師的李叔同!弘一法師和李叔同,往往被大眾世俗的觀念看作是同一個人。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弘一和李叔同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 弘一法師電影:《一輪明月》在線觀看
    周末推薦一部影片《一輪明月》頂禮弘一大師弘一法師一生曾多次書寫《佛說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佛經經典,此卷是弘一大師為其先父進士公百三十年冥壽而書,工整端嚴,一氣貫通,亦弘一大師生平得意之筆也。
  • 長亭外,古道旁,民國才子李叔同與弘一法師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首當代就行音樂,事實上這首歌已經傳唱了100年,而這首歌的作者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於1942年作古。李叔同,字息霜,出家後法號弘一,所以後世也經常稱之為弘一法師,精通繪畫、音樂、書法、篆刻及詩詞,培養出了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批文化名人,出家後中興了佛教南山律宗,被尊為律宗第十一代祖。
  • 弘一大師的傳記片《一輪明月》首映
    開幕式上,弘一大師李叔同的傳記片《一輪明月》首映。濮存昕接受聘書,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題電影放映活動形象大使。他和該片另一位主演顧海濱在開幕式上合唱了弘一法師的作品《送別》。濮存昕的歌聲雖然比不上顧海濱,但是他唱得極為認真、動情。李叔同——弘一大師出生在天津的書香門第,家庭富有。他是近代文化名人,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
  • 《送別》我們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弘一法師那個時候年紀很小,從來沒關注過詞曲作者是誰,只是覺得好聽,詞好、曲好、童聲演唱的好。當時看覺得李叔同好有才,這詞寫得太好了,甚至比徐志摩的詩寫得還好。後來又知道了弘一法師,再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同一個人,再看李叔同傳記的時候,才知道弘一法師原來就是李叔同出家以後起的號。李叔同是一個極少見的全才,他曾經留學日本,精通繪畫,通曉音律,文學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水平都極高,在杭州的時候,李叔同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也做了很多貢獻。
  • 一輪明月:從風流才子李叔同到佛教大師弘一的故事
    江水聲聲,薄霧蒙蒙,弘一和雪子各乘一小舟,兩船相對。雪子眼神哀傷,楚楚可憐,她說:「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弘一法師手持念珠,神色平和;「愛,就是慈悲。」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弘一法師開始閉關,歷時四年,遍考中外典籍,著成失傳已久的南山律,採用列表說明的方法,方便真心修律者以此為根,早成正果。
  • 弘一法師李叔同:前半生愛,後半生慈悲
    他叫李叔同,又稱弘一法師。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於天津河北區地藏前故居李宅。據說,李叔同降生之日,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臨行前,李叔同把手錶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念,安慰她說,「你有技術,回日本去不會失業」。從此二人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面。電影《一輪明月》用藝術的方式描述了這個場景。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
  • 弘一法師李叔同慈悲對世人,卻為何獨辜負了他的日本妻子?
    ,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在電影《一輪明月》中,她叫雪子。在其他資料中,還有人叫她誠子、福基、枝子、葉子,或者像本文開頭那樣叫她 「春山淑子」 。她原本是上野衛生學校的學生,那時不過十七八歲的模樣。最初是李叔同在作畫時缺少模特,問她能否做他的模特,她答應了。
  • 漫畫說弘一法師李叔同
    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關於弘一法師,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張愛玲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 一輪明月掛當空,世間再無李叔同
    尤其他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很多是後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就像他的發號「弘一」那樣,他做到了多個方面的「一」,據統計,由李叔同在中國首次引進或開創的新門類,共計二十多項。1906年主編中國第一本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向國人介紹西洋音樂。同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
  •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當我看完由武華散文《一輪明月》改編的原名電影,在慢慢升騰的檀香中,對李叔同漸漸有了新的認識,對他傳奇的一生也有了新的感悟。(《一輪明月》電影截圖)也許是太早見過死亡,太早接觸佛經,佛緣就在幼年的李叔同心裡埋下了種子
  • 《一輪明月》上映 濮存昕自封是「縣級明星」
    時報訊 (記者 譚爭劼) 傳記電影《一輪明月》昨日在廣州正式上映,在戲中飾演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濮存昕參加了影片在華南理工大學的首映禮,並獲得了全場師生的熱烈「追捧」。作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重點影片之一,《一輪明月》從李叔同4歲開始講起,一直到他後來出家圓寂,以浪漫的手法記述了弘一大師充滿傳奇與藝術至臻的一生,影片並獲得了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
  • 一輪明月照我心:一念放下 萬般從容
    畫家許一川人物畫作品《一輪明月》2016年秋天,許一川先生到太平巖寺參觀,恰逢主持要辦一個「弘一書院」紀念弘一法師。拜讀了寺廟贈送的弘一法師作品《心如明月》,突發創作靈感,故畫像,贈送落成。畫中弘一法師身著灰色僧袍,手持一本書,面帶微笑,目光和善,讓人感覺和藹可親,如沐春風。
  • 電影《一輪明月》上映 濮存昕自封為縣級明星
    傳記電影《一輪明月》昨日在廣州正式上映,在戲中飾演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濮存昕參加了影片在華南理工大學的首映禮,並獲得了全場師生的熱烈「追捧」。作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重點影片之一,《一輪明月》從李叔同4歲開始講起,一直到他後來出家圓寂,以浪漫的手法記述了弘一大師充滿傳奇與藝術至臻的一生,影片並獲得了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
  • 弘一法師李叔同悲欣交集的傳奇人生
    弘一法師弘一法師(1880年10月——1942年10月),原名叫做李叔同,字息霜,別號漱筒、演音等,祖籍是浙江省平湖。但是,日本的夫人誠子卻不能接受這個打擊,多次前往杭州的寺廟規勸李叔同。當年,她不顧一切來到中國,就是為了延續與李叔同的愛情。可是,如今愛人卻拋下自己,選擇遁入空門。為了徹底斷絕前緣,已經成為弘一的李叔同,一直拒絕與誠子相見,只由別人轉達一句「緣已盡」。
  • 影壇怪現象:矮個子的馬一浮竟與李叔同一般高!
    《一輪明月》這部電影早就已公映,可惜一直未能看到,今因選編六卷本《馬一浮集》,特地下載該片觀看。該片的主人翁雖為李叔同,但有兩處與馬一浮有關。第一處是在西湖邊,李叔同彈琴,馬一浮欣賞,然後有對白若干。弘一法師(右二)與站立者馬一浮(右一)合影在《馬一浮集》中,有馬一浮致李叔同信札數封,其中就談到彈琴之事,《一輪明月》湖邊彈琴論道一段,大概源自此處。在《君子之交》等書中,或許有更詩意化之描述。實則在豐子愷《陋巷》一文中,馬一浮與李叔同之交流,對於李叔同之成為弘一法師,恐怕影響更重。
  • 遇見弘一丨送別•世間再無李叔同
    七十八年前的今天(1942年的農曆九月初四),李叔同弘一法師於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圓寂,結束了他六十三年不平常的人生然而世事變遷,李叔同在杭州教書時,許幻園卻家道中落,不得不離開上海,舉家北上。是年冬天,大雪紛飛,許幻園前往拜訪李叔同,站在門外喊他出門,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目送了許久。隨後,他返身回到屋內,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送別》——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想起《送別》,就會想起李叔同,想起這位弘一大師。李叔同在出家前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在他創作的歌曲中,影響最為廣泛的就是《送別》,同時他也是一名著名書法家,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