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公評在,我本紅羊刧外身。
自分聰明原有限,羞將事後論旁人。
弘一法師是何許人也?
他是中國佛教第十一代南山律宗之祖。法名:演音,號:弘一和晚晴老人。弘一法師一生的言行舉止都嚴守戒律,在中國佛教的律宗工作期間,他日中一食,通宵達旦的翻譯了佛教的四大律:《十誦律》、《四分律》、《摩訶借祗律》、《五分律》。他晚年又精心編撰了《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和《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兩部名著。太虛法師曾經寫給他一首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老先生評價他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何許人也?
李叔同可能有很多種樣子,有著名音樂家的李叔同,有美術教育家的李叔同,有書法家的李叔同,戲劇家的李叔同,引領中國話劇開創者的李叔同,還有後來剃度出家被後人尊稱為弘一法師的李叔同!
弘一法師和李叔同,往往被大眾世俗的觀念看作是同一個人。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弘一和李叔同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個是淌洋在十裡洋場,紅塵俗世裡的翩翩風流佳公子,一個是在佛門戒律精嚴,恍若一輪明月的律宗一代高僧。
可能在人們世俗的觀念裡,往往是用主觀判斷的人多,用客觀判斷的人少;無理的人多,講理的人少。這也造成了很多人對李叔同的出家之事褒貶不一,百年以來爭議不斷。我想後輩人還會繼續討論下去,爭論下去一千年,甚至一萬年!弘一法師無疑是擁有大智慧之人,在他開始思考出家的想法時,他怎能不知自己的俗事會被後人長期爭論?爭論未必不是好事,一件事如果沒有了爭論,就永遠不會真正地被人了解。也許就在那爭論不休之間,就有人突然間懂得了李叔同,懂得了到底什麼是愛,懂得了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所寫的一首《送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那些悽美的填詞,配上悠揚婉轉的曲調,已經廣泛的流行了百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今千裡,酒一杯,聲聲喋喋催!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曾記得看過的電影《一輪明月》裡的經典片段,當李叔同下定決心皈依佛門之時,他的日本妻子「誠子」問他:「何為愛」?他答:「愛,便是慈悲!」李叔同已死,請稱呼我為弘一!語罷,便乘一葉扁舟消失於那水光氤氳之中!後來也就有了誠子那句流傳至今之句:「慈悲對世人,何以獨傷我?」因為他倆早已是兩個境界的人了!
誠子所理解的愛是世俗的愛,這種愛是愛自己,愛自己的家人。顯然這種愛是有條件的愛,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欲」!對「物」對「人」的「佔有欲」「控制欲」。只要是自己貪戀的東西一定要歸自己所佔有!
弘一法師認為真正的愛是慈悲,也就是否定了李叔同的愛不過是一念欲望而已。那請問慈悲的真正奧義是什麼呢?也許用佛家裡的話就是道不盡,說不明,不可說,無法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那無欲之愛?無求之愛?或是無條件之愛?或許又都不是?
弘一法師在圓寂之時留給了我們最後四個大字「悲欣交集」!當後人在欣賞他那超凡寧靜的書法之時,也許能在那些歸於平淡的「弘一體」中領悟到「慈悲」的含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