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2020-12-19 常州人民政府網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46號)精神,結合我市農機化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現代農業對機械化生產需求為目標,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動力,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從傳統農機向高質量農機轉變,從農機製造大市向農機「智造」強市轉變,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體系有效建立,優勢高端農機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邁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業機械化發展時期。全市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50萬千瓦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其中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7%以上,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果茶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65%左右。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農機裝備「智」造水平提升
  1. 加快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創新。支持農機裝備企業技術研發、設備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企業研發節能、低排放、大功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新一代產品,重點開發智能化大型拖拉機、聯合整地機、精密播種機、農用挖掘機、大型噴霧(噴粉)機和精準施肥植保等配套機具成套機組,穀物、棉花、油菜、甘蔗、蔬菜等聯合收穫機械,水稻高速插秧機等種植機械裝備。促進企業研製發展糧食飼料、秸稈制板、農作物秸稈沼氣綜合利用等裝備。加快無人機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在農機行業重點支持市級首臺(套)重大裝備,鼓勵農機企業加快技改力度,建設一批農機裝備領域的智能車間(工廠)。(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進糧食作物高水平全程機械化
  2. 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推動糧食生產裝備結構優化升級,加大複式作業機具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等中高端先進機具的推廣應用力度,促進糧食生產由產中環節向產前和產後全程機械化延伸,重點支持產後糧食加工、儲存和包裝,糧食烘乾機熱源從傳統燃煤向天然氣、空氣能熱泵、生物質顆粒等清潔能源發展,促進產業全鏈條裝備技術集成配套,推動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向高質量方向升級。到2025年糧食烘乾機使用清潔能源比例5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負責)
  3. 推進糧食機械化生產標準化。加強農機裝備、農機化技術、農機服務主體標準化建設。重點加大水稻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的八大技術示範推廣,將產後稻穀加工、儲藏納入標準化管理。努力在農機裝備結構優化、農機農藝融合、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等方面走出常州特色的標準化之路。(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負責)
  (三)推進特色產業「機器換人」工程
  4. 加快建立特色產業機械化生產體系。推進設施農業、果茶、畜牧、水產和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的農機裝備和技術發展,促進良種、良法、良田、良機配套。重點推進特色產業「機器換人」工程。設施農業加快設施布局標準化、設施建造宜機化、生產作業機械化、設施裝備智能化、生產服務社會化的機械化示範基地建設;露地蔬菜加快推廣育苗、耕整、種植、採運等環節機械化;果茶加快推廣施肥、中耕、除草、植保、採收等環節機械化;畜牧養殖以生豬、蛋雞、肉雞、奶牛等養殖為主要對象,加強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範宣貫,推進畜種、養殖工藝、設施裝備集成配套,著重集成、示範和推廣場內飼料飼草加工、精準飼餵、智能環控、養殖信息監測、疫病防控、場內畜禽轉運、畜產品智能化採集處理分級、高效糞汙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和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等先進機械裝備,大型養殖場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水產養殖加快推廣清淤、投飼、增氧、水質調控、捕撈、水草刈割、施藥等環節機械化;農產品初加工加快推廣清選、包裝、保鮮等環節機械化。(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5. 提升區域優勢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水平。以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重點圍繞溧陽市茶葉、白芹、紅燈籠豬、青蝦,金壇區茶葉、紅香芋、水芹、米豬、中華絨螯蟹,武進區果品、花卉、雪山草雞,天寧區二花臉生豬,大力推廣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精準高效的農業機械。以點串帶,以帶擴面,輻射帶動全市特色產業機械化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四)推進農機化與智能化、信息化融合
  6. 加快建設智能化農機作業示範基地。利用網際網路、雲平臺、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打造農機智能化、信息化融合樣板區,建設耕種(養)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遇況停車保安全、生產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的「五全」標準示範基地。到2025年,建成糧油業、畜牧業、水產業、園藝業智能農機示範基地各1個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7. 加快建設農機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農機化管理「一張網」,加快建設補貼辦理、安全監理、農機作業監測、維修診斷、遠程調度等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支持農機生產企業、科研教學單位、農機服務組織等廣泛參與技術推廣。推進「網際網路+農機化技術推廣」建設,開展農機專家遠程問診、在線教學,推動各方面數據信息互聯共享。加快數位化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設數位化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30家。(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等)
  8. 加快構建農產品信息化產地冷鏈體系。圍繞「米袋子」和「菜籃子」工程,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產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構建農產品產地冷鏈體系。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0個農產品信息化產地冷鏈保鮮設施。(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等)
  (五)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
  9. 壯大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建立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為主體,專業化、規範化程度高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機服務組織在農業主產區的合理布局,培育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揮新型主體在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中的引擎作用。立足全程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示範農機合作社創建,引導農機合作社規範化發展,帶動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家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示範農機合作社。(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負責)
  10. 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新業態發展。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業企業領辦「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機制、補齊服務短板、增強服務能力,服務鏈條向耕種管收、產地烘乾、產後加工等「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延伸,向農資統購、技術示範、諮詢培訓、產品銷售對接等「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拓展。到2025年 ,全市建成100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六)推進農業「宜機化」作業條件提檔升級
  11. 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把「宜機化」納入高標準農田、標準化果園(茶園、菜園)、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標準、規範和實施細則的制修訂,明確田間道路、橋涵閘、田塊長度寬度平整度及農業設施大棚等「宜機化」要求。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支持機耕道路建設和維護,注重設計與建設農機下田坡道,實現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的提檔升級。大力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果園「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提高農機作業適應性。合理布局農機作業服務配套設施,規範栽培模式、品種選定等「宜機化」技術指標。(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
  (七)推進農機人才隊伍建設
  12. 加快農機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造就一支能準確把握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科技素養好、開拓能力強的農機管理幹部隊伍;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通、具有專長的中青年農機化推廣技術人才隊伍,確保每一個鄉鎮至少配有1名農機專職人員;培養一批精通農機駕駛、維修、種養技術,善於經營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市屬高校、職業院校設置農業工程學科和專業,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負責)
  (八)推進農機安全生產建設
  13. 建立政府、行業、生產經營者分工負責的農機安全責任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制定加強農機安全監管的政策措施,把農機安全生產納入政府考核體系。落實行業部門監督管理責任。深入開展「平安農機」示範創建活動,加強農機安全執法檢查,建立和完善與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配齊鄉鎮農機安全監管人員、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建立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落實農機經營服務組織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從業人員安全操作技能培訓,明確安全作業要求,把責任落實到人到崗,提高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級建立由市農業農村局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其他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協調推進全市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圍繞政策設計、重大專項和重點工作安排,加強謀劃指導和績效評價,研究破解發展中的難題,重大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確保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各項工作得到落實。(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負責)
  (二)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統籌各級財政資金,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新農機、新技術、新成果試驗、示範和推廣力度,開展標準化示範農機合作社創建。二是落實用地政策。優先安排農機服務組織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所需的育秧車間、機庫、配件庫、農資配送間、農產品初加工間、學習培訓室、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管理室、烘乾中心、冷藏保鮮室、區域農機維修中心等設施農用地及建設用地指標。三是推動金融、保險、稅收扶持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的信貸投放,靈活開展農機融資租賃、農機抵押貸款、購機貸款等業務。完善落實涉農融資擔保補助、農機政策性保險等政策。(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常州中心支行、市稅務局等負責)
  (三)強化責任落實。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對轄區內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負總責。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實行目標管理考核,層層壓實責任,抓好工作落實。發揮政府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地制宜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強輿論引導,及時總結推廣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和薄弱環節突破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和發展成效,宣傳表彰先進,努力營造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氛圍。(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等負責)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焦點

  • 食聞丨農業機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食聞丨農業機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2020-12-16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東省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精神,總結十三五農機化發展成效,分析存在問題和面臨的發展機遇,交流謀劃十四五農機化工作,12月11日,省農業農村廳召開廣東省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推進大會。
  •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會上透露農機發展「新...
    12月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例行吹風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的政策措施有關情況。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
  • 吉林:多種機械耕種方式遍地開花 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和農業農村部要求,我省加快推進落實,出臺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我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兩個時限目標、五項主要任務、十項重點工作和五項保障措施。
  • 「推進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是必由之路」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對加快科技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來,沅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業機械化建設,農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糧油生產機械裝備得到較快發展,機械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迅速發展,農機修理、供應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成為全省農業機械化大市(縣)。
  • 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山東農機總動力已達1.07億千瓦
    「十三五」以來,山東以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為目標定位,緊緊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農機裝備結構向高端高效轉變、發展趨勢向「兩全兩高」(全程全面、高質高效)邁進、推進機制向協同聯合延伸、政策環境向更好更優拓展,農機化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山東農機化發展政策環境越來越好。
  •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8年12月19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的政策措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張桃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 安陽市特色農業機械化取得明顯進展,打造現代無人機裝備產業基地
    安陽市特色農業機械化取得明顯進展,打造現代無人機裝備產業基地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7 17:25:08 日前,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開展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遴選推介工作的...
    > 魯農函字〔2020〕347號各市農業農村局、有關市農機中心: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大力遴選和培養..
  • 河南省農機局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豫發[2016]1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6〕2號)等系列文件精神,提高我省農業機械化水平
  • 麗江市出臺《意見》加快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為進一步構建良好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供給能力、完善旅遊管理機制,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雲政發〔2018〕38號),日前,我市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旅遊市場秩序加快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2020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將於11月13日-15日在青島舉辦
    該展會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由北京匯邦漢威展覽展示有限公司、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行業發展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行業工作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承辦。展會背景國際農機展具有60餘年的歷史,是亞洲第一規模的世界級年度農業機械專業大展。
  • 中聯重科躋身現代農機產業 「耕王」直追「久保田」
    深耕田野,讓農機裝備長「智慧」短短幾年,中聯重科已躋身中國農機裝備製造「前三甲」。去年,公司農機產品實現銷售額32.95億元。《中國製造2025》規劃,推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全程機械化生產,中國未來將加快發展大型拖拉機及其複式作業機具、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等高端農機裝備。
  • 江蘇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鞏固發展農機化事業好形勢,為農業農村發展大局提供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具有重要意義。全省農機化工作將重點抓好「六強化、六推動」。強化政策引導,推動農機化支撐能力加快釋放。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實施意見》,加快制訂出臺配套工作方案和實施政策。
  • 關於加快推進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
    關於加快推進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紮實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攻堅戰,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構建嶽陽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嶽陽大城市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部署,圍繞「一三五」基本工作思路,結合我市產業實際,現就加快推進我市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渭南市果園機械化噴防技術技術推廣現場會在臨渭區召開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劍平、市果業發展中心主任蘇新會、市農機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同青軍,區農機化發展中心主任雷軍利、區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向榮以及渭南市其他各縣市區果業、農機中心主要負責人、業務骨幹、部分果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果業種植大戶,渭南市農機中心、渭南市果業中心全體幹部及新聞媒體共計120餘人參加會議。
  • 關於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內容是什麼?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有關要求,推動相關支持政策加快落地見效,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2020果蔬茶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順利召開
    論壇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果蔬茶機械分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設施與裝備研究所、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下遊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農學會設施農業裝備分會協辦。在後疫情時期,論壇依然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广部門和農機企業等150餘人參加。
  • 民銀智庫:農機裝備製造行業信貸機會分析
    技術風險  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國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亟需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土地流轉帶動經營模式轉變,我國農機行業需求潛力巨大。2015年,我國農機行業工業總產值為423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00億元以上,保持年均7%以上的中高速增長。
  •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6年7月25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雲發〔2016〕11號)精神,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壯大實體經濟,按照「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有優勢、有基礎、有市場前景,能較快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原則,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鞏固提高傳統支柱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