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千姿百態的唐朝女子髮髻

2020-11-22 騰訊網

髮髻是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古代婦女髮式造型的變化,極為富麗而多姿,歷代相承,不斷變化,從簡至繁,又從繁複簡,往返交替,有關記載甚多,僅就《髻鬟品》記載就不下百餘種。唐朝婦女在服飾髮髻的創新上給人以極高的藝.....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王朝之一。這種開明既體現在對少數民族的寬容和對外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上,更大程度表現在社會思想意識方面的自由和解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唐朝婦女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較前代更活躍的角色。因此,她們更注意挖掘自身的美麗,按照個人的喜好隨意穿著打扮,僅髮髻的種類就有新月髻、反綰髻、墮馬髻等百餘種。

古代婦女的髮型隨著年齡和身份的變化而變化,年幼時以梳丫髻為多,成年後則改梳丫鬟,出嫁時將發鬟改為髮髻,再配以金、銀、花鈿、珠寶裴翠等首飾形成一種富麗華貴,雍容富態的裝飾風格。從「唐朝婦女髮髻樣式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唐朝婦女的髮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朝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

唐朝婦女髮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遊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唐朝女俑髮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髮型。這幾種髮型恰好從側面反映了唐朝國勢由興盛轉為衰敗的過程。早期上梳髮型,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美,與初唐的百廢待興相對應;中期平梳髮型,展現出一種厚重平實的成熟美,與盛唐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相對應;晚期下梳髮型則傳達出一種散漫疏懶的病態美,與晚唐的衰敗相對應。

雲朵髻

發收於頂,玥血上梳成雲朵狀,髻前飾珠翠。這種髮式顯得豐盈優雅,為唐朝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婦女所喜歡。

孔雀開屏髻

將發聳豎於頭頂,梳成椎髻,用珠翠製成孔雀開屏狀飾於髻前。此髮式多為唐朝貴夫人所喜用。

雙環望仙髻

將發分為兩股,用黑毛線或黑帶束縛成環,高聳於頭頂,髻前飾一小孔雀開屏步搖,髻上珠翠如星。此髮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狀,故稱雙環望仙髻。流行於盛唐。

盤桓髻

先將頭髮收攏於頂,然後血上盤桓而成。髻前插對梳,髻上飾條形彩珠,顯得幹練持重,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這髮式西漢時已在長安婦女中盛行,到唐朝仍為宮女和士庶婦女所喜用。

螺髻

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梳理時,先將頭髮用黑絲帶束縛起來,在頭頂部編盤成螺殼形狀即成,並在髻後垂彩色絲帶。此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曉黛濃」的詩句,後來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婦女喜歡。

由此可見,唐朝婦女豐富多彩的髮式展現了她們栩栩如生的社會生活。正是唐朝這種大氣磅薄、文化兼容、精神自由的社會,給了婦女們一個可以發揮與眾不同之審美情趣的大環境。唐朝婦女的髮式在傳統的形式中汲取了新鮮的血液,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不斷地豐富、創新。它的美麗中凝聚了中國古代女性最古樸的智慧,是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古代社會祥和的生活,讓我們體會到與政治和烽火無關的那遙遠的寧靜。它是中國古代婦女服飾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星;它是中國女性求新、唯美之精神氣質的絕佳體現;它是唐朝繁盛文化的積澱;它是閨閣中的秘密,也是古代婦女心中最美麗的願望。

總的來說,千姿百態的唐朝婦女髮髻在中華妝飾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中國古代婦女髮髻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大唐女子妝飾圖鑑:唐朝興衰全藏在大唐女子的「馭妝術」裡!
    唐朝女子唐朝時期女性的妝容就是如此,非常的注重對自己裝扮和修飾,同時也在吸收著外來文化不斷的對自身妝容進行改進,所以唐朝女性不同時期的妝容都非常的有特色,雍容華貴、新奇大膽,這些使得女性的裝飾在華貴和雍容上到了頂峰
  • 唐朝妝容髮式:紛繁複雜,由女子妝容髮式窺見盛世繁華
    隨著漢服文化的發展,我們經常會看到街上身著齊胸襦裙或是唐制坦領的女孩飄飄然走過,輕紗曼曼,恍若仙子。高聳的髮髻和紛繁的髮式妝容也更添了一份妖嬈之美,恍惚之間,也讓人窺見了大唐曾經的繁華與盛世女子的面貌。唐朝女子髮髻髮式形式繁多,妝容複雜,繁瑣而精美。
  • 唐朝女子的髮型鑑賞,來看看大唐盛世不一樣的時尚
    唐朝女子的髮型鑑賞,來看看大唐盛世不一樣的時尚今天我們在逛博物館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唐朝仕女俑,她們大都長得很豐滿,而髮髻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小編繼續帶領大家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第三展廳盛唐氣象一起來看看唐朝時期的髮型都是怎樣的。
  • 唐朝的衣服是什麼樣子?漫談唐代女子髮型髮飾的演變
    當時,唐代婦女的髮型是盤頭,髮髻或髮髻。飾品裝飾髮型。 676年,新羅介紹了唐朝的法律法規。統一後,服裝和髮型發生了很大變化。  (2) 高髻漸盛  如果我們進行歷史調查,我們會發現在新羅統一時期和以前的朝代,新羅時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  在新羅統一之初,髮型很簡單。在慶州皇城洞出土的新羅作品中,女陶俑將頭髮頂在頭髮上,並在頭後梳成髻頭。
  • 唐朝女子有多愛美?探秘她們是如使用玉搔頭、髮釵和梳子的?
    在唐代,婦女不僅有各式各樣的髮髻造型,而且還有多種類型的束髮器具。其中單線為"簪子",雙線則為"髮釵"。簪子起源於先秦時期,那時稱為"笄",是用來固定髮髻得 。笄的頂部雕刻有漂亮的花紋,唐朝婦女一看就喜歡。唐朝最暢銷的簪子當屬"玉簪",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搔頭"。為何玉簪又叫"搔頭"呢?這其中就有一個很美麗的歷史典故。
  • 從頭到腳的精緻,讓唐朝女子走在時尚的前沿
    鼎盛時期成為了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所以在大詩人王維的詩中提到&34;的盛況。每年大批量的留學生、外交使節、客商、僧人和藝術家前往長安,他們身著各式各樣的異域服裝,給唐代女子服飾注入了更到新鮮的元素,當下便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新時尚。 唐代女子穿用最多的該是從漢代末期就流行下來的短襦長裙。
  • 盤點不可不知的唐朝服飾文化,如今的時尚穿搭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
    盤點不可不知的唐朝服飾文化,如今的時尚穿搭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
  • 唐朝不同時期的女子妝容變化以及風俗的成因
    同時又具有時代風格,唐朝女子的妝面如同一面鏡子,可以顯現唐朝不同時期的政治變化,並隨著不同時期的變化而發展。大唐時期的審美文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唐代女子的審美文化也悄然發展、創新,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民族特點的妝面文化。後人多感嘆畫卷中的唐朝女子儀態雍容、服飾華麗、百媚競呈,其實這些也從側面展現了大唐的盛世繁華。
  • 看《長安十二時辰》,解密唐朝女子妝容?唇妝,女性飾品,髮式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解密唐朝女子妝容?有哪些面妝,眉妝,髮式和女性飾品?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通過《長安十二時辰》引發的話題,著重講了唐代在不同時期女性服飾的特點,唐代女子服飾款式非常繁多,風格時尚,穿著大膽,其唐代女子在各個時期服飾有著很明顯特點,例如初唐時期清麗自然,盛唐時期華麗豐美,中晚唐時期絢麗怪誕。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唐朝的服飾種類繁多、花樣多變,再加上當時的民風開放,婦女相對自由,無論是從外形還是裝飾,都大膽吸收外來元素中的精華,在同中原本地民俗文化相融合,讓唐朝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風格獨特。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用最樸實生動的畫法在180釐米的畫卷中展現了六位唐朝貴族女子遊園賞景的場景,這五位貴族女子以及一個使女的衣著配飾都十分華貴豔麗,較為生動地向人們展現了唐代宮廷生活的奢華和悠閒。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一、半露酥胸,長裙曳地:唐代女子服飾中的「花樣百出」唐朝的服飾種類繁多、花樣多變,再加上當時的民風開放,婦女相對自由,無論是從外形還是裝飾,都大膽吸收外來元素中的精華,在同中原本地民俗文化相融合,讓唐朝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風格獨特。
  • 唐朝女子常用的髮飾有哪些,很多都在影視中見過但不知叫什麼
    義髻 唐朝繁盛時期盛裝打扮的女性髮式往往喜愛梳高髻,為了打造這種高聳的髮髻,義髻這種古代人的「假髮」承擔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義髻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唐朝阿斯卡納張雄墓出土了大量佩戴木漆製作的義髻,同是出土的還有紙糊的單刀翻髻,木頭為底麻布為襯上覆絲線的螺髻。
  • 域外顏色:唐朝女子時尚
    盛中唐張萱、周昉的仕女畫勾勒出這樣的女性形象:髮髻寬大巍峨,或滿插步搖,或遍簪盛放的牡丹;五官濃重,精緻中透出疏放大氣,豐滿的面頰上常常妝點各式花鈿;身材豐腴穠麗,穿錦著羅,領口寬大低開,以至「粉胸半掩疑暗雪」。這一經典時尚大多拜「胡風」所賜。我們由此窺見盛中唐時期胡服風行之一斑。這一時尚自初唐時已濃烈,至盛中唐不衰,晚唐仍餘緒不絕。
  • 唐朝服飾的前世今生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貞觀、開元年間,政治氣候寬鬆,人們安居樂業。而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對異國衣冠服飾的兼收並蓄,使唐朝服飾的奇葩開得更加鮮豔奪目。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現代一般意義的「唐裝」並不是唐朝服裝,而是清朝以後形成的服裝。
  • 唐朝時尚百科全書,女性穿著都很暴露?
    假如某一天醒來,你穿越回了唐朝,但對唐朝穿著潮流不了解,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選擇各種場合的穿搭,生怕鬧了笑話。那麼接下來的這本唐朝潮流百科全書,你值得擁有!1.服飾:襦裙服。襦裙是唐代的傳統服飾,指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襦:領口以圓領和方領居多,短襦可以很好的修飾身材,遮掉肉肉。長裙:多為絲織面料,根據長裙的腰線高低,襦裙又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唐朝多為齊胸襦裙。
  • 從《唐代仕女》雕塑看唐朝時期藝術審美特性
    唐代作為一個強代繁盛的朝代,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及文化上都有達到了一個頂峰,在濃鬱的文化背景下,唐朝的雕塑藝術也在逐步的發展。在唐朝的雕塑藝術中,要數唐代仕女雕塑成就最為顯著,藝術大家在結合了前代繪畫基礎上,再次創新,將仕女繪畫藝術融於雕塑之中,創作出極具特色的雕塑作品。
  • 唐朝女子臂環之風盛行,管窺「臂環審美」對封建文化的衝擊
    女子豐腴白潔的手臂上一個玉臂釧,展現著唐朝獨特的文化魅力,或是為了美麗,或是風尚,或是為了展現蘊含在這小飾品上的唐朝文化和社會環境。為何鍾情於臂環?露臂服飾也是數不勝數,比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舞女,還有各式各樣的琵琶女,甚至唐朝畫家閻立本手下也出現了很多露臂的女子,身姿妖嬈,很多女子手臂上都能發現有臂環的存在。這是唐中期往後都一直存在的現象,光潔的手臂上纏繞的各式各樣的臂環直接證明了唐朝開放的文化和民風。
  • 古代女子髮髻圖鑑:朝雲近香髻、凌虛髻……原來古髮髻這麼多學問!
    這個時代的唐朝仕女是很美豔、自信的,髮型也是千變萬化,以高大著稱,髮飾極盡繁麗。武則天髮髻畫像影視劇中的楊貴妃髮髻殷桃版楊貴妃髮髻宋代很講究禮數,服飾需要按照周制定製服飾,有嚴格的等級身份之分,不可逾越。
  • 「冠服之豐美華麗」,敦煌壁畫中唐朝服飾文化的演變
    唐朝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有名的國家,各個國家都到唐朝來朝見,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唐朝名副其實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在當時,唐朝的發展非常好,一切都非常順利,全國的經濟都很好,政治也非常的穩定,國泰民安,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富饒。不僅僅是我國的各個民族都嚮往中原唐朝的文化,到唐朝來交流學習是當時各個國家所信奉的觀念。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以袒露為美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這麼潮,以袒露為美。妖服,顧名思義就是奇形怪狀的服裝,唐代女子思想開放,追求新穎,穿著大膽,什麼樣的服裝都敢穿,於是就出現了不倫不類的妖服。唐代女子妝容,由於唐朝各個時期,女子服飾和妝容都各不相同,都有不同的風格,筆者只講盛唐時期女子妝容。一個盛唐時期美麗仕女是什麼樣子的妝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