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平平歷史。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陶淵明的一首經典名作。對於陶淵明大家應該是有所了解的。他是東晉南朝時任,是我國古代第一位隱逸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的作品類型很多,田園詩是其中最有突出代表性的內容。除此之外,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上任八十餘日就解印掛職而歸的事跡也是廣被流傳。還有「晉陶淵明獨愛菊"的特點也是廣為人知。因為喜愛,菊花一次次被陶淵明寫入詩中,逐漸菊花就被賦寓了恬淡隱逸的性格,也就有了以「人淡如菊」的贊言。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陶淵明一首最具代表性的田園贊菊詩,《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代表詩組《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此詩大約作於公元417年,也就是詩人歸隱田園後的第十二年,時正值東晉滅亡前夕,面對如今的山河景象,詩人感慨頗多,故借飲酒以抒情寫志。
這首詩根據表達意境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前四句,敘寫詩人在擺脫世俗煩惱後的生活狀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首聯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沒有世俗來往的打擾。「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詩人如何能身處『人境』卻無車馬喧囂的煩惱呢?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自己的心能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心遠」是指遠離官場,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系權貴之門,絕進棄世,遠離凡俗。
第二層後後六句,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在此中獲得的無限樂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採菊」這一動作,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而「悠然」則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句描述的是詩人見到的南山景物,傍晚時分的南山景致極佳,霧氣在山巒間繚繞,倦鳥正成群結隊地飛回它們棲息的樹林。詩人借景物的描寫,而抒情悟理,含蓄地寄託了詩人與山林為伍的情意。最後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對全詩的總結,表明詩人在這美景之中,領悟人生的意趣、生命的美好和真諦。而這種人生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更無需敘說。
這首詩主要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在勞動之餘、飲酒醉後,在晚霞的輝映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表現了詩人歸隱之後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官場黑暗的鄙棄和厭惡。展現了詩人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又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及讚嘆之情。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