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水府旅遊區。
湘鄉經開區。
(本版圖片由湘鄉市委宣傳部提供)
湘鄉茅滸水鄉。
湘鄉市城區漣水兩岸。
徐 榮 曾佰龍 左清娟 肖 曄 劉峰博
「龍城」湘鄉,湘中福地,湘軍故裡。新時代,湘鄉被賦予了新的稱謂——幸福之城。5年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0291元、15774元分別增加到2019年的37997元、19711元,年均分別增長7.8%、7.7%。2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由3.8%降至0.17%;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257戶,易地扶貧搬遷261戶927人全部搬進新居,入住率100%。
——活力之城。5年來,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6年的122.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88.2億元,年均增長15.5%;中南國際汽車城、百嘉香和三龍灣物流園建成運行;首家五星級酒店長河洲際酒店如期封頂;縣域旅遊穩步推進,水府旅遊區、新茅滸水鄉、金石油菜花節、翻江桃花節等成為全域旅遊新亮點;房地產、金融、旅遊、養老等健康發展,第三產業已成為拉動該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潛力之城。5年來,湘鄉市縣域經濟實力躋身全省十強,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354.0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83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016年的35.2%升至2019年的39.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6年的25.3%升至2019年的33.3%;湘鄉經開區進軍全省園區前五。可以預見的是下一個5年,電力湘軍將在這裡發展壯大,「電力之城」將實至名歸。
幸福這樣奮鬥出來
湘鄉人的幸福生活,從清晨的一碗「湘鄉炒碼粉」開始。早市米粉店煙火氣十足,新鮮米粉下鍋,豬腸、豬血、豬肝現炒,成為米粉中不可缺的碼子,香味撲鼻,食客盈門。
一碗湯米粉,浸潤著湘鄉人的精神——吃得苦、霸得滿、耐得煩,廣義上理解就是奮鬥精神。幸福是奮鬥出來的,「80後」創業姐妹花張明飛、張翠飛在窮山坳裡養雞,姐妹花合辦養殖合作社,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她們的奮鬥夢開始了; 57歲的「煤老闆」傅炳乾,退休當起了「茶掌柜」,茶園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80個,幫扶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摩託書記」張志強,還騎著他的藍色女式摩託車行走在鄉村間,為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做著最後的準備……他們都是「霸得蠻」的普通奮鬥者,在大地上書寫著「幸福夢」。
5年來,湘鄉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民生福祉作為頭等大事,把人民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把破解「民生之問」作為奮鬥的主攻方向。
——在脫貧攻堅方面,湘鄉市產業扶貧「千企幫千村」榮獲全省先進,易地扶貧搬遷連續4年獲評全省一類單位。
——在文化事業方面,湘鄉市獲評「中國楹聯文化城市」,湘鄉市圖書館獲評公共圖書館全國一級館,梅橋鎮酒鋪村農家書屋榮獲「全國示範農家書屋」,金石鎮、龍洞鎮獲「湖南省群眾文化藝術之鄉」。
——在教育事業方面,湘鄉市新建九年制義務教育起鳳學校投入運行,提質改造芙蓉學校;2019年高考一、二本錄取比例全省領先,學考正考合格率湘潭市第一;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清零,走在全省前列;各級各類教育進一步均衡優質發展,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初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8.8%。
——在健康事業方面,湘鄉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市人民醫院棋梓分院竣工運行,中醫院完成提質改造,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施設備不斷改善;醫改工作全省先進,市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縣域就診率96%以上。
——在民生保障方面,湘鄉市新增城鎮就業2.8萬人;低保戶、特困戶、殘疾人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鄉醫保、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有效完善,新農合、社保等基本民生政策全面落實。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一村一輔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信訪秩序持續好轉,社會公眾安全感測評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榮獲全省禁毒工作先進縣(市)。
——在鄉村治理上,湘鄉市泉塘鎮軍塘村、東郊鄉新村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軍塘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強化,產品商品檢驗檢測中心建成運營,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逐年下降,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
「每一個努力奮鬥的人,都不會被辜負。」5年間,湘鄉收穫了許多「金字招牌」。湘鄉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縣(市);成功獲批全國農業創新創業示範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省級文明城市、省衛生城市和省園林城市等金字招牌。
活力這樣營造出來
疫情來襲,旅遊業受到衝擊,舉步維艱。然而這樣的局面在湘鄉很快被打破,今年「十一」黃金周,該市旅遊綜合收入3175.53萬元,實現了疫情後全域旅遊經濟的全面復甦,迅速聚攏的人氣,增添了發展的活力。
有產業的活力。位於湘鄉經開區的湖南惠亞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光學薄膜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施工人員搶抓工期,加班加點,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預計本月中旬可竣工。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湘潭區採取「非凡」手段,不但把疫情影響降到了最低,還在「危」中尋「機」,發展壯大了包括電力產業鏈、醫療器械產業鏈在內的好幾條產業鏈。
有招商引資的活力。湘鄉市的招商小分隊「敲門招商」,拜訪企業50多家,成功對接10多家意向強烈且近期將來該市考察的產業項目,籤署投資合作協議1個,籤約金額1.5億元。湘鄉市舉行的「請老鄉、建家鄉」專場活動,138名湘鄉籍知名人士歡聚一堂,共敘赤子深情,共話湘鄉美好前景……
有生態建設的活力。5年來,湘鄉市推進城西老工業園區、棋梓獨立工礦區、壺天採煤沉陷區的綜合治理;五礦湖鐵、湘鹼、氟化學等一批汙染企業順利退出;歐家港黑臭水體、湖鐵渣場、湘鋁鋰渣治理全面完成;河長制工作和水府廟水庫「清四亂」經驗全國推介,漣水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湘鄉城區段入選全省美麗河湖。東郊、泉塘汙水處理廠建成,金石、毛田汙水處理廠加快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在300天以上。該市萬元GDP綜合能耗從2016年的0.5483噸標準煤下降到2019年的0.4615噸標準煤。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5個,全市森林覆蓋率47.67%,正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因子」。
最大的活力要靠改革來激發。湘鄉市在「放管服」改革中,探索推行投資企業承諾制,99件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各類客商來湘鄉投資提供「三個一」全程代辦,不動產登記改革作為唯一縣級代表在全國專題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再如商事制度改革,各類市場主體年均增長40%以上。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積極落實省定電價、非居氣價等減負降費政策。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湘鄉市綜合信用指數位列全省前茅。土地確權頒證穩步推進,頒證率95.6%,農村集體產權清產核資和平臺建設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有序推進。激活了「一池春水」,帶動了「龍城騰飛」。
潛力這樣激發出來
眼下正值晚稻顆粒歸倉時,湘鄉市各大糧庫和儲糧點忙碌起來。該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03萬畝,為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0年儲備糧入庫計劃為4.1萬噸,截至目前,已經收購3.1萬噸,完成率達75%,預計12月中下旬能完成收購糧食計劃。
農業豐收得益於「十三五」時期的結構調整,該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16.4∶50.2∶33.4調整為2019年的11.9∶49.1∶39。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基本符合「十三五」規劃預期。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方面,該市2019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9.94億元,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保持穩定,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全面落實,米袋子由「多產量」向「精質量」轉型升級,連續五年獲糧食生產先進,糧豬生產穩居全國縣級前列。全市現有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龍頭企業產值達112億元。「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繁榮發展,湘鄉水府茶榮獲國家地理標誌商標、中國茶葉品牌金芽獎,「壺天石羊」走出國門、聲名遠播,獅衝農業在新四板掛牌,市供銷社獲評全國百強縣級社,東郊鄉晉升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毛田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蔬菜產業成功申報省「一縣一特」特色產業。工業經濟轉型發展。農業特色化、產業化、品牌化的潛力得以激發。
10月30日,湘鄉經開區與國家電網湖南送變電大力集團籤訂合作協議,計劃投資5.5億元的送變電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湘鄉。11月2日,湘鄉經開區與巨江實業(深圳)有限公司籤署投資合作協議,投資1.5億元的電感產品生產基地項目落戶湘鄉經開區……產業發展步伐,跑出了「湘鄉速度」,工業潛力被進一步釋放。
在城鄉發展潛力方面,「十三五」時期,該市的城區、園區框架成倍打開,生活配套日趨完備,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起鳳路、大將路、龍城大道、車站路、濱河路、書院路、霞光路、育才路等建成通車;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雲門廣場、新汽車站、南正街片區、新港社區等全面提質改造;五礦紅星片區棚改、湘鹼社區改造完成,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5914戶;新增城市綠地近35萬平方米、停車位2300餘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殯葬服務中心建成運營;水府大橋、水府大道、仁翻線金藪段、潭岐線通車,G320繞城線城區段、楊泉公路加快推進;完成農網改造186個村、35千伏線路8條,基本實現城鄉變電站雙電源供電。對全市297個行政村進行生活垃圾綜合治理,治理率達100%;建設改造鄉鎮農貿市場18個,改造城區市場3個,農村馬路市場全部完成取締整改;著力推進了泉塘、東郊、白田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5個、市級美麗屋場近300餘個;完成農村改水改廁近4萬戶,受益群眾達12萬餘人。
「十四五」將拉開帷幕,湘鄉如何在新時期繼續與湘潭乃至湖南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呢?湘鄉市委書記彭瑞林說,湘鄉將全面對標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抓好貫徹落實,重點做好五件事。一是高質量、高水平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謀好篇、布好局,全力建設實力湘鄉、幸福龍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二是抓實產業發展。加快構建以電工電器、醫療器械及先進裝備、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建材四大產業為主導,以皮革、鑄造、電子信息三大產業為特色的「4+3」現代產業新體系,打造和培育產業鏈。集中力量發展湘鄉經開區,實現經濟實力進軍全省園區20強的目標。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兩山」理念,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節能減排防控管制,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湘鄉。四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糧食安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是全面改善民生。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