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宮院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2020-10-12 中工網

10月10日,河南洛陽,記者探訪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宮院遺址發掘現場。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10月10日,河南洛陽,記者探訪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圖為古都宮城的中軸線。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10月10日,河南洛陽,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站長錢國祥研究員(右一)在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宮院遺址現場,介紹相關考古發掘研究進展等情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相關焦點

  • 洛陽太極殿宮院遺址考古現場
    10月10日,河南洛陽,記者探訪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宮院遺址發掘現場。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10月10日,河南洛陽,記者探訪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圖為古都宮城的中軸線。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10月10日,河南洛陽,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站長錢國祥研究員(右一)在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宮院遺址現場,介紹相關考古發掘研究進展等情況。
  • 錢國祥: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
    2018年3月15日晚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教授應邀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題做為《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察新進展》的演講。
  •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一處剖面展現500多年間朝代更替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歷經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遺址,經過考古工作者幾十年來的苦苦尋覓和不懈努力,其歷史真容日漸清晰。最近,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內城西明門內大街遺址,不僅讓漢魏洛陽故城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得以再現,還直觀展現了500多年間的朝代更替。
  • 漢魏洛陽故城
    文┃風清不揚漢魏洛陽故城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城東15公裡,是漢魏時期的都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漢魏洛陽故城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1962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漢魏故城遺址進行全面考古發掘。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了漢魏洛陽故城的保護範圍,並予以公布。2005年,洛陽市完成了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基遺址保護工程。
  • 行走中原丨踏訪漢魏洛陽故城
    考古發掘現場漢魏洛陽城北魏宮城太極殿遺址□蘇湲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洛陽東在漢魏洛陽故城考古發掘工地上,只留下了一座座經過血與火洗禮的殘垣斷壁,其他悉數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帝王足跡,令人敬畏,驚愕不已。◎巍巍帝都血雨腥風洛陽「居天下之中」,自古便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的美譽,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
  • 蘇湲:踏訪4代名都漢魏洛陽故城
    文:蘇湲 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洛陽東15公裡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是歷代定都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遺址。始建於西周時期,更始三年(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於此,其後三國魏、西晉、北魏也以此為都,歷4代共330多年。
  • 漢魏洛陽故城之下,埋藏了多少秘密?
    河南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5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入選走近漢魏洛陽城 揭開神秘面紗:洛陽發現中國首座太極殿 漢魏洛陽城揭開神秘面紗漢魏洛陽城建有異域人員通商市場 胡商活躍漢魏洛陽故城:絲綢之路起點 班超出使西域出發點
  • 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揭開神秘面紗(圖)
    >考古人員在對東堂遺址進行勘測本版圖片均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提供    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中,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東堂遺址入選其中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都城,漢魏洛陽故城宮城區域的考古發掘已經開展了十餘年。為全面了解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的形制布局和時代演變,結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需要,2013年至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在對太極殿遺址發掘的基礎上,對東堂遺址進行了發掘。    「應當說,對於東堂遺址的發掘是我們多年考古發掘積累下來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 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月12日,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劉濤介紹,2020年,漢魏洛陽故城田野考古工作繼續以宮城太極殿宮院為核心,著力於太極殿及其周邊附屬宮院建築群空間形制布局和時代演變的研究。從地層堆積和出土的大量北魏時期的建築構件分析,目前揭露出的遺蹟時代不早於北魏時期。
  • 從衛星地圖看漢魏洛陽城考古發掘
    漢魏洛陽城在洛陽東北二十多公裡的金村附近,這裡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的首都,現在留下來的建築遺址主要是北魏時期營建的,高歡把首都遷到鄴城後這裡已荒廢了一千多年,現在是大片的麥田,著名的白馬寺在漢魏洛陽城西門外不遠到了隋代,西遷二十多公裡建設開發區
  • 考古田園 請君只看洛陽城——考古學者錢國祥訪談錄
    這位老者就是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他為之動容的這座城址就是中國都城史上著名的漢魏洛陽故城。近60多年來的考古勘查與發掘,讓這座飽經滄桑、蜇伏於黃土之下的古都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宮城、內城、外郭城,「三城制」的宏大架構開創了中國都城史上的先河。
  • 中國首座太極殿始建於曹魏 考古用三維掃描(圖)
    太極殿——閶闔門——銅駝大街,洛陽故城的輝煌與壯麗猶在眼前,但當年的千年錦繡帝都如今已經成為殘垣斷壁,只剩下不朽的篇章飄蕩在風中,讓後人傳唱。  太極殿考古發掘運用了三維掃描  2013年,漢魏洛陽故城太極殿逐漸揭開了神秘面紗。
  • 消失的帝都——漢魏洛陽故城(上)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位於洛陽市東部,臨近白馬寺。這裡曾上演過無數傳奇故事,也曾消失於戰火,唯餘衰草遍野、斷壁頹垣。東漢雒陽 洛陽城的營建始於西周,周公營建東都洛邑。西周滅亡後,周平王從鎬京遷都於此。東漢光武帝定都洛陽,按照五德終始說,漢為火德忌水,因此洛陽改為雒陽。都城沿用了前代的一些建築設施。同時,光武帝對原有的城垣、建築進行了大量重建和改造,主要工程到漢明帝時期完成。 由於東漢雒陽城被後世曹魏、西晉、北魏沿用和改建,原來的城市面貌被疊壓和破壞。所以考古工作者只能初步探明城垣、城門、主幹道、宮城的大致情況,並且發掘了明堂、太學等部分遺址。
  • 洛陽考古新發現,直觀展現500餘年朝代更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通訊員 劉嘉儀9月15日,記者從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獲悉,日前,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內城西明門內大街遺址,不僅讓漢魏洛陽故城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得以再現,還直觀展現了500餘年的朝代更替。
  • 洛陽考古新發現,直觀展現500餘年朝代更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通訊員 劉嘉儀9月15日,記者從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獲悉,日前,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內城西明門內大街遺址,不僅讓漢魏洛陽故城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得以再現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是中國歷經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遺址,由宮城、內城、外郭城三個城圈組成。西明門內大街是內城最南側的一條東西向道路,寬約34米、長約2.5公裡,連接著內城西城牆的西明門和東城牆的清陽門。
  • 洛陽又一考古新發現,直觀展現500餘年朝代更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通訊員 劉嘉儀  9月15日,記者從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獲悉,日前,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內城西明門內大街遺址,不僅讓漢魏洛陽故城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得以再現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是中國歷經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遺址,由宮城、內城、外郭城三個城圈組成
  • 「盤活」漢魏洛陽故城①古今興廢事 一城閱千年
    目的很明確:推動洛陽實施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支持洛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促進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近年來,隨著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建設推進,國內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這處似乎被遺忘的珍貴歷史遺存,再度受到公眾的關注。
  • 漢魏故城遺址:客家人的朝聖地
    漢魏故城遺址:客家人的朝聖地    由伊洛、洛河下遊衝積形成的伊洛平原,總面積約700餘平方公裡,主要包括今天的偃師市中部平原和洛陽市區中東部平原,多少涉及鞏義市、孟津縣一小部分。其中偃師市約佔300平方公裡,洛陽市區約佔280平方公裡。伊洛平原對於中華民族、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有著非同尋常的重大意義。
  •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啟用
    中新網山東新聞7月9日電(孫宏瑗 梅花 陳曙光)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9日正式啟用,體驗者在「魯故城文物展廳」參觀、聽取考古專家文物知識講解的同時,可在模擬考古區進行現場勘探發掘、進行器物辨認、測量記錄等。
  • 看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感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約十二公裡的白馬鎮,再向東約二、三公裡,便是漢魏洛陽城遺址,既然不遠,又沒能參觀白馬寺,我便繼續開車向東,權做追憶一下漢魏都城的繁華吧。漢魏洛陽故城閶闔門遺址大門緊鎖到了才知道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也未開放,遠遠望去,呈現的是高高地基的土臺,看著規模和數量很像是宏偉大殿的地基。